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

医院环境 Hospital about us

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始建于1991年,是全省唯一一家集康复与医疗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康复医疗服务机构,为全国首家三级甲等康复专科医院、省级三级残疾人康复中心;是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全国康复人才培训基地、全省卫生专业继续教育基地、兰州大学教学医院、兰州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定点医院、省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院。医院设有视力康复科、肢体矫形康复科、神经康复科、老年病康复科、儿童康复科、传统康复科、脊髓损伤康复科、康复治疗科(内设PT室、OT室、ST室、吞咽、压力衣)、康复工程科等20个特色康复科室,设有门急诊、内科、骨外科、妇产科、儿科、中医科、体检科等24个临床医技科室。视力康复科被评为全国康复重点学科,传统康复科为全省重点中医药建设单位。甘肃省康复医学会和甘肃省残疾人康复学会秘书处、甘肃省低视力视光中心均设在医院。医院现有业务用房2.73万平方米,实际开放床位600张。在职职工720人,其中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54人,中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74人,初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256人,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占干部职工总数的85%以上,省厅级学科带头人3人,全省名中医2人。医院现拥有美国产上下肢机器人、多台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平衡功能评估及训练仪、吞咽功能训练仪、多感官康复训练系统等大型康复设备;拥有CT、DR、日本民德克准分子激光治疗仪、美国产超声乳化仪、脑干诱发电位测听仪、日本产数字彩超、美国产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进口胃镜、数字胃肠机、肌电图、动态脑电图等一大批国内外先进的高精尖医疗康复检测、诊断、治疗设备500多台,在国内和全省居于先进水平,为提高康复医疗诊疗水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近年来,医院在科研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发表SCI论文5篇,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600篇;省科技厅鉴定的科研成果100余项,其中8项荣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项荣获三等奖;有9项荣获省残疾人康复医学科技进步一等奖;荣获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三等奖15项;有7项获省自然科学基金10万元;有1项获省长基金10万元。经过省科技厅审定批准,由省残疾人康复医学会承担“甘肃省残疾人康复科学技术奖”评奖工作,使全省康复医学专业人员有了本专业的科研课题审定、评奖机构。经过不懈的努力,医院已经发展成为省内规模最大、模式先进、功能完善的能对患者进行全面康复的康复技术资源中心。医院以现代康复医学为主导,将现代康复技术与临床医学、教育康复、康复工程学、祖国传统医学紧密结合,形成了多学科的团队工作模式。医院已为近百万人次患者提供了不同层次的康复医疗服务,实施各类手术近20万例;抢救危重病人1364人次,抢救成功率为99.5%;举办全国、全省以及区域性各类康复技术骨干培训班50余期,培训康复技术骨干2000余人次。医院先后被国务院残工委、省政府残工委授予“残疾人之家”;被誉为“全国最好的省级康复中心”、被全国医院协会评为“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被列为国家和甘肃省重点支持建设项目,占地320亩、建筑规模8万平方米,具有全国一流设施的现代化康复中心医院已在兰州新区破土动工,不久的将来,将为更多残疾人实现“康复梦”带来新的福音。

【详情】

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

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

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

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

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省康复中心医院连获中国医院协会“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荣誉称号

8月15日,由中国医院协会主办的全国百姓放心医院动态管理第四周期总结交流会暨第五周期启动会在北京召开。省康复中心医院顺利通过第四周期考核评价,被授予“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荣誉称号。医院常务副院长石秀娥代表医院出席大会。 “全国百姓放心医院”品牌创建活动始于2000年,宗旨是“百姓放心,行业标杆”,旨在推动医院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让广大老百姓切实享受到优质、高效、安全和满意的医疗卫生服务。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为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动态管理第四周期,共有近600家医院参加了网络直报,经过网络自评、网络直报数据、考核评价、社会公示等程序,会上公布了110所全国百姓放心百佳医院名单,417所通过动态管理第四周期考核评价的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名单,51所新创建并获评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名单和108名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优秀管理者名单。同时,通过严格考核,协会决定对35所未按照规定开展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创建活动医院撤销荣誉称号,对156所因未通过网络直报数据的医院给予缓评。 省康复中心医院自2010年获评“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以来,积极开展创建活动,努力提升服务能力和自我管理。赢得了患者和社会的信赖和广泛赞誉。目前全国动态管理第五周期已启动,我院将在新的周期中围绕“质量、安全、服务、流程、能力、环境、效率、责任”,结合百姓最关注的就医问题,以“精细管理,患者安全”为主题,通过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创建活动,加强医院内涵建设,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与管理水平,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为百姓提供更优质、高效、安全、便捷、满意的医疗卫生服务。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假性自闭症孩子的症状可以恢复吗
王志新
回答: 假性自闭症孩子的症状通常可以恢复,通过科学干预和家庭支持可显著改善行为表现。假性自闭症多由环境刺激不足、教养方式不当或短期心理创伤等因素引起,与典型自闭症谱系障碍的神经发育异常有本质区别。 1、环境调整 创造稳定的生活环境和规律的作息有助于缓解假性自闭症状。家长需减少电子屏幕暴露时间,增加亲子互动游戏,如积木搭建、绘本共读等结构化活动。保持家庭氛围和谐,避免频繁更换照料者或居住环境,逐步帮助孩子重建安全感。 2、行为干预 应用正向行为支持技术可改善社交回避行为。家长需通过即时奖励强化孩子的眼神接触、简单指令回应等行为,采用图片交换沟通系统辅助表达需求。每日安排15-20分钟地板时间游戏,跟随孩子兴趣引导互动,避免强迫性社交训练。 3、感统训练 针对感觉处理异常可进行专业感统康复。旋转秋千、触觉刷等前庭觉训练能改善注意力分散,平衡木、蹦床活动可调节肢体协调性。家长需观察孩子对声光刺激的敏感程度,逐步脱敏训练每周3-4次,每次不超过30分钟。 4、心理疏导 短期创伤事件引发的症状需心理治疗介入。游戏治疗能帮助孩子表达压抑情绪,沙盘治疗适用于语言受限者。家长需配合治疗师记录行为变化,避免在治疗过程中表现出焦虑情绪,防止二次心理伤害。 5、营养管理 均衡饮食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增加富含Omega-3的深海鱼类、维生素B族丰富的全谷物,限制精制糖和人工添加剂摄入。对存在挑食行为的孩子,家长需采用小份量多次供餐,将新食物与偏好食物混合过渡。 假性自闭症的干预需要家长保持耐心,建立稳定的日常活动流程,每天固定安排社交互动时间但不过度刺激。定期评估孩子对干预措施的反应,若3-6个月未见改善或出现自伤等严重行为,应及时寻求儿童精神科医生评估排除典型自闭症可能。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将孩子与其他儿童过度比较,关注微小进步并及时给予积极反馈。 王志新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