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湃纪念医院

儿童退烧药的选择和慎用!

时间:2013-09-14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一、退烧药的选择:

  入秋以后,天气渐渐寒冷起来,感冒发烧的孩子又开始增多起来。退烧药,恐怕是大多家庭常备的药物之一了,那么哪种退烧药最安全呢?怎么用呢?下面介绍一些我们常用的退烧药,家长们可以选择性的参考。

  对乙酰氨基酚(又叫扑热息痛),商品名有:泰诺、百服咛、安佳热等。

  每公斤体重10-15毫克/次,退烧虽然起效快,但控制体温相对其他药物要短,平均控制时间为2个小时左右。但是它的副作用相对比较少。对胃肠道无刺激,对凝血功能无影响。由于对乙酰氨基酚没有其他解热镇痛药常见的胃肠道反应、血小板功能影响、粒细胞减少等,也无肾毒性,故安全性高,目前在全球广泛使用,临床上,医生对两岁以下的孩子,习惯用这种药物。

  但要注意,该药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即随剂量上升而疗效上升,所以要防止过量应用此药会引起肝脏损害。

  布洛芬:商品名有:美林,恬倩,臣功再欣等

  该药和对乙酰氨基酚都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给儿童用的两种退热药,都是较为安全的药物,用量: 口服5~10mg / 公斤体重 / 次,6~8小时1次。

  特点:退热平稳且持久,退热持续时间可达8小时。

  对胃肠刺激和血小板影响不大。而且它对于高热(39度一上)的高热退烧效果比对对乙酰氨基酚要强,持续时间长,平均退烧效果越4到六小时。

  主要副作用:轻度胃肠道反应,转氨酶增高,偶可影响凝血功能等。它在脱水、血容量低和心输出量低的状态下偶见可逆的肾损伤。过量服用可能有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癫痫发作等。所以,临床上,该药多用于3岁以上的高热的孩子。

  尼美舒利是意大利于1985年研制成功上市的新型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解热药。目前我国市场上有销售,有些医院也在用该药物。虽然有文献报道将尼美舒利和布洛芬进行比较,突出的优点是较少的消化系统不良反应,但越来越多的文献报道说应用尼美舒利有引起重度肝脏损害的病例。2002~2005年, 西班牙, 土耳其, 爱尔兰已将该药由市场撤出.我们医院目前也不推荐家长使用.

  阿司匹林:在临床上,目前已不用于退烧药的使用,只用于一些特殊的疾病例如:川崎病等。因为自20世纪70年代,医学家发现该病可引起儿童出现瑞氏综合征(主要表现有肝功能损害、黄疸、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肾损害。)此外,阿司匹林还会引起胃肠道刺激、延长出血时间、过敏反应等。

  安乃近:由于其明显的不良反应,这些年安乃近用得少了。1977年该药已从美国市场上撤出,目前,27个国家已禁用或限用安乃近。但一些小诊所还给孩子用,家长们要留意.

  目前退烧药主要是片剂、水溶液及混悬液(滴剂) ,静脉注射及肌肉注射剂型很少。目前临床上有时候用赖氨匹林

  该药是赖氨酸与阿斯匹林的复合盐,可用于静脉注射及肌肉注射,起效快,疗效好,并可避免口服阿斯匹林和布洛芬对胃肠道的刺激。该药解热作用强、起效快、作用缓和而持久且副作用少,可作为儿科退热的常用药物。但长期应用可能诱发瑞氏综合征,有的会诱发过敏性休克和哮喘重度发作。

  所以,一般我们推荐家长按照年龄选用对乙酰氨基酚或美林两种药就足够了,注意退烧只是对症处理,一定要去医院找病因,在治疗病因的基础上用退烧药,才是相对安全的.通常,当孩子超过38.5度的时候,医生才建议用退烧药物,因为发热是人体的一种防御反应,适当的发热可以帮助人体消灭体内的病毒和细菌。

  如今,西医给药方法越来越多,加起来不下十几种,但是传统的三种给药方法——口服, 肌注或输液依旧是西医大夫最常选用的给药方法,它们的地位暂时不可被完全替代。这三种方法有他们各自的优缺点,来看看他们之间的”擂台赛”吧:

  口服:绝大多数药物进入胃肠道后,能为胃肠道粘膜所吸收,所以口服给药是一种最常用的方法。

  它的优点在于:服用方便,要求的药物制剂比较简单,对病人痛苦较少,也是中草药治疗时最主要的给药方法。

  不足之处:部分药物会受食物或胃酸的影响而影响吸收,有些药物会被破坏一大半以上,如青霉素G口服能被消化酶破坏,甚至有些药物无法经胃肠道吸收,口服后几乎全军覆没,如糖尿病病人用的胰岛素只用采取皮下注射方式。同时大部分药物需经过胃的排空进入小肠后才被慢慢吸收,因此药物要进入血流而发挥全身作用较慢,不适用于危急病人。

  肌肉注射:肌肉注射是从肌肉层慢慢进入血液,血管越丰富的部位药物吸收就越快.

  它的优点是可避免口服给药的缺点,药物吸收较好。

  缺点:除了局部疼痛以外,临床中儿童肌注常见严重副反应有:

  1、臀部肌肉结块

  2、肌挛缩,"青蛙腿"

  3、臀部肌肉萎缩

  4、神经损伤

  5、局部感染

  6、肌肉注射的剂量虽然比口服药物剂量大,可远较静脉用药量少,难以抵抗一般的炎症。

  静脉输液:静脉注射通过一次静脉穿刺和留置针头,不需要经过口服药物的崩散、溶解、吸收等步骤,也可避免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的反复多次扎针,且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吸收迅速,是所有给药方式中最快产生药效的。对于肺炎等较重病情,通过静脉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可以达到很好的治疗目的,

  缺点:除了大家知道的输液反应以外,如果长期的输液有可能造成静脉炎、肺动脉炎、肉芽肿、栓塞,体内菌群失调等;同时抗生素频繁地被使用,锻炼了细菌的耐受能力,会造成多重耐药性菌株大量出现,降低身体的免疫功能。

  二、家长问题

  1、孩子感冒发烧了,都说能吃药不打针,可是打针后总感觉好的快,这是为什么?

  “打针比吃药好的快”这种理解不能说是完全错误的。平常我们之所以感觉打针后孩子好的快,最常见的情况是小孩子感冒后消化功能受到影响,吃的少了,精神差了,家长就感觉孩子很重了。而打了针以后,能量得到了迅速补充,孩子来了精神,感觉就好的快了。其实任何疾病,恢复都有个过程,不可能吃一次药物或打一针就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尤其是对于普通感冒这个自限性疾病,如果对大点的孩子或成人来说,即使不治疗,多喝水,大多一周也能好。对于不严重的疾病,家长们要掌握一个原则:能吃药不打针。否则长期输液,弊大于利。

  2、“屁股针”为何退居二线?

  在我们家长的印象里,孩提时都有打“屁股针”(肌肉注射)的经历,为何现在“屁股针”退居二线了呢?

  一是由于肌肉注射剂量有限,一天内需重复注射保持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而且肌肉注射易形成局部肿块,引起剧烈疼痛,儿童耐受性差;二是反复肌肉注射可能损害坐骨神经甚至容易影响肌肉发育相成形成“蛙腿”。因此,“屁股针”慢慢退居二线。

  3、什么情况下需要给孩子打针?

  有些情况下,口服药物的效果并不好,必须注射给药,这包括:

  (1)吞咽困难,存在明显的吸收障碍(如呕吐、严重腹泻、胃肠道病变)或潜在的吸收障碍。

  (2)需要很高的组织药物浓度,而口服给药不易达到高浓度的情况;疾病严重、病情进展迅速,需要给予紧急治疗的情况。

  (3)患者对口服治疗依从性差。这些情况,都应听从医嘱,及时采取注射给药。

  三、医生提示:

  1、能吃药不打针

  2、不要完全依赖西医,对于慢性疾病,要同时寻求中医的帮助。

  3、要加强孩子的营养,好的体质是抵御疾病最好的前提。

  4、任何事物都要辨证的去对待,小孩子疾病变化快,能吃药不打针不等于有病就去”抗”,小孩子得病,要及时去医院就诊,要相信身边的医生.。

医院动态

更多 >

省卫计委检查组到我院开展医疗服务收费专项检查

8月21日上午,省卫计委规范医疗服务收费第十检查组一行五人,在市、县卫计局领导的陪同下,对我院医疗服务收费进行突击专项检查,陈淑军院长等领导陪同检查。 报告会上,检查组邢组长针对本次检查的具体情况,进行了整体的介绍,陈淑军院长向省检查组汇报了我院规范医疗服务收费的工作。 当天上午,省检查组调病历、下科室、查制度,内外科相结合,重点对抗生素使用范围、使用剂量,药品、耗材的购进领用,医疗服务收费规章制度的建立,以及收费标准执行等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检查。经检查,检查组对我院在改进医疗服务收费管理工作取得的成效表示肯定,认为我院检查用药合理、价格公开、收费规范、管理到位,同时针对我院在规范医疗服务收费方面的一些不足之处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和意见。 反馈会议上,谢克锋副院长代表医院表态:将一如既往加强对医疗服务收费工作的规范管理,并按照此次检查组反馈的存在问题,逐条进行梳理,制订整改措施,及时整改落实,确保医疗服务收费准确无误。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反胃胃胀恶心怎么回事
高云
回答: 反胃胃胀恶心可能由饮食不当、胃肠功能紊乱、胃炎、胃食管反流病、妊娠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等方式缓解。 1、饮食不当 短时间内摄入过量油腻、辛辣或生冷食物会刺激胃黏膜,导致胃酸分泌异常和胃肠蠕动减缓。典型表现为餐后上腹饱胀感伴随嗳气,偶有恶心但无呕吐。建议选择小米粥、山药泥等易消化食物,避免暴饮暴食及空腹饮用浓茶咖啡。 2、胃肠功能紊乱 精神压力或生物钟紊乱可能引发功能性消化不良,胃排空延迟导致食物滞留产生气体。症状多在情绪波动后加重,可伴有肠鸣音亢进。热敷脐周配合顺时针按摩有助于缓解,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多潘立酮片促进胃肠动力。 3、胃炎 幽门螺杆菌感染或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会损伤胃黏膜屏障,引发炎症反应。特征性症状为剑突下灼痛伴晨起干呕,胃镜检查可见黏膜充血水肿。需进行碳13呼气试验检测,确诊后可选用胶体果胶铋胶囊联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进行根治治疗。 4、胃食管反流病 下食管括约肌功能障碍导致胃内容物反流,胃酸刺激食管引发烧心感。平卧时症状明显,可能伴随咽喉异物感。建议睡前3小时禁食,抬高床头15-20厘米,症状持续需使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抑制胃酸分泌。 5、妊娠 孕早期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会刺激呕吐中枢,多发于晨起空腹时。可表现为闻到特定气味诱发恶心,属生理性反应。少量多次进食苏打饼干,补充维生素B6缓释片能有效改善症状,严重脱水需静脉补液治疗。 日常应保持规律进食节奏,每餐七分饱为宜,餐后适度散步促进消化。避免穿紧身衣物增加腹压,记录症状发作时间与诱因。若出现呕血、体重骤降或持续腹痛超过两周,须立即进行胃镜排查器质性病变。注意烹饪方式以蒸煮为主,限制豆类、碳酸饮料等产气食物摄入。 高云副主任医师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