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县中医院

2014年冬病夏治开始啦!

时间:2013-08-07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什么是冬病夏治?顾名思义就是冬天好发的疾病,在夏天最炎热的三伏天进行治疗,从而达到增强机体免疫力,预防和减少疾病在冬季发作的一种传统中医特色疗法,为中医“治病求本”的方法,符合“天人相应”、“春夏养阳”及“以阳克冬寒之疾”等传统中医理论。平时是阳虚体质,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深秋寒冬容易受到寒邪等侵袭,时间久了损伤阳气,并有寒湿等邪内伏经络及脏腑,冬天寒冷,精气血内敛,病邪难以出表,冬天治疗效果不理想,病情往往缠绵难愈。根据传统中医天人相应理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伏盛夏,自然界的阳气最旺盛,相应的人体的阳气也处于最旺盛之时,阳气浮于表,人体皮肤腠理及毛孔开泄,且气血旺盛畅通,此时辩证施灸,药物等有效治疗因子最易通过穴位传导及经络的放大效应,而直达病所,因势利导,从而起到化解寒湿之邪,补虚助阳,温里祛寒,提高免疫,平衡阴阳,改善阳虚,亚健康等体质之事半功倍的作用。

  那么,有哪些病症适合做冬病夏治呢?最常见的是因阳虚免疫力低下等所致反复感冒,过敏性鼻炎,哮喘,慢支,肺气肿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他还有慢性风寒湿痹痛,虚寒性胃肠炎,阳虚症,慢性虚寒性妇科炎症,痛经等病症。

  冬病夏治与冬病冬治(防)注意事项

  1、皮肤易过敏者或贴敷部位皮肤破损者,高热患者,急性期炎症,孕妇,支气管扩张咯血患者,肺结核活动期,严重糖尿病伴并发症等患者忌用。

  2、治疗期间忌食生冷、甜食、油腻、腥、酸、辣、咸等刺激食品。饮食以清淡为宜。

  3、贴敷后在医院诊室外休息1小时左右,确定隔物灸(热贴)未脱落,皮肤无过敏、起泡等现象再离开医院。

  4、贴敷时间:成人:2~4小时,儿童1~2小时,以能耐受不起泡为度,不能耐受者请及时去除隔物灸(热贴),穴位敷贴(灸膏)可继续贴敷。

  5、贴敷期间请勿剧烈运动,以免出汗导致脱落。

  6、贴敷后请请勿长时在高温下直晒(以免汗多导致脱落);也不可处于低温空调房间及电风扇强档直吹。

  7、贴敷当天不宜凉水洗澡。

  8、如个别病人出现皮肤奇痒、发红症状时,请即揭去隔物灸(热贴)。极个别病人可能出现红肿、水泡,一般数日即能自行消退,必要时可涂少许龙胆紫或少量肤轻松软膏(开放处理,无须包扎)。如有感染,请立即去医院处理。

  9、冬病夏治与冬病冬治(防)是一个整体,冬至前后(三九寒冬)加灸6次或以上—冬病冬治(防),以加强疗效。须连续治疗3年为一个大疗程,连续治疗2~3个大疗程,能起到明显增强体质,巩固疗效,预防复发的效果

  冬病夏治的最佳治疗时期—三伏天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开展首例经皮球囊椎体成形术

经皮球囊椎体成形术是指经皮通过椎弓根或椎弓根外在C型臂下向椎体内注入骨水泥以达到增加椎体强度和稳定性,防止塌陷,缓解疼痛,甚至部分恢复椎体高度为目的一种微创脊椎外科技术。 其机理是增强椎体强度,改变椎体稳定性,缓解脊柱疼痛,弥补了开放手术用于增强椎弓根螺钉和充填肿瘤切除后遗留的缺损。 经皮球囊椎体成形术是我院新开展的一例手术,是近年来脊椎科手术的一种趋势。去年我院做了两例,今年与2013年1月30日做了一例,其术后恢复良好,家属反应较好。 经皮球囊椎体成形术是指经皮通过椎弓根或椎弓根外在C型臂下向椎体内注入骨水泥以达到增加椎体强度和稳定性,防止塌陷,缓解疼痛,甚至部分恢复椎体高度为目的一种微创脊椎外科技术。 其机理是增强椎体强度,改变椎体稳定性,缓解脊柱疼痛,弥补了开放手术用于增强椎弓根螺钉和充填肿瘤切除后遗留的缺损。 经皮球囊椎体成形术是我院新开展的一例手术,是近年来脊椎科手术的一种趋势。去年我院做了两例,今年与2013年1月30日做了一例,其术后恢复良好,家属反应较好。 经皮球囊椎体成形术是指经皮通过椎弓根或椎弓根外在C型臂下向椎体内注入骨水泥以达到增加椎体强度和稳定性,防止塌陷,缓解疼痛,甚至部分恢复椎体高度为目的一种微创脊椎外科技术。 其机理是增强椎体强度,改变椎体稳定性,缓解脊柱疼痛,弥补了开放手术用于增强椎弓根螺钉和充填肿瘤切除后遗留的缺损。 经皮球囊椎体成形术是我院新开展的一例手术,是近年来脊椎科手术的一种趋势。去年我院做了两例,今年与2013年1月30日做了一例,其术后恢复良好,家属反应较好。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一个月宝宝头上长痱子怎么办
陈腊梅
回答: 一个月宝宝头上长痱子可通过保持皮肤清洁干燥、调整环境温度、使用温和护肤品、避免过度包裹、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痱子通常由汗腺堵塞、环境湿热、衣物过厚、皮肤摩擦、继发感染等原因引起。 1、保持清洁干燥 每日用温水轻柔清洗宝宝头部,水温控制在37-40摄氏度,清洗后立即用柔软棉巾蘸干水分。避免使用碱性肥皂或含酒精的清洁产品,可选择无泪配方的婴儿专用洗发露。清洗频率以每日1-2次为宜,出汗后需及时补充清洁。皮肤皱褶处如耳后、颈部需重点检查,防止汗液残留。 2、调节环境温度 保持室温在24-26摄氏度,湿度不超过60%。使用空调或风扇时避免直吹,可配合加湿器维持适宜湿度。白天每2小时开窗通风10分钟,夜间使用透气性好的蚊帐。外出时选择阴凉时段,用遮阳帽保护头部,婴儿推车需配备透气遮阳棚。 3、使用温和护肤品 清洗后薄涂含氧化锌的婴儿护臀膏或液体痱子粉,避开眼周和口鼻区域。严重时可遵医嘱使用炉甘石洗剂,每日2-3次点涂患处。禁用成人痱子粉或含薄荷成分的产品,过敏体质宝宝首次使用前需在耳后做小面积测试。 4、避免过度包裹 选择纯棉或竹纤维材质的宽松衣物,避免化纤面料。头部不宜长时间戴帽子,睡觉时使用透气枕巾。包裹襁褓时留出足够活动空间,可通过触摸宝宝后颈判断体温,温暖无汗为适宜状态。尿布区域需及时更换,防止局部湿热加重。 5、及时就医 若出现脓疱、发热或持续哭闹,可能提示继发感染,需儿科医生评估。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时可遵医嘱使用莫匹罗星软膏,真菌感染需用克霉唑乳膏。伴随湿疹样改变时,医生可能建议地奈德乳膏短期使用。哺乳期母亲需同步排查饮食过敏原。 日常护理需注意母乳喂养期间母亲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奶粉喂养需按标准比例冲调。宝宝衣物应单独手洗并阳光暴晒,指甲定期修剪防止抓伤。观察精神状态和进食情况,若痱子持续3天未缓解或扩散至躯干,须立即就诊。夏季可适当增加每日洗澡次数,但每次不超过5分钟,沐浴后3分钟内完成保湿护理。 陈腊梅副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皮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