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

泌尿外科填补锡城斜仰卧位经皮肾镜手术空白

时间:2014-06-13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近日,我院泌尿外科夏强主任,王彬医师和杨寅熙医师为一名左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男性患者成功实施了斜仰卧位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将一枚1.5cm输尿管结石击碎后彻底取出,手术非常成功。

  夏强主任介绍,输尿管结石常规是采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若结石以上输尿管积水扩张明显,在输尿管镜手术中易将结石冲回积水肾内,术后往往需要结合体外冲击波碎石和药物排石作为补充治疗,治疗时间较长。传统的方法是先从下面做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将结石击碎或推至上段,甚至结石均被推入肾内,然后俯卧位下使用经皮肾镜取石,不仅延长手术时间,且可能造成结石残留,我们为了提高结石的手术清除率,对常规术式进行了改良和重新设计。首先,我们使用拥有自主专利产权的特殊体位架将微创经皮肾镜取石的传统俯卧位改为斜仰卧位,一则克服体位对患者呼吸,循环系统的不利影响,二则可以增加肾脏输尿管活动度,使肾镜几乎可以到达输尿管中段。其次,使用联合截石位,上下同时进行手术;这样就可以做到在输尿管内清除结石。

  该例手术的成功实施,不仅填补了无锡地区仰卧位经皮肾手术的空白,也将明显提高了微创经皮肾碎石取石的手术取石效果和手术安全性。

医院动态

更多 >

无锡九院(手外科医院):为患者“手”到病除

在近日举行的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分会第七届华东地区手外科学术年会上,无锡九院多名专家一举揽下业界多个学术席位:芮永军当选为副主任委员,寿奎水当选为顾问委员会委员,糜菁熠、许亚军、施海峰当选为委员,赵刚当选为青年委员,其中糜菁熠还被评为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分会全国学术委员会青年委员。 十多年“怪病”手到病除 昨天,家在常州的患者秦女士向手外科医院副院长糜菁熠发来了感谢短信。40多岁的她在十多年前得了“怪病”:左手食指不能碰,只要碰触到物体就痛得无法忍受。但从外观上看不出有任何异常。虽然看过多家医院,却始终没有改善。近日到无锡手外科医院就诊后,糜菁熠判断为血管球瘤。经过一个多小时手术为她摘除了仅有小珍珠大小的瘤体。当医生告诉她不会复发时,秦女士激动得流下眼泪,“手外科医院手到病除!如果早点来就不会捱这么多年的苦。” 天天(化名)2岁的时候,父母发现他双手大拇指指尖关节弯曲,伸展不了,看了医生,怀疑是小儿先天性扳机指。医生介绍,扳机指又叫狭窄性腱鞘炎,腱鞘是肌腱周围的一层鞘膜,它保护肌腱,使肌腱避免磨损。当拇长屈肌腱长期受到肥大的第一掌骨头磨损时,肌腱及局部鞘膜会发生水肿、肥厚,表面变粗糙不平,鞘膜会变窄。肌腱在通过这段鞘膜时会受到阻碍,不能主动伸直拇指,拇指指间关节屈曲或伸直时有困难,治疗上只要在掌指关节做一个很小的横切口,将腱鞘打开即可。 今天的手外科医院已形成手部再植再造及手功能重建、四肢创面修复、上肢骨与关节、周围神经、先天畸形及手部肿瘤治疗核心团队,每年为来自全国的数百例手部疑难杂症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最佳治疗方案。 你知道这是“手”病吗? 张阿姨退休在家十多年,是里里外外“一把手”,可半年前她感到右手指麻木,时有疼痛。到了晚上,麻痛的感觉还会加重,甚至有时会痛醒。她以为家务活干得太多,过于疲劳导致的,心想休息几天后一定会好转。谁知症状非但没有减轻,反而日益加重,影响到了生活。到多家医院就诊,都说是颈椎病。可是花几万元做了手术后,病情竟然没见好转。 在亲戚建议下,她来到九院,医生问诊后做了肌电图检查。发现她手掌部的正中神经严重受压,造成手指麻痛,诊断为“腕管综合征”。手术只需一个小切口就解决了她的大问题。术后手不麻了、有劲了,连睡眠也改善了,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张阿姨又当起了“马大嫂”。 如今,手外科医院不再是断指再接的代名词,从创伤扩充到手外科所有领域。“不少中老年人都有手发麻、无力的症状,他们误以为是颈椎病,其实也有可能是周围神经的病变引起。”糜菁熠提醒,肘、肩、腕关节疼痛、痛风、肿块、关节炎、手部畸形等症状都是手外科治疗的范围。 据统计,如今非创伤治疗占到手外科患者的一半左右。随着队伍扩充,手外科加上配套康复医学科床位已达500多张。即使如此仍爆满,一床难求。 转型:从乡镇医院到业内翘楚 近日,在美国著名的威克森林大学(wake forest university)的手外科学术交流会上,一位来自中国的东方面孔显得与众不同,他就是无锡手外科医院副院长糜菁熠,也是我省本次交流会上唯一参会的医生。他受邀向来自国际顶尖的手外科专家们介绍无锡手外科医院的技术,发言时间长达约20分钟。近年来,他先后在多个国际学术会议上作大会发言,并担任第6届亚太手外科年会的分会主持。 论资排辈,建院25年的无锡手外科医院在国内历史悠久的知名大型医院中只是小青年。但是,他却在越来越多的学术场合上,不仅让国内,更让国际手外科界听到了来自中国无锡的声音。 近年来,手外科医院院长芮永军带领他的团队实施了全国高难度的显外科手术研究,先后获得两项中华医学科技奖,创下手外科医院的一个辉煌阶段。美国手外科学会前主席李教授、哈佛大学附属医院戴教授等到我国参观,无锡手外科是大陆必到的三、四家医院之一。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巨细胞病毒肺炎的症状有哪些
马晓斌
回答: 巨细胞病毒肺炎的症状主要有发热、干咳、呼吸困难、乏力、肝脾肿大等。巨细胞病毒肺炎是由巨细胞病毒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常见于免疫功能低下人群。 1、发热 发热是巨细胞病毒肺炎的常见症状,体温可能超过38摄氏度,持续时间较长。发热通常伴随寒战和全身不适,使用退热药物效果可能不明显。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可能出现持续高热,需要及时就医进行抗病毒治疗。 2、干咳 干咳是巨细胞病毒肺炎的典型表现,咳嗽通常无痰或仅有少量白色粘液痰。咳嗽可能逐渐加重,尤其在夜间或平卧时更为明显。严重时可出现胸痛或胸闷感,影响正常呼吸功能。 3、呼吸困难 呼吸困难多出现在疾病进展期,表现为活动后气促或静息时呼吸费力。肺部听诊可闻及湿啰音,胸部影像学检查可见双肺弥漫性间质性改变。严重者可出现低氧血症,需要氧疗支持。 4、乏力 乏力症状较为突出,患者常感到极度疲倦和体力下降。这与病毒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和缺氧有关。乏力可能持续较长时间,即使其他症状缓解后仍可能存在。 5、肝脾肿大 部分患者可出现肝脾肿大,表现为右上腹或左上腹不适。实验室检查可见肝功能异常,如转氨酶升高。这种情况提示可能存在全身性巨细胞病毒感染,需要全面评估和治疗。 巨细胞病毒肺炎患者应注意卧床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以防继发感染。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适当增加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免疫功能低下者应定期复查,遵医嘱使用抗病毒药物如更昔洛韦注射液、缬更昔洛韦片等进行预防或治疗。出现持续发热、呼吸困难加重等情况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马晓斌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呼吸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