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

白爱萍:人民的好公仆

时间:2010-10-27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在大医院林立的北京,有一家规模很小名气却很大的社区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这家医院以其独具特色的老年病房、社区保健和“女儿式”服务享誉京城,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白爱萍就是这家医院的院长。她被评为全国百家优秀院长、北京市先进工作者、人民满意的终身好公仆,连续两届被选为区人代会代表。

  诸多的荣誉和称号,白院长却不介意,而她却把一个奖杯时刻放在身边 ―― 那就是社区百姓投票选举的“好公仆杯”。白院长曾动情的说:“我的奖杯很多,但都没有这个奖杯沉重,因为它寄托着15万社区群众对我和我的姐妹们工作的肯定,也寄托着百姓对健康的渴望”。

  1988年,穿了17年军装的白爱萍从空军461医院转业回到北京。不久,她被任命为厂桥医院院长。上任第一天,白爱萍看到这家小医院设备简陋,资金短缺,人才匮乏。不改革,医院就会走进死胡同。白爱萍很快制订出了《医院管理条例》,她郑重宣布: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竞争上岗,向管理要效益。医院有两名医生,常常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工资却一分钱也不少拿。新的管理条例施行后,她们依然我行我素,多次说服教育无效,白院长动真格的了:除名、限期调走。

  真刀真枪的人事改革大大激发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也触动了少数人最敏感的神经,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向白院长发难。一封封挖空心思炮制的告状信、检举信发往上级机关,还有给她打流氓电话、扎她的自行车胎等等。少数人的胡搅蛮缠,隔三差五的调查,使白爱萍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错了吗?心力憔悴的白爱萍一遍遍地问自己,她累倒了。昔日的老战友、老同学悄悄为她联系单位,想帮她调走。这时,支持改革的职工纷纷鼓励白爱萍要挺住。60多名职工联名给市政府写信,强烈要求上级给白院长撑腰壮胆。区领导找白爱萍谈心,鼓励她大胆工作。群众的理解和领导的支持给了白爱萍极大的信心和勇气。她又站了起来,毫不退让地推行改革,先后解聘了8名中层干部,20名吊儿郎当的职工。一时间,全院上下心舒气畅,干劲大增。

  白爱萍趁热打铁,紧接着推出结构效益工资改革,将医疗质量、服务质量与工资挂钩,彻底打破了过去“干好干坏一个样,论资排辈领薪水”的格局,最大限度地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使医院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直线上升。

  医院东邻北大医院,西傍人民医院,北靠积水潭医院,在团团夹击中求生存、求发展,可谓步履艰难。白院长开动脑筋,制定了“面向群众,依托社区,立足服务,办出特色”的办院方针,把普通老百姓当作医院的主要服务对象。

  白院长敏锐地意识到,老年病人将成为城市病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她组织医护人员对厂桥地区进行老年疾病调查,发放4000多份调查表,了解到60岁以上的老人患病率高达70%。经过综合论证,医院设立老年病房,投资80万元购置20多种老年病治疗设备,还根据老年病人的特点,设计制作了90多张多功能自动摇床。同时,白院长又提出了实现“女儿式”服务的要求。她亲自为护理人员示范,节假日为老年病人包饺子、洗澡、剪指甲,开展“我为老人送温暖”活动。热情温馨的服务使老年病人非常满意,病房天天爆满,连病区走廊也挤满了床位,患者赠送的锦旗挂满了墙壁。

  开展社区保健把医院搬到病人的家中是白院长办院的又一新思路。1992年,她在西城区成立了第一家社区保健服务部,创建医院家床科,为行动不方便的病人送医送药到家。1996年,医院又购买了先进的心电图机、B超机等设备,建成流动医疗服务车,24小时呼叫服务,不论刮风下雪,病人随叫随应。如今,医院社区卫生服务名气越来越大,东城、海淀、昌平的病人也慕名求助。正如病人在感谢信中写到的:“你们真正在老百姓的生、病、死的各段人生环节发挥了德、医、慰三大作用,恩德流芳百世,口碑永不风化。”2002年春天,连续三年被厂桥地区老百姓评为“好公仆”的白爱萍院长获得了“厂桥地区人民满意的好公仆”的终身称号。她流着激动的泪水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在她当院长的十多年中,她从不关心名利、地位,她最关心的是老百姓对厂桥医院满意不满意。反映老百姓心声的“好公仆”评选结果,她说这是她一生中最珍贵的荣誉。

  2005年初,根据西城区卫生资源调整的精神,原厂桥医院与原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进行整合,改革的重任再次落在了白院长肩上。由于后者近年来的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方式的滞后,医院已面临着很大的生存危机。白院长产生了犹豫,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强者的自信和党员的责任让白院长义无返顾地面对困境,迎难而上。

  两院的整合工作,最重要的是保证两院的职工人心不散,干群同心。如何走出困境?如何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一连串的难题摆在了新班子面前。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用领导者的无私奉献,用领导者的模范行动,用领导者的以身作则带领职工冲出重围,走出困境,只要医院科室还有拿不到奖金的,班子成员不拿奖金”。白院长上任后的第一个倡议得到班子成员的一致通过。“院领导不拿奖金”,这个动议给医院上下震动很大,深深打动了广大职工。为了扭转经济滑坡的局面,白院长在调查研究基础上,拿出了符合医院发展现状的年度计划和三年战略规划提交职代会通过落实。

  白院长重视内涵建设和干部建设,抓质量,抓管理,抓流程,抓落实。举办多期职能干部、临床中层干部和青工培训班,用典型事例说话,灌输最新的管理理念、管理意识。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发展已不再停留在口头上,明确提出管理力、执行力、控制力的提高是职能干部素质提升的基本要求。由于先进管理理念的灌输和有效地落实,整合后第三个月,医院本部就实现了扭亏为盈。本部病区住院率曾是医院最为头疼的一个老大难问题,经过全院职工几个月的努力拼搏,现在已从原来的不足60%上升到今天的90%以上。2005年顺利通过了二级医院复审暨人民满意中医医院的评审和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的换证审核。科研工作也获得重大突破,获得多项市区级科技进步奖。

  白院长具备超前的管理意识,这一切来自于对前沿知识孜孜不倦的学习。50多岁的她,还在努力学习新理念,新知识。她的公休假日几乎全是在进修、听课、参观、交流中度过。

  在事业上是强者,但却欠下了对家人的关爱。有一年除夕,白院长顶风冒雪给医院老干部拜年后回到家里,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幼小的女儿因为丢了钥匙,已在楼道墙角里哆哆嗦嗦蜷缩了8个多小时,尿湿的毛裤冻成了“冰裤”。见到妈妈,女儿放声大哭:“妈妈,你好狠心啊,你不要女儿了吗?”白院长将孩子搂在怀里,使劲揉搓着她冻僵的小手,泪水簌簌流下。刹时,做妈妈的辛酸,当院长的苦衷一齐涌上心头,她禁不住失声痛哭。

  女儿小时经常患病,她却没时间照料,这是白爱萍一说起来就内疚的事。一年冬天,白院长年过花甲的母亲右手腕粉碎性骨折,而身为医生的白爱萍却不能陪伴在母亲身边,母亲在治疗中骨杈错位,现在还常常疼痛,这是白院长一想起来就惭愧的事。白院长愧疚地说,我要求医院的医护人员当一名好医生,好护士,好母亲,好妻子,好儿媳,好女儿;而我自己却对家庭,对亲人欠下了数不清的情。她把更多的情和爱投入到了事业中。

  白爱萍,一个为党的事业鞠躬尽瘁的普通党员,一个热爱卫生事业并为之奋斗40年的白衣战士,用她的敬业和奉献,用她火一样的激情,海一样的胸怀,风一样的作风在平凡岗位创造着非凡和辉煌。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刮疣治疗是怎样治疗的
王志新
回答: 刮疣治疗通常采用物理清除联合药物治疗的方式,主要包括冷冻治疗、激光治疗、电灼治疗、手术切除及外用药物等。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赘生物,需根据疣体类型、大小及部位选择个体化方案。 一、冷冻治疗 冷冻治疗通过液氮低温使疣体组织坏死脱落,适用于寻常疣、跖疣等表浅疣体。治疗时可能伴随短暂疼痛,需重复进行2-3次,间隔2-3周。治疗后局部可能出现水疱或色素沉着,需保持创面干燥避免感染。冷冻治疗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较小,但深部疣体可能需配合其他疗法。 二、激光治疗 激光治疗利用二氧化碳激光气化疣体组织,适用于甲周疣、尖锐湿疣等难治性疣。治疗精准度高且出血少,但可能遗留浅表瘢痕。术后需涂抹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避免接触水直至结痂脱落。激光治疗对HPV病毒有直接灭活作用,复发概率较低。 三、电灼治疗 电灼治疗通过高频电流烧灼疣体基底部,适用于带蒂疣或较大疣体。治疗时需局部麻醉,术后形成焦痂需自然脱落。可能产生暂时性色素减退,瘢痕体质者慎用。电灼可彻底清除可见疣体,但需配合干扰素凝胶等药物降低复发风险。 四、手术切除 手术切除适用于直径超过1厘米的巨型疣或疑似恶变疣体。采用梭形切口完整剥离疣体并缝合,术后病理检查确认性质。需定期换药并使用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预防感染,拆线后可能需加压包扎防止瘢痕增生。手术能一次性解决病灶,但创伤较大且可能影响局部功能。 五、外用药物 外用药物如水杨酸软膏、咪喹莫特乳膏、鬼臼毒素酊等,适用于儿童或面部细小疣体。药物通过腐蚀或免疫调节作用促使疣体脱落,需持续使用4-8周。治疗期间可能出现局部红肿,应避开正常皮肤涂抹。药物疗法痛苦小但疗程长,需配合提高免疫力减少复发。 疣治疗后需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导致病毒扩散。建议加强营养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C等增强免疫功能。穿透气鞋袜防止足部疣复发,性接触传播型疣应伴侣同治。若疣体反复发作或短期内增多,需排查免疫缺陷疾病并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 王志新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