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脑卒中康复锻炼

时间:2014-06-01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一、从卧位到坐位的训练

  脑出血患者一周后可坐起,脑梗塞2-3天可以坐起。在训练过程中,要先从被动做起逐渐向主动做起过度。此案逐渐摇高床头坐到靠床上坐到家人扶患者坐到患者独立坐。

  二、坐位平衡训练

  患者坐位平衡后能完成更多的日常生活动作,所以坐位平衡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患者独自保持稳定的坐位,以后可以在家人的保护下,前后左右轻推患者让其自己调整身体的平衡避免倒下,反复练习。

  三、站立练习

  患者能保持稳定坐位后开始站立练习。先靠墙站或患者用健手扶物站,要注意保持患者安全,预防患者跌倒,而且站要站直,情况好转后可以逐渐 过渡到不扶住任何东西进行双腿站立,单腿站立练习。上下午各站一次,每次大约半小时,中间可以间断休息。

  四、起坐练习

  在保证双腿能够站立后,患者进行站起,坐下的练习,5-10次一组,白天上下午各练习一组,也可以反复进行练习。

  五、步行练习

  刚开始练习步行时,可以让患者把胳膊搭在家人的肩上,这样患者可以最大限度地依赖家人,在下肢逐渐有力气后,要让患者练习扶物走或扶着家人走,以后逐渐到自己独立走,尽可能每一步都走好,逐渐提高步行的稳定性和耐久力。

  六、穿脱衣裤练习

  要给患者准备宽大衣服,在穿上衣是要先患者上肢,拉到肩部,再穿健肢,然后整理衣服,脱衣正好相反。穿裤子时要注意患者先坐好,将患腿放在健腿膝盖上,先穿上患腿,再穿健腿,尽量上提裤腰,如果卧床患者,可借助搭桥动作,将裤子拉出腰部。脱裤时,也是脱健腿后脱患腿。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举办全院临床科室护士技能大比武

  按照医院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体部署,在我院各级领导的指导下,护理部于2014年7月29日在新区护理部示教室举办了全院临床科室护士技能大比武。 依照我省护理技能大比武的有关规定,护理部本着公平、公正原则,从临床科室随机抽取38名护士参加比赛。为了严肃赛场纪律,参赛选手着装整齐,提前入场,集中候考,参赛选手及评委们的手机交由工作人员统一保管。护理部临时从备选的六个项目中随机抽取了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和患者约束法作为参赛项目。 上午8:30比赛正式开始,比赛过程中,参赛选手以人性化的医患沟通、标准的护理礼仪、冷静的态度、规范的操作、敏捷的动作展现自己在护理操作中最美的一面,评委们认真仔细审视每位选手的操作细节并给予适当的评价。 经过激烈的角逐,杨莉莉、郄琦、罗家园、李洁(并列第三)、全能花、董丽燕、车盼红、稽文丽(并列第六)分别荣获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术的前六名,陈晓娟,娄江苗、左娟、蔡婷、杨佩伽、张美兰分别荣获患者约束的前六名。 通过此次活动,展示了护士优美的操作技能,激发了全体护士的工作热情和干劲,促进了护士对护理事业的责任感和职业感,必将对我院优质服务的深入开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从而更好地服务广大的人民群众。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假性自闭症孩子的症状可以恢复吗
王志新
回答: 假性自闭症孩子的症状通常可以恢复,通过科学干预和家庭支持可显著改善行为表现。假性自闭症多由环境刺激不足、教养方式不当或短期心理创伤等因素引起,与典型自闭症谱系障碍的神经发育异常有本质区别。 1、环境调整 创造稳定的生活环境和规律的作息有助于缓解假性自闭症状。家长需减少电子屏幕暴露时间,增加亲子互动游戏,如积木搭建、绘本共读等结构化活动。保持家庭氛围和谐,避免频繁更换照料者或居住环境,逐步帮助孩子重建安全感。 2、行为干预 应用正向行为支持技术可改善社交回避行为。家长需通过即时奖励强化孩子的眼神接触、简单指令回应等行为,采用图片交换沟通系统辅助表达需求。每日安排15-20分钟地板时间游戏,跟随孩子兴趣引导互动,避免强迫性社交训练。 3、感统训练 针对感觉处理异常可进行专业感统康复。旋转秋千、触觉刷等前庭觉训练能改善注意力分散,平衡木、蹦床活动可调节肢体协调性。家长需观察孩子对声光刺激的敏感程度,逐步脱敏训练每周3-4次,每次不超过30分钟。 4、心理疏导 短期创伤事件引发的症状需心理治疗介入。游戏治疗能帮助孩子表达压抑情绪,沙盘治疗适用于语言受限者。家长需配合治疗师记录行为变化,避免在治疗过程中表现出焦虑情绪,防止二次心理伤害。 5、营养管理 均衡饮食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增加富含Omega-3的深海鱼类、维生素B族丰富的全谷物,限制精制糖和人工添加剂摄入。对存在挑食行为的孩子,家长需采用小份量多次供餐,将新食物与偏好食物混合过渡。 假性自闭症的干预需要家长保持耐心,建立稳定的日常活动流程,每天固定安排社交互动时间但不过度刺激。定期评估孩子对干预措施的反应,若3-6个月未见改善或出现自伤等严重行为,应及时寻求儿童精神科医生评估排除典型自闭症可能。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将孩子与其他儿童过度比较,关注微小进步并及时给予积极反馈。 王志新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