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人民医院

检验科分离出我院第一株布鲁菌菌株

时间:2014-07-03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五病室患者王某,男,53岁,主诉畏冷发热腹痛腹泻十余天于2014年3月3日入院。入院后仍持续发热腹泻。3月6日上午同时送检血培养两次,置于BD-BACTEC9120型血培养仪37度培养,于3月9日上午9时左右相继预报阳性结果,提示有细菌生长。直接涂片染色镜检为革兰氏阴性细小球杆菌,后转种普通血琼脂平板37度培养,24小时后长出针尖样细小,不溶血,无色菌落。抹片镜检菌体呈“细沙”状排列。触酶、氧化酶实验均阳性,初步怀疑布鲁菌。取其血清样本及菌株送上级医院和省疾控中心作作进一步检查,证实为马尔他布鲁菌。

  布鲁菌为人畜共患病原菌,通过人的皮肤、呼吸道、消化道进入人体引起感染,以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痛及全身乏力、疼痛为主要特征。发病年龄以青壮年为主,从事兽医、皮毛加工业、屠宰业的工人发病率较高。

  由于布鲁菌对人有极强的致病力,极易引起实验室获得性感染,被认为是潜在的生物恐怖病原菌。加上布鲁菌生长非常缓慢,菌落细小,工作中极易被忽视掉,医院检验科培养出第一株布鲁菌,标志着医院的临床检验技术水平获得了新的突破。

  通过对这一例患者病原学的诊断过程,我们总结出以下两点经验:1、对临床有发烧、腹泻等症状,同时血常规检查白细胞不升高的患者应第一时间内送血培养,并且采用双侧双瓶的方式,以排除污染可能;2、检验科微生物室医生应及时与临床医生加强沟通,提高对感染性疾病的全面认识,促进对非常见病原体认知水平和诊断水平的提高。3、在检验工作中应认真仔细,加强生物安全防护意识,确保生物安全。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主动脉撕裂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郝盼盼
回答: 主动脉撕裂可能由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遗传性结缔组织病、外伤或医源性损伤等原因引起。主动脉撕裂通常表现为突发剧烈胸痛、背痛、血压异常或休克等症状,需紧急就医处理。 1、高血压 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会导致主动脉壁承受持续高压,血管中层弹性纤维逐渐断裂退化。当血压骤升时,血流冲击可能直接撕裂内膜形成破口。这类患者常伴有头晕、心悸等高血压症状,需长期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缬沙坦胶囊等降压药物,并定期监测血压变化。 2、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内膜脂质沉积形成的斑块会使主动脉壁变脆,斑块破裂后可能诱发局部撕裂。此类患者多存在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病,表现为间歇性跛行或脏器缺血。治疗需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阿司匹林肠溶片等药物控制斑块进展。 3、马凡综合征 这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会导致主动脉中层囊性坏死,血管壁强度显著下降。患者多具有瘦高体型、蜘蛛指等特征,可能在轻微活动时突发撕裂。需通过超声心动图定期监测,必要时使用美托洛尔缓释片降低血流剪切力。 4、外伤性因素 严重车祸、高处坠落等瞬间外力可能直接导致主动脉壁全层断裂,多合并肋骨骨折、血气胸等损伤。急诊需立即进行CTA检查明确裂口位置,多数需要血管内支架植入术紧急修复。 5、医源性损伤 心脏导管术、主动脉造影等侵入性操作可能意外损伤血管内膜。表现为操作后突发撕裂样疼痛,需立即终止手术并实施覆膜支架隔绝治疗。术前充分评估血管迂曲程度可降低风险。 主动脉撕裂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避免任何增加胸腔压力的动作如咳嗽、用力排便等。饮食需低盐低脂,控制每日液体摄入量。术后康复期应穿戴弹性腹带减少血管张力,循序渐进恢复活动。定期进行CT血管成像随访,监测假性动脉瘤或新发撕裂征象。任何新发疼痛或血压波动需立即返院检查。 郝盼盼主任医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