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岗人民医院

狠抓医疗质量,提升医疗服务,让患者更满意

时间:2014-07-09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2014年,南沙区第六人民医院领导班子遵循医院发展实际情况,结合卫生部以及省、市、区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提出要认真落实“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好一满意活动”及“平安医院建设”, 着力打造好“院有品牌、科有特色、人有专长”的学科建设思路,坚定不移地贯彻好“降成本、反浪费、多沟通”的经营管理理念,将我院打造成为“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患者满意”的广州南部区域性医疗中心。

  南沙区第六人民医院是南沙区目前综合实力最强,门诊人数最多的综合性二级医院,承担着南沙区医疗服务中心的重大社会责任,为更好地打造医院内镜特色品牌,提升医疗服务质量,让患者和社会满意,我院于2014年开展3个阶段性的专项治理活动——

  1-4月,开展“建机制、强基础、树品牌”专项活动,

  5-8月,开展“重质量、提服务、赢认可”专项活动,

  9-12月将开展“回头看、稳业务、谋未来”专项活动。

  建机制、强基础、树品牌

  1-4月份医疗专项治理活动提出“建机制、强基础、树品牌”,我院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医院各项制度,各科室积极响应活动,科容科貌得到明显改善,狠抓医疗核心制度的落实,医务人员的医疗安全意识得到增强,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实现了医疗纠纷零赔付的预期目标,病人满意度明显提高。同时我院树立的以保胆取石技术为首的“11大内镜微创特色技术品牌”得到社会认可,品牌影响力持续发酵。

  2-4月同步开展的“我心中的区六院”征文活动,也在职工心理起到了较大的触动。不少文章以真挚的感情表达了与医院共同成长、共创未来的梦想。这项活动也进一步增强了职工对医院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推动职工为医院发展做出更积极的努力。

  重质量、提服务、赢认可

  目前正在开展的第二阶段“重质量、提服务、赢认可”专项活动中,我院将医疗质量和医疗服务作为工作重点,制定了详细的医疗管理质量考评方案,强化各项核心制度的落实,加强了对病历书写、合理用药、合理检查以及医德医风的管理,各科科主任为医疗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全体医护人员参与其中。

  同时我院加强对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职能科室亦转变工作作风,每周抽出时间深入临床一线督导工作,配合临床需求给予积极帮助。细化的检查方案、明确的责任人和各科室积极参与,使得本次活动在开展的第一个月的考评中就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尽管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管理正在朝着更加规范化的道路上前进,医务人员的质量意识得到提高,科室管理人员的责任感有效增强,医疗质量监管科室通过不断完善考核和评价方案,务求通过本次活动在院内形成医疗质量安全控制体系的长效机制。

  加强制度建设打造平安医院

  今年以来,我院还以平安医院建设为载体,紧盯制度建设这个重点。面对日益增多的医患纠纷,医院始终坚持从解决自身问题入手,进一步加强了医德医风建设,深入学习和贯彻《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和《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建立健全了医患沟通制度、投诉处理制度、患者随访制度、满意度调查制度以及社会监督评价机制等。为妥善处理矛盾纠纷,我设立了24小时投诉专线,严格落实行政总值班等制度,同时不定期进行群体性医疗纠纷处理的演练,有效提高了医院管理人员对群体性医疗纠纷事件的应急解决能力,畅通了投诉渠道,为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奠定了基础。同时,建立健全了医疗服务社会监督评价机制,聘请社会监督员,及时听取意见,改进服务质量。

  制度管理的推进为平安医院建设起到了显著效果,医院和患者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上半年以来,我院无一例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仅有7宗因沟通和服务态度引起的投诉,经相关科室积极介入后,得到圆满解决。在上半年,医院发放的650份患者满意度调查中,群众的满意度高达98%。

  下一步,我院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扎实有效的工作精神,继续以狠抓医疗质量为主线,严格落实医疗核心制度,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在确保医疗安全的基础上,把医院建设与切实提高医疗护理服务质量、与满足广大患者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满意的医疗服务!

医院动态

更多 >

面向社会公开征集院徽

南沙区第六人民医院 面向社会公开有奖征集医院院徽 院徽是集中表现医院的服务理念、办院特色和发展目标的重要载体,更是一张展示给社会的"文化名片"。为进一步塑造医院文化,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医院形象,激励医务人员爱院进取的精神,南沙区第六人民医院(原大岗人民医院)现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医院院徽。 标识设计要求: 1.简洁、庄重、美观、大方,能够用最简洁的符号体现南沙第六人民医院形象。 2.含义深刻,能体现医院的文化特色及反映我院的深刻内涵。 3.标识应精美、优雅,具有视觉冲击力,富有新意及时代感且容易辨识和记忆,避免与其他医院院徽雷同。 4、实用性强,便于转换,颜色种类最好不超过3种,尽量不要使用渐变色。 5、设计稿要求电脑制作,格式不限,要包括徽标、中英文名称不需要LOGO的其他应用效果图。 6、作品的风格、形式不限,但不得抄袭他人作品,否则责任自负。 7、南沙区第六人民医院的中英文为“南沙区第六人民医院 The Sixth People’s Hospital of Nansha District”。 作品权责: 1、 投稿作品须为未公开发表的原创作品 2、 录用作品,在支付相关酬金后,其所有权、及修改、使用、署名、复制、改编等所有著作权归南沙区第六人民医院所有,设计者不得在其它地方使用。 3、 南沙区第六人民医院享有本次活动的最终解释权。 评选与奖励办法: 对征集的各种方案,医院将组成评选委员会进行评选,并将结果予以公示。徽标一旦被采纳,设计者将获得奖金1000元,欢迎大家积极踊跃投稿。 征集时间:2014年9月1日至2014年9月30日。 方案评审:2014年10月6日前 方案公布:2014年10月15日前 投稿方式及要求: 1、院徽设计稿可直接投递至南沙区第六人民医院宣传组 E-mail至:dgyybgs@163.com 34766101@qq.com 联系人:李主任 咨询电话:020-34995752 2、院徽一旦采纳,需作者提供矢量文件。 附医院资料: 广州市南沙区第六人民医院前身为大岗人民医院(位于南沙区大岗镇)始建于1958年,1995年被评定为国家二级甲等医院。2013年6月更名为南沙区第六人民医院。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胆囊病研究所、卫生部普外科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均落户我院。经过多年的发展,医院已经形成了“内镜-微创-无痛”的显著医疗特色,成熟开展了11大特色医疗技术: • 肝胆外科的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息肉)技术技术; • 泌尿外科的经皮肾镜、输尿管镜及膀胱镜技术; • 眼科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 • 耳鼻喉科的鼻内窥镜技术; • 妇产科的腹腔镜、宫腔镜、阴道镜技术; • 消化内科ERCP、超声内镜及无痛胃肠镜技术; • 外二科椎体成形技术; • 疼痛专科小针刀技术; • 肛肠外科PPH(微创痔疮手术)技术等等。 • 乳腺外科的乳腺微创旋切技术 • 呼吸内科支气管显微镜技术。 其中,“内镜微创保胆取石、取息肉技术”全国领先,目前已经 有17个国家的患者选择到南沙区第六人民医院(大岗人民医院)开展保胆取石技术,医院每年接待数百名来自全球各地的胆囊病患者,为他们成功保胆治疗胆囊结石和息肉。 2006年就开始启动的“免费白内障复明行动”,更是为番禺区和南沙区3000多名白内障患者使用进口人工晶体,运用先进的超声乳化技术为患者带来光明,不收患者一分钱,精湛的技术得到珠三角地区无数患者的好评。 更多医院情况介绍可登陆医院官网www.dgrmyy.com,了解相关情况。 广州市南沙区第六人民医院 2014-08-30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刮疣治疗是怎样治疗的
王志新
回答: 刮疣治疗通常采用物理清除联合药物治疗的方式,主要包括冷冻治疗、激光治疗、电灼治疗、手术切除及外用药物等。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赘生物,需根据疣体类型、大小及部位选择个体化方案。 一、冷冻治疗 冷冻治疗通过液氮低温使疣体组织坏死脱落,适用于寻常疣、跖疣等表浅疣体。治疗时可能伴随短暂疼痛,需重复进行2-3次,间隔2-3周。治疗后局部可能出现水疱或色素沉着,需保持创面干燥避免感染。冷冻治疗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较小,但深部疣体可能需配合其他疗法。 二、激光治疗 激光治疗利用二氧化碳激光气化疣体组织,适用于甲周疣、尖锐湿疣等难治性疣。治疗精准度高且出血少,但可能遗留浅表瘢痕。术后需涂抹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避免接触水直至结痂脱落。激光治疗对HPV病毒有直接灭活作用,复发概率较低。 三、电灼治疗 电灼治疗通过高频电流烧灼疣体基底部,适用于带蒂疣或较大疣体。治疗时需局部麻醉,术后形成焦痂需自然脱落。可能产生暂时性色素减退,瘢痕体质者慎用。电灼可彻底清除可见疣体,但需配合干扰素凝胶等药物降低复发风险。 四、手术切除 手术切除适用于直径超过1厘米的巨型疣或疑似恶变疣体。采用梭形切口完整剥离疣体并缝合,术后病理检查确认性质。需定期换药并使用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预防感染,拆线后可能需加压包扎防止瘢痕增生。手术能一次性解决病灶,但创伤较大且可能影响局部功能。 五、外用药物 外用药物如水杨酸软膏、咪喹莫特乳膏、鬼臼毒素酊等,适用于儿童或面部细小疣体。药物通过腐蚀或免疫调节作用促使疣体脱落,需持续使用4-8周。治疗期间可能出现局部红肿,应避开正常皮肤涂抹。药物疗法痛苦小但疗程长,需配合提高免疫力减少复发。 疣治疗后需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导致病毒扩散。建议加强营养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C等增强免疫功能。穿透气鞋袜防止足部疣复发,性接触传播型疣应伴侣同治。若疣体反复发作或短期内增多,需排查免疫缺陷疾病并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 王志新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