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

脑卒中疾病康复治疗新进展培训班在省康复中心医院正式开班

时间:2014-06-27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6月20日下午,脑卒中疾病康复治疗新进展培训班开班仪式在省康复中心医院隆重举行。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秘书长冯彦侠,省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蒋录基,省康复中心医院党委书记王应良、常务副院长石秀娥,以色列国际知名脑神经康复专家盖里´萨勒门(GaliSalamon)和国内知名康复专家,以及来自河北、内蒙古、陕西、宁夏、青海、甘肃等6省残联系统康复机构专业技术人员,省康复中心医院康复专家及康复专业技术人员近300人出席开班仪式。医院党委书记王应良主持开班仪式。

  冯彦侠秘书长代表中国残联康复部和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向培训班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她在讲话中,对省康复中心医院近年来的发展建设和在康复医学领域内取得的成效给以了高度评价,特别是对医院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准备此次培训班所付出的努力表示衷心感谢;同时她也对办好培训班和参加此次培训班的所有学员提出明确要求,预祝大家学有所成,将学习成效有力、有为的转换到为残疾人康复服务的实践中去。

  蒋录基副理事长代表省残联向培训班如期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出席培训班的各位专家学员表示诚挚欢迎。他说,举办此次脑卒中康复治疗新进展培训班,是加快残疾人康复事业科学健康有序发展的迫切需求,是康复人才队伍建设基本适应残疾人康复服务需求的必然要求。他说,多年来,在甘肃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中国残联的关心指导下,我省残疾人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残疾人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特别是省康复中心医院的各项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得到了中国残联、国家卫生部和广大残疾人的充分肯定和好评,被中国残联确定为全国康复人才培养基地。他指出,近年来,省康复中心医院充分发挥全国康复人才培训基地作用,立足甘肃,辐射西北,面向全国,充分利用国内外康复领域专家资源优势,通过定向培养和在职培训等多种合作形式,为全国残联系统康复机构培养了高端和实用型残疾人康复专业技术人才。“十二五”期间,已先后举办了十期康复技术培训班,培养了近千名康复技术骨干。他强调,虽然我省的残疾人康复事业及人才培养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与发达的兄弟省市相比还存在差距,需要努力学习借鉴兄弟省市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不断提高我省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水平。他表示,将在中国残联康复部的领导和各位专家的指导下,发挥好全国残疾人康复人才培养基地作用,全力做好教学和生活保障工作。

  医院常务副院长石秀娥代表医院对举办此次培训班的目的、意义和作了详细介绍,就培训期间相关要求作了强调和说明,并表示,一定会办好此次培训,让所有学员学有所获。

  此次培训共计5天时间。培训内容以“脑卒中疾病在康复治疗中的新进展”为主题,针对我国脑卒中患者数量逐年增长、康复服务需求与日俱增与我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方法手段相对滞后、较西方国家有一定差距的现实矛盾,应邀授课专家通过专题讲座和现场观摩教学等方式,从脑卒中基础康复理论研究、康复治疗技术、评价方法、包括器械应用和药物治疗等方面,对近年来国内外脑卒中康复治疗新进展、新技术和新手法进行全面教授,旨在通过推行脑卒中疾病康复新技术,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实践中,加速患者康复进程,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身体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同时,通过培训教授学员们全面掌握降低潜在护理费用和节约社会资源的具体方法。培训期间,医院安排所有学员在医院康复治疗科开展为期两天的实地见习训练。

医院动态

更多 >

省康复中心医院连获中国医院协会“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荣誉称号

8月15日,由中国医院协会主办的全国百姓放心医院动态管理第四周期总结交流会暨第五周期启动会在北京召开。省康复中心医院顺利通过第四周期考核评价,被授予“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荣誉称号。医院常务副院长石秀娥代表医院出席大会。 “全国百姓放心医院”品牌创建活动始于2000年,宗旨是“百姓放心,行业标杆”,旨在推动医院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让广大老百姓切实享受到优质、高效、安全和满意的医疗卫生服务。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为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动态管理第四周期,共有近600家医院参加了网络直报,经过网络自评、网络直报数据、考核评价、社会公示等程序,会上公布了110所全国百姓放心百佳医院名单,417所通过动态管理第四周期考核评价的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名单,51所新创建并获评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名单和108名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优秀管理者名单。同时,通过严格考核,协会决定对35所未按照规定开展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创建活动医院撤销荣誉称号,对156所因未通过网络直报数据的医院给予缓评。 省康复中心医院自2010年获评“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以来,积极开展创建活动,努力提升服务能力和自我管理。赢得了患者和社会的信赖和广泛赞誉。目前全国动态管理第五周期已启动,我院将在新的周期中围绕“质量、安全、服务、流程、能力、环境、效率、责任”,结合百姓最关注的就医问题,以“精细管理,患者安全”为主题,通过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创建活动,加强医院内涵建设,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与管理水平,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为百姓提供更优质、高效、安全、便捷、满意的医疗卫生服务。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假性自闭症孩子的症状可以恢复吗
王志新
回答: 假性自闭症孩子的症状通常可以恢复,通过科学干预和家庭支持可显著改善行为表现。假性自闭症多由环境刺激不足、教养方式不当或短期心理创伤等因素引起,与典型自闭症谱系障碍的神经发育异常有本质区别。 1、环境调整 创造稳定的生活环境和规律的作息有助于缓解假性自闭症状。家长需减少电子屏幕暴露时间,增加亲子互动游戏,如积木搭建、绘本共读等结构化活动。保持家庭氛围和谐,避免频繁更换照料者或居住环境,逐步帮助孩子重建安全感。 2、行为干预 应用正向行为支持技术可改善社交回避行为。家长需通过即时奖励强化孩子的眼神接触、简单指令回应等行为,采用图片交换沟通系统辅助表达需求。每日安排15-20分钟地板时间游戏,跟随孩子兴趣引导互动,避免强迫性社交训练。 3、感统训练 针对感觉处理异常可进行专业感统康复。旋转秋千、触觉刷等前庭觉训练能改善注意力分散,平衡木、蹦床活动可调节肢体协调性。家长需观察孩子对声光刺激的敏感程度,逐步脱敏训练每周3-4次,每次不超过30分钟。 4、心理疏导 短期创伤事件引发的症状需心理治疗介入。游戏治疗能帮助孩子表达压抑情绪,沙盘治疗适用于语言受限者。家长需配合治疗师记录行为变化,避免在治疗过程中表现出焦虑情绪,防止二次心理伤害。 5、营养管理 均衡饮食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增加富含Omega-3的深海鱼类、维生素B族丰富的全谷物,限制精制糖和人工添加剂摄入。对存在挑食行为的孩子,家长需采用小份量多次供餐,将新食物与偏好食物混合过渡。 假性自闭症的干预需要家长保持耐心,建立稳定的日常活动流程,每天固定安排社交互动时间但不过度刺激。定期评估孩子对干预措施的反应,若3-6个月未见改善或出现自伤等严重行为,应及时寻求儿童精神科医生评估排除典型自闭症可能。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将孩子与其他儿童过度比较,关注微小进步并及时给予积极反馈。 王志新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