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友好医院

中日友好医院联合承办的中美数字化医院建设高峰论坛在西安召开

时间:2014-08-21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2014年8月16日,由中国卫生信息学会电子病历与医院信息化专业委员会主办,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与中日友好医院共同承办的中美数字化医院建设高峰论坛在西安召开。来自全国220余位医院领导及信息化领域的代表、专家参加了论坛,100余位机构人员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在线参加了此次论坛。

  中国卫生信息学会常务副会长、统计信息中心主任孟群出席会议并讲话,对数字医院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指出数字化医院的建设不能仅停留在无纸化、无胶片化和无线网络化层面上,还要遵从中国卫生信息化标准,做到医疗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智能化,更好支持临床的诊断和决策,为患者提供智慧的医疗服务,为我国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论坛围绕“最佳数字化医院的标准规范”的主题,进行了全天候的研讨。国家卫生计生委规划信息司副司长张锋介绍了我国人口健康信息化的总体规划与实施方案;来自美国的达拉斯儿童医学中心(HIMMS7)常务副院长兼首席信息官Pamela Arora女士、印第安纳大学北区医院(HIMMS6)院长兼 CEO John Goble先生、德克萨斯州卫生资源集团高级副总裁兼首席信息官(CIO)Edward Marx先生、美国医疗机构评审国际联合委员会高级顾问Liu Jilan女士等医院信息化方面的专家,介绍了美国数字化医院建设标准、实践与经验,以及HIMMS评级在医疗信息化领域的价值与作用;国内走在HIMSS评级前列的医院代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介绍了中国数字化医院建设心得;来自信息技术、信息安全领域的专家分别就医疗大数据的集成与应用、数字化医院建设与信息安全进行主题演讲。

  电子病历与医院信息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日友好医院院长许树强在大会上讲话强调,数字化医院建设的关键,要做到以患者为中心、以电子病历为核心开展信息化建设,要医院一把手院长亲自抓,统一领导、统一协调、大力推进,同时还要积极发挥远程医疗和移动医疗等新兴技术的作用,利用科研院校和社会上的信息化企业的力量,共同做好医院信息化建设。下一步,电子病历与医院信息化专业委员会将更加务实、有效的为委员单位提供沟通交流协作的平台,积极开展各类医院信息化建设相关的学术交流活动,针对当前医院信息化进程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为提高我国医院信息化水平尽一份绵薄之力。

  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新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温浩、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裘云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院长李新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党委副书记黄勇、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院长贺西京等分别主持了论坛并在论坛上发言。国家卫生计生委法制司副司长梁金霞、处长郑云雁等也出席了本次论坛。

医院动态

更多 >

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近期停诊信息

3月10日停诊信息心脏内科上午,郑金刚(停诊)下午,郑金刚(停诊)心脏血管外科-电化疗科上午,任师颜(停诊)中西医结合心脏内科上午,徐浩(停诊)贺琳(停诊)内分泌科上午,陈燕燕(停诊)李光伟(停诊)卜石(停诊)洪靖(停诊)下午,张波(停诊)洪靖(停诊)中医糖尿病科下午,段军(停诊)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中心及中日友好医院心脏血管病中心-心脏血管外科-电化疗科上午,任师颜(停诊)骨科下午,卢剑(停诊)胸外科(肺癌中心)上午,石彬(停诊)陈京宇(停诊)妇产科(含宫颈疾病诊疗中心)上午,吉淑芳(停诊)刘静璞(停诊)梁静(停诊)下午,吉淑芳(停诊)刘颖(停诊)郑郑(停诊)陈庆云(停诊)梁静(停诊)眼科上午,苑维(停诊)耳鼻喉科上午,韩军(停诊)口腔医学中心上午,路东升(停诊)下午,徐宝华(停诊)路东升(停诊)皮肤病与性病科下午,蔓小红(停诊)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中心及中日友好医院心脏血管病中心-心脏内科上午,郑金刚(停诊)下午,郑金刚(停诊)内分泌代谢病中心-内分泌科上午,陈燕燕(停诊)李光伟(停诊)卜石(停诊)洪靖(停诊)下午,张波(停诊)洪靖(停诊)呼吸内科上午,俞红霞(停诊)下午,林江涛(停诊)消化内科上午,杜时雨(停诊)王晓娣(停诊)下午,杜时雨(停诊)张明刚(停诊)王晓娣(停诊)神经内科(含运动障碍与神经遗传病研究中心)上午,汪仁斌(停诊)任连坤(停诊)肾内科(含血液净化中心)下午,方静(停诊)周莉(停诊)谭敏(停诊)风湿免疫科上午,王国春(停诊)王丽英(停诊)刘霞(停诊)感染疾病科上午,彭向欣(停诊)下午,彭向欣(停诊)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中心及中日友好医院心脏血管病中心-中西医结合心脏内科上午,徐浩(停诊)贺琳(停诊)内分泌代谢病中心-中医糖尿病科下午,段军(停诊)中医肺病科(原中医呼吸科)下午,陈燕(停诊)中医男科下午,刘保兴(停诊)中医外科上午,任卫华(停诊)下午,任卫华(停诊)夜晚,夏仲元(停诊)老年医学科上午,王燕(停诊)杨学青(停诊)中医针灸科上午,胥荣东(停诊)史榕荇(停诊)下午,史榕荇(停诊)中医按摩科下午,贾云芳(停诊)康复医学科下午,吴学敏(停诊)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怎样判断有没有神经衰弱
邵自强
回答: 判断有无神经衰弱需结合症状表现、持续时间及医学检查综合评估。神经衰弱主要表现为长期精神易兴奋与易疲劳,常伴随睡眠障碍、情绪波动、头痛等症状。 1、症状观察 神经衰弱的核心症状包括持续3个月以上的精神疲乏感,即使休息后也难以缓解。典型表现为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减退,同时可能伴有烦躁易怒、对光线或声音敏感等情绪反应。睡眠障碍是常见伴随症状,如入睡困难、多梦易醒或早醒,部分患者会出现紧张性头痛、肌肉酸痛等躯体不适。 2、病程评估 症状需持续存在至少3个月才能考虑神经衰弱诊断。短期的工作压力或情绪波动引起的类似表现不属于神经衰弱。需排除症状是否由近期重大生活事件诱发,且症状严重程度已明显影响日常工作学习效率或社交功能。 3、医学检查 需通过血常规、甲状腺功能等实验室检查排除贫血、甲亢等器质性疾病。必要时进行脑电图、头颅CT等检查鉴别脑部病变。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等心理测评工具可辅助评估情绪状态,但不可作为独立诊断依据。 4、鉴别诊断 需与焦虑症、抑郁症等精神障碍区分。抑郁症以持续情绪低落为主,焦虑症以过度担忧为特征,而神经衰弱以疲劳感与兴奋性交替出现为特点。躯体疾病如慢性疲劳综合征、纤维肌痛症也会表现类似症状,需通过详细病史采集和体检排除。 5、专业诊断 最终诊断需由精神科或神经内科医生完成。医生会综合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结果和心理评估,排除其他疾病后根据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确诊。不建议自行对照症状判断,更不可未经专业评估擅自使用镇静类药物。 怀疑神经衰弱时应保持规律作息,每天保证7-8小时睡眠,避免咖啡因和酒精摄入。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有助于改善症状,练习正念减压或冥想可缓解情绪紧张。若自我调节2-4周无改善,或出现持续头痛、心悸等躯体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日常注意记录症状变化情况,为医生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邵自强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