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电子409医院

罕见肌瘤十六斤 手术切除获健康---我院妇产科完成一例罕见巨大子宫阔韧带肌瘤切除术

时间:2014-08-07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7月16日上午,当洪女士挺着大肚子走进我院妇产科门诊时,人们都以为她是足月妊娠即将临盆的高龄孕妇。其实她可不是高龄孕妇,而是一位患有罕见巨大子宫肌瘤的患者!  

 

  近半年来,家住甘肃庆阳的洪女士发现她的肚子慢慢变大,腰围渐渐增粗,但没有出现腹痛、月经改变等异常症状,她以为自己是“发福”了,并没在意。近几个月来,日渐隆起的腹部顶的她吃饭都受到了影响,起先以为是患了胃病,直至一个多月前,洪女士发现自己的肚子与即将临盆的孕妇的身形一般,这时才“慌了神”,在当地医院B超检查提示为:腹腔巨大囊性肿物。在宝鸡工作的女儿得知情况后,立即将洪女士接到我院妇产科接受详细检查,初步诊断为盆腹腔巨大包块,考虑为卵巢肿瘤、子宫阔韧带肌瘤。洪女士罕见的巨大肿瘤占据了她的大部分腹腔,上达剑突下,下到耻骨联合处。考虑肿瘤体积巨大,手术难度和风险很大,我院妇产科主任杜文芳主任医师组织全科医生进行了充分的术前讨论与手术方案研究,对手术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做了充分的预案。

 

  7月21日,由妇产科杜文芳主任主刀、老院长彭建堂副主任医师、张静副主任医师和任益平医师协助配合,为患者进行了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巨大包块为子宫左侧阔韧带肌瘤,且瘤体变性为多个分隔状,与周围组织粘连,随行盆腹腔粘连松解术+子宫左侧阔韧带肌瘤切除术,后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奋战,手术顺利完成,成功切除的子宫阔韧带肌瘤体积为43*30*650px,总重达十六斤,足足装满了整个脸盆,这也是我院妇产科有史以来切除的体积最大的子宫肌瘤!目前,患者已顺利康复出院。

  妇产科主任杜文芳主任医师介绍说:子宫正常体积为2*4*175px,重量为50克左右。这个子宫肌瘤重达十六斤,重量竟相当于160个子宫的总和。如果以六斤多重的足月胎儿计算,患者腹中就像怀了双胞胎足月儿一般!子宫肌瘤是妇产科的常见病,虽是良性肌瘤,但生长过快就会有潜在的恶变危险。早期子宫肌瘤大多是通过体检发现的,所以妇女朋友一定要有定期体检的意识。在治疗方面,如果子宫肌瘤不大,无明显症状,可以定期复查,无需治疗。当发现阴道异常流血,经量增多或肌瘤增大,压迫邻近器官,造成进食困难、尿频、排便困难等情况时就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时到妇产科接受专业检查,一旦确诊要听从医生安排,根据具体情况接受腹腔镜或常规子宫肌瘤切除手术,尽早切除瘤体,以免“养瘤为患”。

医院动态

更多 >

提倡母乳喂养 保障母婴健康-----我院扎实开展世界母乳喂养周活动

为纪念依诺森蒂宣言,世界母乳喂养行动联盟(WABA)将每年的8月1日至7日定为世界母乳喂养周,并在此期间举办宣传活动,旨在促进社会和公众对母乳喂养重要性的正确认识和支持母乳喂养。今年世界母乳喂养周的活动主题是:母乳喂养:致胜一球,受益一生。根据宝鸡市卫生局活动安排及爱婴医院复核要求,我院认真安排部署,王光明副院长组织护理部、妇产科、儿科等相关科室积极行动,多措并举开展母乳喂养宣传活动。   为推进世界母乳喂养周活动扎实开展,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我院在院区内悬挂“提倡母乳喂养,保障母婴健康”的传标语。妇产科门诊、病房走廊张贴“促进母乳喂养十项措施、母乳喂养的好处、母乳喂养的有效措施、挤奶的适应症、方法”等健康教育宣传版面,妇产科还组织全科医务人员进行了母乳喂养相关知识培训。8月2日,在每月一次的孕妇课堂上,妇产科举办了孕妈妈“母乳喂养专题知识”讲座,宣传普及母乳喂养的好处。妇产科门诊开设了母乳喂养咨询门诊和咨询电话,助产士在对门诊孕妇产检时,对孕妇进行母乳喂养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孕妇对母乳喂养重要意义的认识。妇产科、儿科病区医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加强了母乳喂养宣教,助产士对每一位刚出生的新生儿依照规范实施“三早”教育,责任护士进行母乳喂养知识宣教及技术指导,确保母乳喂养的成功。   研究表明,母乳喂养有许多好处:母乳中含有婴儿出生后4-6个月内生长发育所需的多种营养物质;母乳清洁、卫生、新鲜、无菌,经济、方便、温度适宜,是初生婴儿理想的食物;母乳能保护婴儿少患病,提高婴儿对消化道、呼吸道和某些传染病的抵抗力,哺乳可以减少母亲产后出血,有利于子宫恢复,而且可抑制排卵,降低产妇日后患卵巢癌和乳腺癌的概率。保护支持与促进母乳喂养是保障母婴安全,确保婴幼儿健康成长的一项重要举措,更是我院爱婴医院成功复核的重要支撑,妇产科、儿科等科室将以世界母乳喂养周活动开展为契机,扎实做好日常母乳喂养指导宣教工作,提高我院孕产妇的母乳喂养率,促进婴幼儿健康成长。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男士左胸里面隐隐作疼
高云
回答: 男士左胸里面隐隐作疼可能与肋间神经痛、肌肉拉伤、胃食管反流、冠心病或胸膜炎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避免延误治疗。 1、肋间神经痛 肋间神经痛常因受凉、外伤或病毒感染导致,表现为单侧胸部阵发性刺痛或灼痛,咳嗽或深呼吸时加重。可通过热敷缓解,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甲钴胺片或加巴喷丁胶囊等药物。避免提重物或剧烈转身动作。 2、肌肉拉伤 胸大肌或肋间肌拉伤多由运动损伤或姿势不当引起,疼痛局限在受伤区域,按压时加重。急性期可冷敷48小时,后期改为热敷促进恢复。疼痛持续可外用氟比洛芬凝胶贴膏,口服洛索洛芬钠片或塞来昔布胶囊。恢复期间应暂停扩胸类运动。 3、胃食管反流 胃酸刺激食管可能引发胸骨后隐痛,常伴反酸、烧心感,平卧时症状加重。建议睡前3小时禁食,抬高床头15厘米。可遵医嘱服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铝碳酸镁咀嚼片或莫沙必利片。避免摄入咖啡、酒精及高脂食物。 4、冠心病 心绞痛引起的胸痛多位于胸骨后,呈压迫感,劳累或情绪激动时诱发。需立即排查心电图,确诊后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长期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或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严格控制血压、血脂,戒烟并保持低盐饮食。 5、胸膜炎 胸膜炎症刺激可导致呼吸相关性胸痛,可能伴随发热、咳嗽。需完善胸部CT检查,细菌感染时需使用头孢呋辛酯片、左氧氟沙星片或阿奇霉素分散片。治疗期间保持半卧位休息,避免深呼吸动作加重疼痛。 日常应注意监测疼痛性质变化,避免自行服用止痛药掩盖病情。保持规律作息,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每周进行3-5次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突发剧烈胸痛或伴随冷汗、呕吐时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定期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潜在心血管或消化系统疾病。 高云副主任医师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