东辽县人民医院

我院举办“品管圈”活动成果汇报会

时间:2014-08-01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为加强医院品质管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营造团队品质氛围,激发广大医务人员参与品质管理,我院于7月31日在五楼会议室,举办“品管圈”活动成果汇报会。此次活动的目的是开展“品管圈”活动的阶段性汇报,在院内开展“品管圈”竞赛,选拔优秀“品管圈”参加省里竞赛。会议由副院长苏桂芝主持,卫生局副局长李彦、党委副书记田洪玲、副院长索占海、副院长李学江、副院长贺志、工会主席王晓会、院长助理刘雪杰担任评委。

  参加会议的有:各“品管圈”圈长、圈员及科室负责人。我院在医疗、护理、医技等15个科室中开展了“品管圈”活动,其中手术室的“集丝圈”、儿科的“同心圈”、急诊室的“生机圈”、外一科的“凝神圈”、内三科的“针爱圈”、内二科 的“呼神治病圈",分别在会上作了讲演汇报。六个圈长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大家充分展示了开展“品管圈"的过程和成果,轻松幽默的演讲博得了阵阵掌声。其中儿科“同心圈”内容突出,体现了全体圈员对患儿的爱心呵护。内二科医生组成的“护神治病圈”的圈歌更是感人至深,使讲演汇报会高潮起伏,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各圈汇报后,副院长苏桂芝作了点评,她高度评价了各圈的圈长和圈员成绩。她强调“品管圈”活动是快乐的、积极向上的,圈员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无穷的,也充分肯定了“品管圈”作为质量改进工具在医疗管理中的作用。最后李局长做了总结讲话。李局长感谢大家为医院推进“品管圈”活动付出的巨大努力,对全体圈员积极参与的热情、付出的辛劳、解决问题的务实和精湛表演的手法给予充分肯定,并对“品管圈”活动提出新的希望。学习和掌握“品管圈”知识只是新的起点,要将它应用到实践中。随着“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医院的医疗质量、服务品质和病人满意度将有一个大幅度的提升。

  评委们从创意、手法应用、效果确认、现场展示等方面评选出前四名。儿科的“同心圈”、急诊室的“生机圈”、手术室的“集丝圈”、内二科的“呼神治病圈”,脱颖而出,预计于7月4日下午举办决赛。

  质控科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开展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技术

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技术(Thin-Cytologic Test TCT)。通过采集阴道或宫颈分泌物,制片,染色,最后显微镜下观察分析来检查阴道或宫颈的细胞形态,诊断子宫颈癌及其癌的前期病变。 目前,TCT是筛查宫颈癌最好的方法之一,使宫颈癌的阳性检出率达95%以上,为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非常明确的诊断依据,是一项非常值得推广应用的临床检验技术。 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是临床医师在实施手术过程中,就与手术方案有关的疾病诊断问题申请病理医师快速进行的急会诊,尤其需要临床医师与病理医师间的密切合作。 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与常规石蜡切片的病理诊断相比,具有更多的局限性和误诊的可能性,误诊率达5%以上。与石蜡切片病理诊断的准确率有一定的差距,一般仅限于良、恶性的鉴别。有的病例难以快速诊断,需要等待常规石蜡切片进一步明确诊断。 病理科主任 张亚男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假性自闭症孩子的症状可以恢复吗
王志新
回答: 假性自闭症孩子的症状通常可以恢复,通过科学干预和家庭支持可显著改善行为表现。假性自闭症多由环境刺激不足、教养方式不当或短期心理创伤等因素引起,与典型自闭症谱系障碍的神经发育异常有本质区别。 1、环境调整 创造稳定的生活环境和规律的作息有助于缓解假性自闭症状。家长需减少电子屏幕暴露时间,增加亲子互动游戏,如积木搭建、绘本共读等结构化活动。保持家庭氛围和谐,避免频繁更换照料者或居住环境,逐步帮助孩子重建安全感。 2、行为干预 应用正向行为支持技术可改善社交回避行为。家长需通过即时奖励强化孩子的眼神接触、简单指令回应等行为,采用图片交换沟通系统辅助表达需求。每日安排15-20分钟地板时间游戏,跟随孩子兴趣引导互动,避免强迫性社交训练。 3、感统训练 针对感觉处理异常可进行专业感统康复。旋转秋千、触觉刷等前庭觉训练能改善注意力分散,平衡木、蹦床活动可调节肢体协调性。家长需观察孩子对声光刺激的敏感程度,逐步脱敏训练每周3-4次,每次不超过30分钟。 4、心理疏导 短期创伤事件引发的症状需心理治疗介入。游戏治疗能帮助孩子表达压抑情绪,沙盘治疗适用于语言受限者。家长需配合治疗师记录行为变化,避免在治疗过程中表现出焦虑情绪,防止二次心理伤害。 5、营养管理 均衡饮食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增加富含Omega-3的深海鱼类、维生素B族丰富的全谷物,限制精制糖和人工添加剂摄入。对存在挑食行为的孩子,家长需采用小份量多次供餐,将新食物与偏好食物混合过渡。 假性自闭症的干预需要家长保持耐心,建立稳定的日常活动流程,每天固定安排社交互动时间但不过度刺激。定期评估孩子对干预措施的反应,若3-6个月未见改善或出现自伤等严重行为,应及时寻求儿童精神科医生评估排除典型自闭症可能。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将孩子与其他儿童过度比较,关注微小进步并及时给予积极反馈。 王志新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