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县人民医院

我院成功抢救一例羊水栓塞产妇

时间:2014-05-16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近日,我院专家通过3天的抢救治疗,成功抢救一分娩时发生羊水栓塞的产妇。此病例的成功治疗,为我院抢救产后出血、羊水栓塞积累了宝贵经验。

  2014年5月11日凌晨4点左右,30岁的瞿某由家人送往我院妇产科住院分娩。值班医师接诊后,对产妇做了产前各项检查,判断可以自然分娩。8时20分左右,孕妇在屏气用力时突发抽搐、休克、发钳、血压脉搏测不到等症状,妇产科副主任熊双波根据产妇的症状及临床经验初步诊断为:羊水栓塞,立即组织抢救,并向主任曾萍报告了病人情况。医院立即启动孕产妇抢救绿色通道,组织医院孕产妇抢救专家小组立即抢救。经心肺复苏、抗休克等紧急抢救措施,病人休克症状得到了暂时的缓解,但产妇出现穿刺处出血不凝及血尿。根据症状,专家小组作出了羊水栓塞并发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诊断,果断决定改变分娩方式,变自然分娩为剖宫产手术迅速终止妊娠,同时行子宫切除术。术中大量失血,检验输血科在血源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多方调集,为病人输血约3000多毫升。术后专家组多次会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通过3天的抢救治疗,产妇病情逐步稳定,最终脱离了生命危险。

  羊水栓塞是分娩过程中因羊水进入母体血循环而引起肺栓塞、休克、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全身多器官功能障碍、猝死等一系列严重症状的综合征。羊水栓塞是产科病人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病情凶险,发病几率仅为万分之二,产妇死亡率高达80%以上。严重者发病急骤,没有先兆症状,仅惊叫一声后,血压迅速下降,大量流血,于数分钟后死亡。而且,羊水栓塞发病前无任何先兆症状,也无法检查预测,只是伴随着生产而突然出现。正是由于病例罕见、来势凶险、病情恶化迅速,因此抢救极为困难,抢救成功率很低。

  此病例的成功抢救,是我院产科急救中心综合救治能力的体现,得益于指挥有力,多科通力协作,处理及时有效,措施果断有力的结果。 

医院动态

更多 >

安化县人民医院开展“世界母乳喂养周”宣传活动

每年的8月1日至7日被定为“世界母乳喂养周”,旨在促进社会和公众对母乳喂养重要性的正确认识和支持母乳喂养,目前全球已有120个国家参与了此项活动。今年活动的主题是“母乳喂养:致胜一球,受益一生”。 8月5日,县人民医院围绕主题开展宣传活动,通过发放母乳喂养知识、新生儿护理知识、孕期保健知识、《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十点措施》等宣传资料,并向前来咨询的准妈妈们悉心讲解、示范并指导如何正确科学哺乳,消除对母乳喂养的顾虑,获得更多哺育新生儿的经验。活动期间,医院还设立了母乳喂养专家咨询点、开办了母乳喂养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母乳是婴儿最好的食品,既有利于婴儿的健康成长,增强婴儿抵抗力、免疫力;又有利于产妇恢复身体健康,增进母子情感。此次宣传活动,广泛普及了母乳喂养知识和技巧,提高了知晓率和普及率,营造一个“关心母乳喂养、关注母婴健康、关爱儿童成长”的良好氛围。 李 静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假性自闭症孩子的症状可以恢复吗
王志新
回答: 假性自闭症孩子的症状通常可以恢复,通过科学干预和家庭支持可显著改善行为表现。假性自闭症多由环境刺激不足、教养方式不当或短期心理创伤等因素引起,与典型自闭症谱系障碍的神经发育异常有本质区别。 1、环境调整 创造稳定的生活环境和规律的作息有助于缓解假性自闭症状。家长需减少电子屏幕暴露时间,增加亲子互动游戏,如积木搭建、绘本共读等结构化活动。保持家庭氛围和谐,避免频繁更换照料者或居住环境,逐步帮助孩子重建安全感。 2、行为干预 应用正向行为支持技术可改善社交回避行为。家长需通过即时奖励强化孩子的眼神接触、简单指令回应等行为,采用图片交换沟通系统辅助表达需求。每日安排15-20分钟地板时间游戏,跟随孩子兴趣引导互动,避免强迫性社交训练。 3、感统训练 针对感觉处理异常可进行专业感统康复。旋转秋千、触觉刷等前庭觉训练能改善注意力分散,平衡木、蹦床活动可调节肢体协调性。家长需观察孩子对声光刺激的敏感程度,逐步脱敏训练每周3-4次,每次不超过30分钟。 4、心理疏导 短期创伤事件引发的症状需心理治疗介入。游戏治疗能帮助孩子表达压抑情绪,沙盘治疗适用于语言受限者。家长需配合治疗师记录行为变化,避免在治疗过程中表现出焦虑情绪,防止二次心理伤害。 5、营养管理 均衡饮食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增加富含Omega-3的深海鱼类、维生素B族丰富的全谷物,限制精制糖和人工添加剂摄入。对存在挑食行为的孩子,家长需采用小份量多次供餐,将新食物与偏好食物混合过渡。 假性自闭症的干预需要家长保持耐心,建立稳定的日常活动流程,每天固定安排社交互动时间但不过度刺激。定期评估孩子对干预措施的反应,若3-6个月未见改善或出现自伤等严重行为,应及时寻求儿童精神科医生评估排除典型自闭症可能。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将孩子与其他儿童过度比较,关注微小进步并及时给予积极反馈。 王志新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