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第二医院

三明二院成为福建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

时间:2011-06-25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近日,三明二院被确定为福建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全称为“福建中医药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

  该院是三明地区历史最为悠久的一所三级医院。有着优良的教学传统。自60年代起,就承担着教学任务,是福建省第一批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基地合格单位,还是福建医科大学、福建中医学院、莆田学院医学院等医学院校的教学医院。近几年,该院对教学工作管理进一步增强,院长亲自担任教学管理领导小组组长;一年召开了十次教学专题会议;教师教学任务完成情况与职称评聘挂钩;投入巨资改善教学硬件和软件等,教学管理机构得到强化,教学的规章制度重新进行了修订,教学设施等硬件建设得到了落实。

  今年年初,福建中医药大学临床教学基地评审检查组前往该院,对医院临床教学医院资质进行评审。检查结束后,专家组对医院的临床教学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经过研究,批准该院成为其临床医学院。揭开了医院与医学院校合作的新篇章。(夏华珍)

医院动态

更多 >

三明二院成功实施腹腔镜造口旁疝原位修补术

永安人老聂不幸患了直肠癌,雪上加霜的是,手术后人工肛门旁又出现了疝,一站起身来,腹壁就会向外鼓出一个大包块,像个足球般,生活受到影响。近日,他在三明二院接受腹腔镜造口旁疝原位修补手术并获得成功。 老聂今年65岁,一年前因直肠癌做了手术,切除肿瘤后,医生给他在腹部新造了一个大便出口。不料,今年年初,老聂无意中发现造口旁有一个鸡蛋大小的肿物,平躺时看不见,一起身就会鼓出来。去医院看,医生让他用腹带加压包扎,但不管用,半年来肿物越鼓越大,稍微走走路就坠胀得不行。他辗转找到三明二院普外科的刘鄂长副主任医师,刘主任为他做了检查,发现左下腹壁造口周围有一个10厘米大小缺损的疝。原来,新造的人工肛门周围腹壁组织因为种种原因变得脆弱松驰直致形成空隙,腹腔内的脏器和组织就“趁虚而入”,突向那些空隙地带,形成了一个恼人的皮下大肿物。 6月12日,老聂在全身麻醉下接受了“腹腔镜造口旁疝无张力修补术”,在腹腔镜下,刘主任在原来的造口旁,将一大串疝出的肠道还纳回腹腔,又用特殊的内置补片把造口周围的腹壁组织修补得结结实实。 刘主任说,老聂这种情况叫造口旁疝,是肠造口并发症中处理较为棘手的一个问题,其手术方式包括开腹的直接缝合修补、造口移位、补片修补等。开放手术创伤大,直接缝合修补有较高的复发率,造口移位切口疝发生率高,且存在新造口旁疝发生的可能,开放补片修补可降低复发率,却有污染导致手术失败。在腹腔镜下“缝缝补补”过程很复杂,很挑战手术者的技术水平和耐心,但只需要在腹壁上做3个0.5厘米—1厘米的小切口就可充分显露疝缺损,放置较大的修复补片,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不需改变造口位置以及复发率低等优点,成为治疗造口旁疝的一个较优选择。(夏华珍)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