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

我院召开2014年度三新技术项目评定会

时间:2014-03-17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2014年3月13日,我院组织召开本年度院技术委员会,对临床、医技、药学等科室申报的106项 “三新项目”进行评定,会议由医务处唐智国处长主持。

  评定前,唐智国处长向参加评定的专家介绍了此次三新技术项目的申报情况,并对此次项目的评定标准作了说明。他强调,三新技术项目的开展对提高医院医疗技术水平,保障医疗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医院积极鼓励、大力支持医务人员开展三新技术项目,旨在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和培养临床医学人才,促进医院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本年度三新项目共有106项,其中内科系统40项,外科系统39项,医技系统27项。评定会分为内科系列、外科系列以及医技系列,三场同时进行,各科室项目申请人依次进行了汇报答辩。各组专家从申报项目的安全性、先进性、创新性、有效性、科技含量等方面进行了认真严谨的评定。

  医院将依据各组最终评分确定通过评定的新项目,作为2014年度医院“三新项目”,并积极推广。(医务处)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成为合肥市病理质控中心挂靠单位

2014年7月13日下午,合肥市病理质控中心召开2014年第一次例会,我院卢满朋副院长,病理科赵敏主任、市卫生局所辖各病理科以及省胸科医院、省儿童医院等专科医院的病理科主任1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由赵敏主任主持。 2014年4月,市卫生局开展组织质控中心的工作,为加强合肥市病理质量控制体系建设,促进行业规范发展,我院病理科积极申报,并获成功,合肥市二院成为合肥市病理质控中心挂靠单位。由卢满朋副院长担任中心主任,病理科赵敏主任担任中心副主任。 会议开始,赵敏主任首先向参加会议的各位主任介绍了此次中心申报工作的情况,以及目前省市各级医院病理科的质量控制状况。卢满朋副院长强调,病理质量控制中心的成立对提高各医院病理医疗技术水平,保障医疗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中心成员应积极参与,大力支持,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促进病理行业的发展。到会人员也踊跃发言,就中心今后的发展、单位间互相协调工作及工作建议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本次会议还组织学习了合肥市卫生局印发的《合肥市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学习了质控中心工作制度及明确各类人员职责,重点是通过了今年下半年的工作计划,会议目的明确,议题内容清晰,圆满结束。 病理科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颈动脉狭窄有哪几种治疗方法
郝盼盼
回答: 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控制危险因素、药物治疗、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颈动脉支架植入术、生活方式调整。 1、控制危险因素 颈动脉狭窄可能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因素有关。控制这些危险因素有助于减缓病情进展。高血压患者需遵医嘱使用降压药物,如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缬沙坦胶囊等。高血脂患者可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瑞舒伐他汀钙片等降脂药物。糖尿病患者应规律使用降糖药物,如盐酸二甲双胍片、格列美脲片等。 2、药物治疗 颈动脉狭窄患者可能需要使用抗血小板药物预防血栓形成,如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部分患者还需使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钠片、利伐沙班片等。这些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 3、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通过手术切除颈动脉内增厚的斑块,恢复血管通畅。该手术适用于狭窄程度超过70%且有症状的患者,或狭窄程度超过60%且斑块不稳定的患者。手术风险包括术中卒中、神经损伤等,需由经验丰富的血管外科医生评估后实施。 4、颈动脉支架植入术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是通过血管内介入方式放置支架,扩张狭窄的颈动脉。该手术创伤较小,适用于不适合开放手术的高危患者。术后需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预防支架内血栓形成。可能出现并发症包括支架内再狭窄、远端栓塞等。 5、生活方式调整 颈动脉狭窄患者应戒烟限酒,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适量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规律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每周3-5次,每次30-60分钟。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避免久坐不动。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 颈动脉狭窄患者应定期复查颈动脉超声评估病情变化,遵医嘱规范治疗。出现头晕、肢体无力等新发症状时需及时就医。日常生活中注意预防跌倒,避免剧烈运动或突然改变体位。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可有效控制疾病进展。 郝盼盼主任医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