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肿瘤医院

【每日甘肃网】甘肃省肿瘤医院抗癌俱乐部组织系列公益活动

时间:2014-08-01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关爱肿瘤患者 携手共抗病魔

  甘肃省肿瘤医院抗癌俱乐部组织系列公益活动

  每日甘肃网讯 甘肃省抗癌俱乐部自2005年成立以来,一直没有间断的义务帮扶肿瘤患者。近期“关爱肿瘤患者,携手共抗病魔”系列公益活动,在抗癌俱乐部志愿者赵辉、迟婷的积极组织下紧锣密鼓的开展起来。主题公益系列活动将持续一年,以健康讲座、心理辅导、医患才艺展示、分享抗癌经验、医患共做康复健身操等活动为主题。本次系列活动还采用了责任护士征求病友意见,病友按喜好选择参与,活动根据病友意见随时调整等便捷、周到的活动服务模式。在已经进行了2次的活动中,得到了病友及家属的积极反馈和好评。

  各学科专家齐上阵 帮助病友解疑惑

  2014年7月2日、7月30日下午3点多功能学术厅座无虚席,病友、家属很早就来到会场。院长助理、特需病房赵勤主持会议,他说,抗癌俱乐部是每一位病友的心灵港湾,肿瘤医院的每一位领导、专家、医护志愿者都将与大家一起携手抗癌,希望每一位病友振作精神、积极治疗、早日康复。院首席专家李建成主任医师及李睦昭主任医师做了深入浅出的健康讲座。李建成教授向病友们阐述了“健康生活方式,积极乐观态度,掌握科学防癌知识”是保持自身机体和谐平衡健康状态三要素的理念。他举例引证,用通熟易懂的方式普及讲解了癌症的概念及预防、治疗方面的常识,还与大家分享了他从医数十年总结的丰富防癌抗癌经验。李睦昭教授通过题为“科学抗癌小常识”的科普讲座,针对病友们最关注的治疗原则、进展,姑息治疗、饮食等问题进行了细致讲解和互动交流。2小时的讲座时间让病友们意犹未尽,大家纷纷围着专家继续询问。

  心理辅导来助阵 家属病友减压力

  自2005年以来,每个月在“患者之家”都会有一场心理辅导课。作为抗癌俱乐部的倡导发起人迟婷在开展志愿者活动时,发现癌症病友及家属特别需要调节巨大的心理压力,于是她专门学习并考取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为大家提供义务咨询和辅导。7月2日和往常一样,她在“患者之家”为病友和家属做了“团体心理减压辅导”。在她的鼓励下,病友们掌握了科学应对压力的技巧,身患乳腺癌的徐女士说,我以前心里再难受总是憋着,感觉特别压抑,今天上了这堂课,我知道压力的来源、和正确排解发泄的方式,还学会了肢体放松减压、呼吸吐纳放松、冥想技术,现在感觉轻松多了。7月30日下午,正在接受住院治疗的于女士心情抑郁,想放弃治疗,主管医生得知后联系了迟婷为她进行个案心理辅导,在1个半小时的辅导后,于女士放松的回到病房,陪护她的丈夫说,感觉她心情放松了很多,还告诉我她要积极配合治疗,再难受都要挺过来。

  医患携手 共做康复保健操

  7月2日下午4点,抗癌俱乐部活动的参与推行者赵辉在门诊大厅,与放疗科二病区护士长马小琴和李凤菊带领并指导病友们做“康复保健操”,这套操是放疗科二病区的医护人员根据患者放疗期间引起上肢水肿及功能受限等问题自行开发的一套康复保健操,很多病友坚持锻炼后,感觉肢体功能得到了较好的恢复。通过抗癌俱乐部的活动平台,这套操也将推行给其他住院患者,在锻炼强身的同时放松心情。随着悦耳的音乐,50余名病友认真地随着护士长做操锻炼。(童文杰)

医院动态

更多 >

【每日甘肃网】甘肃省肿瘤医院成功举办中国首届骨与软组织肿瘤科发展高峰论坛

甘肃省肿瘤医院成功举办中国首届骨与软组织肿瘤科发展高峰论坛 每日甘肃网讯 由中国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主办、甘肃省肿瘤医院承办的2014年“中国首届骨与软组织肿瘤科发展高峰论坛暨骨与软组织肿瘤新进展学习班”于8月8日至10日在甘肃省肿瘤医院举办。来自全国27个省、市,40余家肿瘤中心骨软科的近百名骨与软组织肿瘤专家、教授及甘肃省内各大医院的骨科学科带头人参加了本次会议。甘肃省肿瘤医院党委书记张书全致欢迎辞,副院长刘元强主持会议。 论坛上,中国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前任主委、原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骨软科主任宋金纲教授,中国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主委、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师英强教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杨蕴教授,山东省肿瘤医院李敏教授,北京积水潭医院张清教授及甘肃省肿瘤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科主任宋建民教授等国内知名专家,就骨与软组织肿瘤,黑色素瘤等领域的临床、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了精彩的学术交流,分享了各省市骨与软组织肿瘤专科发展与建设的经验。本次高峰论坛上还进行了软组织肉瘤学组与恶性黑色素瘤学组换届选举,软组织肉瘤学组与恶性黑色素瘤学组合并重组,甘肃省肿瘤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科主任宋建民教授担任新一届的软组织肿瘤学组组长,进一步推进了骨与软组织肿瘤专业在省内、乃至西部地区的快速发展。 甘肃省肿瘤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科为中国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全国常委、甘肃省主任委员单位。科室每年诊治省内外大量的骨与软组织肿瘤病人,在四肢骨与软组织恶性肿瘤的保肢治疗、高难度的脊柱肿瘤、骨盆和骶骨肿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面处于全国先进、省内领先水平。肢体恶性黑色素瘤的隔离热灌注化疗技术在全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灌注病例数已居于国内首位。每年都有一批外省市患者前来求治。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慢性阻塞性肺炎是什么
马晓斌
回答: 慢性阻塞性肺炎一般是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可能与吸烟、空气污染、职业粉尘暴露、遗传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气短等症状。 1、吸烟 长期吸烟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伤气道和肺泡,导致气道炎症和肺组织破坏。患者可能出现持续性咳嗽、咳白色黏液痰,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活动后气短。建议患者及时戒烟,避免接触二手烟,减少呼吸道刺激。 2、空气污染 长期暴露于室内外空气污染环境中,如燃烧生物燃料产生的烟雾、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可能引起气道慢性损伤。患者常有晨起咳嗽、咳痰量增多等症状。建议改善室内通风,使用清洁能源,雾霾天气减少外出。 3、职业粉尘暴露 长期接触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如煤矿、纺织、建筑等行业的工作者,粉尘沉积在气道可能引起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患者可能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建议做好职业防护,佩戴防尘口罩,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查。 4、遗传因素 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等遗传性疾病可能导致肺组织弹性蛋白破坏,增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概率。患者可能在年轻时即出现肺气肿表现。建议有家族史者定期进行肺功能筛查,避免吸烟等危险因素。 5、反复呼吸道感染 儿童期反复下呼吸道感染可能导致肺发育异常,增加成年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风险。患者可能伴有慢性支气管炎表现。建议加强婴幼儿呼吸道感染防治,及时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刺激性气体和冷空气。适当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如腹式呼吸、缩唇呼吸有助于改善肺功能。饮食上应保证足够热量和优质蛋白摄入,维持适宜体重。病情稳定期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度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出现咳嗽咳痰加重、呼吸困难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气雾剂、异丙托溴铵气雾剂,或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等药物控制症状。 马晓斌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呼吸内科
复旦版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