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素质与临床诊断和治疗
时间:2014-04-01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时间:2014-04-01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阅读病历资料和询问病史的水平与医生的人文素质水平具有正相关关系。体格检查和实验室辅助诊断只能查出临床上具有阳性体征的病情,而绝大多数的求医者,可能是查不出任何阳性体征的。所以《黄帝内经》中说:“上医治未病之病,中医治将病之病,下医治已病之病。”《黄帝内经》用了两章篇幅《疏五过论》和《徵四失论》专门讨论临床诊断的“过与失”。在《疏五过论》中,要求医生在进行临床检查前,要了解患者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心理活动,才能分清脉候类别、发病始末,然后再开始诊疗,这才能够正确诊断与治疗。至于阴阳、脏腑、表里、灸药反而次之。
《黄帝内经·徵四失论》提出:在还未看病时,要先问患者了解近来社会地位变迁,否则为一错。在开始看病时,要问饮食起居,是否有暴苦暴乐,或始乐后苦,不了解这些就胡乱开药,是为庸医,这是第二错。如果不根据以上变化来切脉,即使医术高明,诊断也不可能准确,这是第三错。另外,还要问贵贱,是否有政治上的失意,经济上的亏损,若不知,则是第四错。如果不知道患者的贫富贵贱,居处条件,形体温饱,人之勇怯,心中方寸即乱,这是治疗的一失。诊断不问发病如何、饮食起居或接触环境,就急于切脉,什么病能够诊断的准确呢?这又是一失。
社会地位、经济状况、心理活动、居住条件和饮食生活等对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性,实际上就是两千多年前,中国人的生物、心理和社会的医学观点。《黄帝内经》批评庸医夸夸其谈,不知社会人事之变迁,治疗之道理,病人一来就切诊号脉,侥幸说对,沾沾自喜,固步自封;若不能明确诊断,还要埋怨老师不教。
当今世界上,传统医学几乎只有中医还在继续发扬光大,不但说明中国传统医学的生命力,而且还充分表明我们社会主义中国在医学科学上体现出的优越性。
医院动态
健康问答
专家科普
医生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