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红会医院

我省首例月骨坏死、头状骨带血管蒂骨瓣移位月骨成形术成功实施

时间:2014-04-28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3月17日,一位从陕北患者来到骨显微修复外科医生办公室。这位患者已经被月骨无菌性坏死(IIIb期)折磨了2年之久。目前这种疾病的手术方式较多,但疗效不能得到保证。患者也是多方求诊,才来到我院,希望从显微修复方面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患者为22岁男性,在家干活时不慎扭伤左腕,左腕肿痛,活动受限,当时未给予重视,半年前复查X线片示:左腕月骨塌陷,骨质密度降低。以往这种患者常常采用月骨摘除,掌长肌腱填塞的方法进行治疗,但是长期的疗效观察发现,填塞后肌腱逐渐吸收,高度逐渐丢失,腕关节稳定性丧失,需要再次行腕关节融合术,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而且增加了患者的负担。   在宋涛主任医师主持下骨显微修复外科科全体医师进行了讨论,经过讨论,询证,再讨论的过程,最终选择路来金教授发明的头状骨骨瓣向近端移位,植入骨块支撑的手术,为治疗该疾病的新的手术方法。此种手术在我院尚未实施过,难度大,风险高。手术成功将会为我院在治疗月骨坏死方面拓展出一种新治疗方法和思路。   最终,由显微技术熟练的欧学海副主任医师设计、制定严密的手术方案,并于3月19日,由欧学海副主任医师主刀,在杜晓龙、张世辉等住院医师的配合下,经过近3个小时的艰苦奋战,手术方式在路来金教授发明的头状骨骨瓣向近端移位手术方法的基础上,经改良后我院首例“头状骨带血管蒂骨瓣移位月骨成形术”成功实施。手术虽然很累,风险很大,但手术的成功让他们这个团队更加有激情和战斗力。   术后患者伤口恢复良好,复查X线片可见头状骨再塑形后完美的替代了原月骨的位置。手术疗效的远期疗效还待继续观察,从显微外科角度对于骨坏死的治疗,为我院骨科新的尝试。手术的成功为我院在治疗月骨坏死方面拓展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和思路,为更多此类患者带来了福音。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手外科许玉本主任当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分会骨与关节学组委员

由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主办,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手外科承办的“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骨与关节学组成立大会”于8月15日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成功召开。我院手外科许玉本主任当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第七届委员会骨与关节学组委员。   8月15日下午在呼和浩特市巨华国际大酒店举行了"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骨与关节学组成立大会",会议由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劳杰教授主持, 并特邀中国手外科学界知名阚世廉、田文、芮永军等数位专家参加,自此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骨与关节学组宣布正式成立。随后劳杰教授主持举行了委员聘书颁发仪式,并亲自为我院手外科许玉本主任在内的数名当选委员颁发了聘书。 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骨与关节学组成立致力于深化与国际各手外科学会特别是骨与关节方面的学术交流,旨在加强国内相关专业的学术探讨与互惠,并期望为中国手外科领域搭建一个技术培训、临床规范与专业人才培养的平台,从而推动中国手外科的学术事业发展。此次学组的成立和委员的当选,对于我院手外科医学诊治、科研、学术水平及对外影响力的提高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专家科普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