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翔县医院

小儿发热很常见,病因诊断是关键

时间:2013-08-15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小儿发热是一种常见症状,病因复杂多样,牵涉到各个器官和系统,诊断尤为困难。患儿家长每当看到孩子发热时惊恐万状,要求医生立即退烧方是良策,殊不知这样做并无益处,一是大剂量退烧剂用后虽然烧暂时退了,但病情并未治愈,这就掩盖了疾病的应有症状,不利于医生作出正确判断,而且烧退后还会反弹。二是降低了孩子抵抗力,使病情迁延难愈。

  小儿时期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易受各种因素变化使体温升高或降低。发热对人体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有益的一面:发热是一种防御反应,可刺激机体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作用,增强抗体形成,增加白细胞内酶活力及肝脏解毒作用,以抵抗疾病对人体的侵袭,促进早日康复。二是有害的一面:发热使营养消耗增加,代谢增强,消化酶分泌下降,引起消化不良,高热可是大脑皮质过度兴奋,引起惊厥。长期持续的高热可使人体防御感染的能力下降,不利于健康的恢复。

  作为家长,每遇孩子发烧时,首先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太紧张,既来之则应充分信任医生,与医生紧密配合,医生提出的辅助检查应积极去做,提供必要的病史资料。要想信、理解、宽容、支持医生的工作。要懂得,很多发热性疾病早期症状、体征是不典型的,再有经验的医生也很难立即作出正确判断,要给医生留有诊断疾病的空间。

  身为医生,更应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丰富的经验,广泛的知识面,认真负责的态度,要站在家属的角度,理解其心情,加强与其沟通。要仔细、认真、反复的查体,不遗漏任何一个可疑点,查阅资料、分析病情做到深思熟虑,要像警察破案一样,明察秋毫,不放过任何蛛丝蚂迹。及时作出正确的诊断,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使病情早日痊愈。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举行新一届社会监督员座谈会及首次“医院开放日”活动

为了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及时了解群众的就医需求,督促医院改进自身工作,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8月29日下午,我院召开了由15名同志组成的新一届社会监督员座谈会,并于会后组织大家深入到医院部分科室,现场感知了医院不同岗位的工作内幕和氛围,同时也正式拉开了我院首次“医院开放日”活动的帷幕。 座谈会于当天下午2点30分开始,会议由副院长周辉主持。会上,首先由王雪利副院长宣读了医院的聘任文件、社会监督员联系制度及社会监督员职责。李荣华院长代表全院职工向各位新聘社会监督员颁发了监督证和聘任书,并从医院近年来发展情况、工作举措、面临困难及下一步工作打算四个方面汇报了医院目前的整体运行情况,同时也诚恳的希望各位监督员能一如既往的关心和支持医院的建设与发展,多提宝贵意见、多加批评指导,促进医院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与会的李贤明、张洲波等老领导代表监督员发表了意见,他们在对医院目前各项工作给予充分肯定的同时,也提出了要提高医术、改进态度、完善就诊流程等意见建议,他们表示今后一定履行好社会监督员职责,为医院各项工作谏言献策,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 座谈会结束后,监督员们在院领导和部分职能科室负责人的陪同下,先后深入到远程会诊中心、网管中心、检验科、西药房、急救中心、CT/MRI室、配电室、锅炉房、洗衣房及手术麻醉科等部位进行参观。他们每到一处,都认真听取工作人员对有关情况的介绍,并不时提出自已不解的问题。他们见证了远程会诊中心相隔万里也能对视而谈的神奇;看到了配电室错综复杂的线路和层层严密的安全措施;感受了网络信息化建设飞速发展的步伐;他们第一次深入到检验科和药房的工作场所,明白了一张张化验单和各种药品发到患者手里时要经过的层层关口和核对程序;巍然屹立的急救中心大楼、全市领先的磁共振、科学先进的手术室层流净化系统以及完备的院内信息安防系统让他们看到了医院基础设施和硬件设备的迅猛发展;普普通通的洗衣房和锅炉房让他们不禁发出了“平常只看到医生护士为患者服务,原来幕后还有这么多人在默默奉献”的感慨。 参观活动在监督员们的讨论和回味中圆满结束了,但我们的“医院开放日”活动才刚刚开始。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分层次让公众零距离接触医务人员,了解医院内部具体工作,了解医务人员的艰辛和付出,增强社会对医院工作的认知和理解。同时要求科室对监督员同志所提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促进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构建更加和谐的医患关系。   新聘任的社会监督员   李院长为社会监督员颁发监督证和聘任书   院长李荣华向新一届社会监督员汇报医院工作   社会监督员正在参观今年新建成的远程会诊中心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嗓子深处一直有痰一直痰鸣
马晓斌
回答: 嗓子深处一直有痰且持续痰鸣可能与慢性咽炎、鼻后滴漏综合征、支气管炎、胃食管反流或过敏性鼻炎等因素有关。痰液积聚通常由炎症刺激、分泌物增多或气道高反应性导致,可通过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方法缓解。 1、慢性咽炎 慢性咽炎患者因咽喉黏膜长期受刺激,黏液分泌增多形成痰液,常伴随咽干、异物感。治疗需减少辛辣饮食刺激,遵医嘱使用复方硼砂含漱液、西地碘含片或银黄含化片缓解症状。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可减轻局部水肿。 2、鼻后滴漏综合征 鼻腔分泌物倒流至咽喉部引发痰鸣,多与鼻炎、鼻窦炎相关。患者常有鼻塞、倒吸涕症状。建议使用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冲洗,配合氯雷他定片或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控制过敏反应,必要时需处理鼻窦病灶。 3、支气管炎 支气管黏膜炎症导致黏液分泌亢进,痰液黏稠难以咳出时可闻及痰鸣音。急性期需用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稀释痰液,慢性患者可长期服用桉柠蒎肠溶软胶囊。伴细菌感染时需联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 4、胃食管反流 胃酸刺激咽喉部引发反射性黏液分泌,晨起痰鸣明显且伴烧心感。建议睡前3小时禁食,抬高床头15度,服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抑制胃酸,配合铝碳酸镁咀嚼片保护黏膜。 5、过敏性鼻炎 过敏原持续刺激导致鼻咽部分泌物增多,痰液清稀且伴阵发喷嚏。需检测过敏原并避免接触,发作期使用盐酸左卡巴斯汀鼻喷雾剂,口服孟鲁司特钠咀嚼片阻断炎症介质。 日常需保持环境湿度40%-60%,每日饮水1500毫升以上稀释痰液。避免吸烟及二手烟暴露,用淡盐水漱口减少咽喉刺激。若痰液带血、持续两周未缓解或伴随呼吸困难,需及时进行喉镜或胸部CT检查。长期痰多者应排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基础病变,过敏体质患者需定期清洗床上用品减少尘螨接触。 马晓斌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呼吸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