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ICU成功开展PICCO监测新技术
时间:2013-06-28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时间:2013-06-28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近日,我院ICU成功开展了血流动力学管理的新技术——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血管监测(PICCO),医生可根据心排血量、外周血管阻力、血管外肺水、心肌收缩力等指数的动态监测,及时为患者调整治疗方案,使危重病情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2例患者分别以急性心功能不全伴肺部感染与扩张型心肌病伴缺血缺氧性脑病诊断入住ICU,根据患者CVP(中心静脉压)及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等各方面很难评估患者血容量足或不足,对其进行了连续的PICCO监测,根据心排血量、外周血管阻力、心搏量变化和血管外肺水等各项指标对其分别进行利尿、强心、补液等治疗,患者心功能逐渐改善,转入普通病房。
很多时候即使是很有经验的医生也很难对患者容量管理作出绝对正确的判断,PICCO监测技术实现了全面的血流动力学监护,监测所得参数全面可靠,可以同时进行心肺功能监测,较大程度摆脱以往主要依靠经验的容量管理模式,使危重病人的血流动力管理实现客观化、数据化、实时化。同时与以往有创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如漂浮导管相比,PICCO技术具有创伤及危险性小等特点,能实时、持续提供准确的心功能指标。仅用一条中心静脉和动脉导管就能简便、精确、连续、床边化监测心排血量、外周血管阻力、心搏量变化和血管外肺水,为肺水肿严重程度和心脏负荷状态提供准确数据,是各型休克的抢救,特别是感染性休克及心源性休克的诊断、治疗、预后判断重要的辅助手段,也是心衰患者治疗的重要辅助措施。PICCO指标中胸腔内血容积(ITBV)和全心舒张末期容积(GEDV)在反映心脏前负荷方面不但敏感性和特异性优于常规使用的中心静脉压力CVP和肺动脉楔压PCWP,而且也优于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他们的显著优点是不受机械通气的影响,可以更准确地反映前负荷的情况。
该技术的成功运用,不仅丰富了我院重症医学科在心力衰竭、感染性休克等危重症容量监测及管理的新内容,为患者的治疗和抢救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提高了危重病综合救治力,同时也标志着我院重症医学科容量管理技术水平迈上了新台阶,为病人生命安全及预后有了更有力的保障。(ICU 蔡冠)
医院动态
健康问答
专家科普
医生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