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第一人民医院

全胸腔镜下解剖式肺段切除术

时间:2013-12-22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近日,我院胸外科又成功开展了四例全胸腔镜下早期肺癌解剖式肺段切除手术。据了解,全国仅有少数几家三甲医院能独立开展“全胸腔镜下解剖式肺段切除术”,我院胸外科在积累了数百例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基础上,目前能独立熟练开展该项手术,标志着我院胸外科胸腔镜技术已达国内先进水平。

  该手术较传统肺叶切除术相比,能彻底切除2cm以下恶性病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减少并发、保留有功能的肺组织等优点,特别适合年龄大、体质弱、肺功能低下的患者以及肺微小恶性结节和多原发微小肺癌。

  四位患者中,两位为双侧双原发肺癌,均曾行过一侧肺癌根治术,术后三个月再次行第二原发病灶根治性手术。另两位患者病灶仅为5mm,定位困难,作肺叶切又会牺牲太多正常肺组织。胸外科副主任医师、肺部肿瘤会诊中心主任马春平和他的团队成员,多次研究讨论病情,评估患者各项指标尤其是肺功能指标,与患者家属反复沟通,凭借多年的手术经验,决定为这四位患者行全胸腔镜下解剖式肺段切除术加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诊断均符合术前早期肺癌诊断,一周后均顺利出院。

  马春平介绍说,这四位患者,如果按常规行肺叶切除术,则对患者术后肺功能恢复造成影响,严重时可能导致呼吸衰竭引起生命危险。如果简单行楔形切除,则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的几率会明显增加,如果行肺段切除术则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但由于肺段是组成肺叶的一个解剖单位,段与段之间难以分离,术中需要识别并解剖所要切除肺段的所有肺段动脉、肺静脉和段支气管,各分支要单独离断闭合,才能有效避免术后肺动静脉渗血和段支气管残端瘘的发生。因此,肺段的切除技术比传统肺叶切除要复杂得多,手术风险很高,且对手术者的胸腔镜操作技术要求较高。我院胸外科在熟练掌握胸腔镜的基础上,独立开展此项技术,对我院整体技术水平提升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病毒性心肌炎的原因是什么
高云
回答: 病毒性心肌炎可能由柯萨奇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EB病毒、巨细胞病毒等感染引起,通常表现为胸闷、心悸、乏力等症状。病毒性心肌炎可通过抗病毒治疗、营养心肌、免疫调节、对症支持、卧床休息等方式干预。 1、柯萨奇病毒感染 柯萨奇病毒是导致病毒性心肌炎的常见病原体,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感染后病毒可直接侵犯心肌细胞,导致心肌细胞变性坏死。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咽痛等前驱症状,随后出现胸痛、心律失常等表现。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利巴韦林颗粒等抗病毒药物,辅以辅酶Q10胶囊营养心肌。 2、腺病毒感染 腺病毒感染多见于儿童群体,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病毒进入体内后可能引发心肌组织炎症反应,造成心肌损伤。临床表现包括咳嗽、气促合并心动过速。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医生可能开具更昔洛韦胶囊进行抗病毒治疗,同时配合三磷酸腺苷二钠片改善心肌代谢。 3、流感病毒侵袭 流感病毒感染后可能通过免疫介导机制损伤心肌,多发生在流感流行季节。患者除典型流感症状外,可能出现活动后呼吸困难、下肢水肿等心功能不全表现。确诊后需严格卧床休息,遵医嘱使用奥司他韦颗粒抗病毒,并配合曲美他嗪片改善心肌供血。 4、EB病毒感染 EB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可能并发心肌炎,多见于青少年群体。特征表现为持续发热、淋巴结肿大合并心电图异常。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昔洛韦片抑制病毒复制,同时静脉注射维生素C注射液抗氧化保护心肌。 5、巨细胞病毒感染 巨细胞病毒感染常见于免疫功能低下人群,病毒潜伏感染后可能激活并攻击心肌组织。临床进程较为隐匿,可能出现进行性加重的疲劳感和活动耐量下降。医疗干预包括缬更昔洛韦片抗病毒治疗,配合辅酶A粉针营养支持,严重时需考虑免疫球蛋白冲击治疗。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应保持充足休息,急性期严格卧床2-4周。饮食选择易消化、富含优质蛋白和维生素的食物,如鱼肉、蛋清、西蓝花等。恢复期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肌酶谱。出现气促加重或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时需立即就医。注意气候变化时及时增减衣物,预防呼吸道感染诱发疾病复发。 高云副主任医师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