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市人民医院

我院率先在粤东地区开展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技术

时间:2013-05-19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超声准确定位实现可视化麻醉

  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技术是当代麻醉学最先进最热门的技术之一,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麻醉医生的认可,在临床麻醉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我院麻醉科率先在粤东地区开展了该项技术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技术是在超声准确定位下找到支配手术区域感觉的神经,使用低浓度大剂量的长效局麻药浸润式注于神经附近,从而达到良好镇痛的目并满足手术要求,确保手术的成功完成,同时也可以用于术后早期镇痛。

  我院麻醉科日前接诊了一极度肥胖(体重近100公斤)的男性患者,因外伤拟行左上肢手术。由于极度肥胖,解剖定位不清晰,难以行传统的臂丛神经阻滞。为顺利完成手术,医师为患者实施了超声引导下左锁骨上臂丛神经,麻醉效果良好,不需加用其他镇痛药物或改为全身麻醉,手术顺利进行,术中患者无不良并发症出现。另有一聋哑患者拟行上肢手术。由于患者无法配合医生回答问题,故若行传统的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不能保证。麻醉科医师便为患者实施了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良好,不需加用其他镇痛药物或改为全身麻醉,手术进行过程中,患者也无不良并发症出现。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技术相对传统的神经阻滞技术有着明显的优势,其中最显著的优势在于定位精确,保证在不损伤神经和误穿血管的情况下对运动神经起到较弱的阻滞作用,患者不会感觉疼痛同时又不会影响肢体运动,做到"运动--感觉分离",且药物用量仅为平时的三分之一,该技术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具有直观、安全、优质的特点,更符合舒适医疗的目标。

  随着技术的成熟,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技术的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包括腰丛神经阻滞,坐骨神经及其分支阻滞,肋间神经阻滞等,今后临床上将有更多的患者受益于该项技术。

医院动态

更多 >

【揭阳日报】“心”在肚中跳 警惕腹主动脉瘤

市人民医院应用高新微创介入技术成功实施全市首例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 记者 陈星星 通讯员 黄晓纯/文 邹仰光/摄 把心“放”到肚子里真的能“放心”吗?从中文释义上看,确实比喻完完全全放心。然而,从医学角度看,如果出现“心”在肚里跳的症状,那可不能掉以轻心,因为这可能预示着腹主动脉里长了“瘤”。日前,市人民医院心内一科心血管介入团队成功为一高龄腹主动脉瘤患者实施了微创血管腔内修复术,解除了患者腹中的”不定时炸弹”。 记者获悉,目前我省能独立开展该项技术的医疗单位屈指可数,市人民医院心血管介入团队作为我市最早开展心血管介入技术的医疗团队,有长期从事心绞痛、心肌梗塞、主动脉夹层、腹主动脉瘤等疾病的心血管介入手术经验。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的开展标志着该院在治疗腹主动脉瘤等相关疾病的水平达到省内领先水平。 腹主动脉瘤是“不定时炸弹” 腔内修复术可解除“险情” 80岁的黄大伯近几年常在自己腹部肚脐旁摸到一个持续搏动的包块,跳动的节奏基本与心跳同步,几年来一直“相安无事”也就不以为意。近段时间,黄大伯因结肠疾病到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期间,医生为黄大伯进行CT血管造影(CTA)检查,意外发现其腹腔内存在巨大梭形肾下腹主动脉瘤,最大瘤体直径已近7厘米且伴附壁血栓,情况不容乐观。黄大伯这才知道,一直在“肚子里跳动的心脏”原来是腹主动脉瘤! 尽管几年来黄大伯肚子里的腹主动脉瘤并未发作,然而患上这种凶险疾病,相当于在患者身上安了个不定时炸弹,随时都可能因瘤体破裂导致大出血而致命。记者了解到,由于黄大伯体内的腹主动脉瘤瘤体直径近7厘米,发生破裂的比例明显增高,且已达到“以瘤体≥5厘米为实施手术干预原则”的标准,市人民医院心血管介入团队决定为其实施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 据主刀医生吴强主任介绍,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是一项整体要求较高的术式,需配备一系列利于诊断、治疗的高科技设备,如该院配备的64排128层CT及图像工作站、3.0T磁共振、飞利浦FD-20数字血管造影机及标准化导管手术室等。同时,正规培训的资深介入医生和合理的多学科协作团队进行全面细致的术前评估、严密的围术期监护、周详的手术设计及精确的技术操作等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经过2个多小时,手术取得成功。修复术后,黄大伯瘤腔逐渐呈血栓化收缩,腹主动脉内血液在支架内流动,实时解除了“不定时炸弹”爆炸的风险。术后第二天,黄大伯便可下床活动,生活能够自理。 突发剧烈腹痛为最危险信号 瘤体达5厘米以上建议手术 像黄大伯这一类患者,若出现瘤体破裂可致猝死,所幸治疗及时才避免悲剧发生。据手术医生林宇鹏介绍,腹主动脉瘤好发于高龄老人,最常见于60~80岁之间的男性,患者大多数没有明显症状,偶尔感到腹部轻度胀痛等,只有部分较瘦的患者会在腹部摸到一个有规律性搏动的包块,因此瘤体极易被患者忽略。但是,当腹主动脉瘤发展到一定程度,可突发难以避免的破裂并发症,引起患者在短时间内死于失血性休克。他提醒,动脉瘤破裂是腹主动脉瘤患者最危险的情况。值得注意的是,突发的剧烈疼痛往往是腹主动脉瘤破裂或急性扩张的特征性表现,已被视为最危险的信号。如腹主动脉瘤患者突发剧烈腹痛,应立即送医,切忌延误。 林宇鹏表示,腹主动脉瘤患者不可能不治而愈,瘤体是否破裂与其大小密切相关。他建议,直径较小的无症状主动脉瘤患者可以先保守治疗并按医嘱定期作彩色多普勒超声或CT血管造影检查。一旦发现瘤体超过5cm,或监测期间瘤体增长速度过快,半年增长大于5mm,即具有修复治疗的指征。 该院副院长、心内科总主任徐名伟主任医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血管腔内修复术是较为理想、适合大多数患者的修复治疗手术。该术式作为一种微创介入技术,不仅丰富了主动脉瘤的治疗手段,也为许多患有合并心、肺、肾等脏器疾病的不能耐受传统手术的高危腹主动脉瘤患者赢得了治愈的机会。以往传统的全麻开腹手术创伤大、风险高、并发症多,对患者的身体条件要求也较高。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微创方法,该术式无需全麻、低风险、创伤小、恢复快。在DSA动态监视下,采用覆膜支架型人工血管隔绝瘤腔并原位重建血流通路,可以达到消除动脉瘤承受血流冲击并维持腹主动脉血流通畅的目的,避免了开腹手术引起的创伤及相关并发症,目前正在国际范围内迅速推广。 相关链接 患者及高危人群不可随便做腹部按摩 专家指出,动脉瘤破裂是腹主动脉瘤患者最危险的情况。对于直径较小的无症状腹主动脉瘤患者建议可先采取保守治疗和定期CTA检查的方法,对于高龄,且有动脉硬化史、高血压、吸烟习惯的高危潜在人群,定期进行CTA检查也非常必要,同时可定期摸摸肚子以早期发现病变肿块。 在日常生活中,轻度腹主动脉瘤患者还要小心防止各种易将腹主动脉瘤“引爆”的因素。最重要的便是防止腹压增大,如剧烈咳嗽、用力排便、排尿和身体大幅度活动等;同时要避免瘤体受到挤压破裂,如摔倒、腹部按摩等,尤其是不要随便做腹部按摩,因为按摩可能会把瘤揉裂,引起生命危险;还要避免血压剧烈波动,少生气,尽量保持血压、情绪稳定。一旦出现腹痛、腰背痛症状要及时到大型综合医院专科就诊,以免延误病情危及生命。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错过了四维彩超怎么办
冷启刚
回答: 错过了四维彩超可以通过补做四维彩超、选择其他超声检查、加强后续产检等方式应对。四维彩超主要用于排查胎儿结构异常,通常建议在孕20-24周进行。 1、补做四维彩超 若孕周未超过28周且胎儿体位允许,仍可补做四维彩超。此时需尽快联系产检医院预约,部分机构可能需重新缴费。检查时建议穿着宽松衣物,检查前适量进食甜食帮助胎儿活动。补做时需重点关注胎儿心脏、颅脑、脊柱等关键结构发育情况。 2、选择三维彩超 当无法补做四维彩超时,三维彩超可作为替代方案。三维彩超同样能清晰显示胎儿体表结构,虽动态成像稍逊于四维,但对唇裂、脊柱裂等畸形筛查效果相近。需注意三维彩超最佳检查时间也为孕20-26周,超过此阶段胎儿体积增大可能影响成像质量。 3、增加二级超声 孕28周后可进行二级系统性超声检查,该检查虽无四维立体成像功能,但能通过多个切面评估胎儿器官发育。需配合产科医生选择具备产前诊断资质的机构,重点排查脑室增宽、肾盂分离等常见异常,必要时需结合无创DNA或羊水穿刺辅助诊断。 4、加强胎心监护 孕晚期应每周进行胎心监护,通过NST试验监测胎儿宫内状态。可自行租用医用胎心仪每日检测,发现胎动异常或胎心率持续超过160次/分钟需立即就医。同时建议记录胎动变化,正常情况每小时胎动不少于3-5次。 5、完善染色体筛查 若合并高龄妊娠或唐筛高风险,建议补做无创DNA检测。该技术通过母血分析胎儿游离DNA,对21三体综合征等染色体异常检出率超过99%。对于超声发现软指标异常者,需在孕24周前完成羊膜腔穿刺确诊。 孕妇应保持规律产检,孕28周前每4周检查1次,28-36周每2周1次,36周后每周1次。日常注意补充叶酸和DHA,避免接触辐射和有毒物质。自数胎动时选择安静环境,采用左侧卧位提高监测准确性。出现阴道流血、持续腹痛或胎动骤减等情况需急诊就诊。产后42天需复查超声评估子宫复旧情况。 冷启刚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