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新华医疗集团

一位老人的临终嘱托

时间:2014-05-08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一位老人临终前交待她的子女,在她去逝后,一定要去感谢新华医院消化内科的医护人员,给医护人员送面锦旗和感谢信。5月7日,老人的子女们完成了老人临终前的嘱托,将一面锦旗和感谢信送到新华医院消化内科医护人员的手里。

  这位老人80多岁,去年在新华医院消化内科门诊被查出患胃底贲门恶性肿瘤。为了不让老人知道病情,家人拒绝在肿瘤科治疗,找到消化内科万成乐主任要求在消化内科进行保守治疗。此后患者在消化内科反复多次住院。

  老人在住院期间,消化内科医护人员不仅对老人进行精心治疗和护理,而且给予老人很多关心和安慰。

  主治医生经常亲自与血库联系为老人输血,万成乐主任每次查房都会询问老人的病情、查看她的各项检查指标,然后对老人的治疗方案作出指示,护士长及护理人员每次巡视病房时都会和老人说说话,询问老人有哪里不舒服,有什么需要,为老人进行心理护理,让老人保持愉快的心情,给予老人生活上的照顾和帮助。老人也是乐于把她的感受向医护人员诉说。

  由于长时间输液,老人的血管是越来越差,护士长就安排穿刺技术好的护士为她输液。

  2013年底,马上要过春节了,老人想回家过年,可老人的病情又不允许她出院。为了让老人能够回家过春节,医务人员为老人保留了床位,让老人回家过年,并再三叮嘱家人注意事项,满足了老人的心愿。

  今年3月10日,老人最后一次入住消化内科,这次老人的病情比以前严重了,医务人员采取一系列治疗措施后,老人的病情有所缓解。由于老人自己的坚持,入院三天后老人就出院了。

  4月1日,老人安详的离开了人世。老人的女儿把锦旗和感谢信送到医护人员手中时,深情的对医护人员说:“我母亲到最后都一直念叨着你们的好,叮嘱我们一定要给你们送锦旗和感谢信。”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耳聋基因检测有必要做吗
何海贤
回答: 耳聋基因检测是否有必要做需结合个人情况判断,对于有家族遗传史、计划怀孕或已怀孕的夫妇、新生儿筛查以及不明原因耳聋患者建议进行检测。耳聋基因检测有助于发现遗传性耳聋风险,指导优生优育和早期干预。 耳聋基因检测能明确是否存在GJB2、SLC26A4、线粒体12SrRNA等常见致聋基因突变。对于有耳聋家族史的人群,检测可评估后代遗传风险,帮助制定婚育决策。计划怀孕的夫妇通过携带者筛查,能提前发现双方是否携带相同致聋基因,避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导致子代发病。新生儿基因检测联合听力筛查可实现先天性耳聋的早发现,在语言发育关键期前进行助听器或人工耳蜗干预。不明原因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通过基因检测可明确病因,部分综合征型耳聋还能预警其他系统异常。部分药物性耳聋易感基因检测可指导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安全使用。 无明确高危因素的人群常规进行耳聋检测收益有限。多数散发型耳聋与环境因素相关,基因检测无法预测噪声、衰老等获得性耳聋风险。检测结果可能存在意义未明变异,导致不必要的心理负担。部分罕见致聋基因尚未被现有检测panel覆盖,阴性结果不能完全排除遗传风险。检测费用较高且未纳入常规体检项目,需根据经济条件权衡。 进行耳聋基因检测前应咨询遗传学专家,充分了解检测的局限性和结果解读方式。检测阳性者需进行遗传咨询,制定个体化的生育指导方案。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避免噪声暴露、慎用耳毒性药物等通用护耳措施,新生儿出生后需按时完成听力筛查随访。对于已确诊遗传性耳聋的家庭,可通过产前诊断或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阻断致病基因传递。 何海贤主治医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耳鼻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