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工人医院

我院儿科刷新我市新生儿救治新纪录

时间:2013-12-31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我院儿科于10月20号收住了一对早产双胞胎儿,胎龄为26周。他们属于体重超低的早产婴儿,分别为0.62公斤和0.78公斤,并且双胞胎儿都被诊断出患有重度肺透明膜病,情况非常危急。医护人员采用了气管插管,注入猪肺卵磷脂和呼吸机治疗,以及加强呼吸道管理和合理应用呼吸机治疗,配合皮肤薄膜防护保温和保持皮肤湿度护理,严格无菌操作。在新生儿病房全体医护人员团结协作下,经过10余天积极抢救治疗,小?顺利脱离呼吸机治疗,渡过了重度肺透明膜病的难关(大?因先天性脑积水其家属放弃治疗),为进入早期喂养打下基础。

  患儿因胎龄过小,体重太轻,吸吮力极差,医护人员从每3小时0.4ml喂养逐渐过渡正常喂养,并加强静脉营养。使这对双胞胎患儿顺利度过了硬肿、感染、黄疸、出血、贫血、营养障碍等难关,体重逐渐增长,生命征平稳,新生儿评估达到同龄标准水平。现小?每次自吮奶25毫升左右,体重达2公斤,目前已经顺利出院。

  由于早产、超低出生体重儿,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肺、肝、肾及胃肠道功能发育不成熟,代谢储备不足,免疫功能低下等因素,故生存力低,死亡率高,后遗症多等问题,一直困扰着临床治疗效果,经过新生儿病房全体医护人员通力合作,克服各种医护技术上的难点,严格执行医护操作规程,成功救治了这例早产超低出生体重儿,为今后我市进一步开展救治早产儿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同时刷新了我市儿科此类救治的新记录,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医院动态

更多 >

服务中医 弘扬传统医学文化

中医科对我来说是一个很陌生的地方,自从接到通知要调到中医科后,我的心情是多么的彷徨,从我来到工人医院工作,我基本上就在泌尿外科学习工作,我有太多太多的不舍和不愿意啊!但是作为护士的我,只能听从领导的安排。 带着彷徨的我来到了中医科的临时办公室,见到了中医科护理单元负责人黎建青,她带着微笑对我们说:“来自各科室的精英欢迎你们的到来”,她的热情感染着我们。就这样,开始了中医科的学习和培训,黎建青和我们护士姐妹们每天都忙着学习培训,做笔记,写试卷,还要赶台账。经过了一个星期和各位护士姐妹们的相处,我们大家都开始对中医科产生了感情和归属感。接着,我们就开始布置我们的病房,因为医院各个部门都很忙,所以很多事情必须亲力亲为,从搬东西到擦墙壁,虽然我们都大汗叠小汗累得够呛,但我们却乐在其中,因为这将是我们大家的新家,我们是一个团队。经过了一个星期的辛苦布置。终于,我们中医科在2013年9月22日,在鞭炮声,欢喜声,祝贺声中正式开科啦!在医院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将展开多种中医特色治疗:艾灸、针灸、足疗、穴位敷贴、中药擦浴、拔罐、熏洗,养生指导等,我们对今后的工作充满希望和热情!为弘扬中医文化,打造专业健康将是我们的服务目标,我也将通过加强学习和培训,全面提高素质,具备中西医两套护理理论和技术,认真实施整体护理模式和岗位目标责任制管理,更好服务于病房,为建成突出的中医特色病房而贡献一份力量。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怎样判断有没有神经衰弱
邵自强
回答: 判断有无神经衰弱需结合症状表现、持续时间及医学检查综合评估。神经衰弱主要表现为长期精神易兴奋与易疲劳,常伴随睡眠障碍、情绪波动、头痛等症状。 1、症状观察 神经衰弱的核心症状包括持续3个月以上的精神疲乏感,即使休息后也难以缓解。典型表现为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减退,同时可能伴有烦躁易怒、对光线或声音敏感等情绪反应。睡眠障碍是常见伴随症状,如入睡困难、多梦易醒或早醒,部分患者会出现紧张性头痛、肌肉酸痛等躯体不适。 2、病程评估 症状需持续存在至少3个月才能考虑神经衰弱诊断。短期的工作压力或情绪波动引起的类似表现不属于神经衰弱。需排除症状是否由近期重大生活事件诱发,且症状严重程度已明显影响日常工作学习效率或社交功能。 3、医学检查 需通过血常规、甲状腺功能等实验室检查排除贫血、甲亢等器质性疾病。必要时进行脑电图、头颅CT等检查鉴别脑部病变。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等心理测评工具可辅助评估情绪状态,但不可作为独立诊断依据。 4、鉴别诊断 需与焦虑症、抑郁症等精神障碍区分。抑郁症以持续情绪低落为主,焦虑症以过度担忧为特征,而神经衰弱以疲劳感与兴奋性交替出现为特点。躯体疾病如慢性疲劳综合征、纤维肌痛症也会表现类似症状,需通过详细病史采集和体检排除。 5、专业诊断 最终诊断需由精神科或神经内科医生完成。医生会综合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结果和心理评估,排除其他疾病后根据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确诊。不建议自行对照症状判断,更不可未经专业评估擅自使用镇静类药物。 怀疑神经衰弱时应保持规律作息,每天保证7-8小时睡眠,避免咖啡因和酒精摄入。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有助于改善症状,练习正念减压或冥想可缓解情绪紧张。若自我调节2-4周无改善,或出现持续头痛、心悸等躯体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日常注意记录症状变化情况,为医生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邵自强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