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市医院

微创技术治疗儿童腹股沟疝

时间:2012-08-13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家住城关的王女士最近有点烦。她的宝贝儿子今年4岁,经医生诊断患有右侧腹股沟斜疝(俗称“疝气”),需要尽快手术治疗,但是表姐儿子“二进宫”的经历又让她打起了退堂鼓。表姐儿子去年因右侧疝气住院手术,令人意外的是手术后没过多久另一边又出现了疝气,只好再动了一次手术。连续两次开刀让原本活泼可爱的表姐儿子一进医院就十分害怕,哭闹着要回家。能不能一次手术就治好自己儿子的病?带着这个想法她咨询了我院外二区杨波副主任医师。杨波医生建议采用腹腔镜技术治疗她孩子疾病,因为腹腔镜手术可以很清楚地发现对侧腹股沟有没有隐匿疝存在,避免以后再次手术可能。经过家属同意,并在麻醉科曾云杖医师协助下,杨波医师成功为患儿施行腹腔镜下双侧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果不其然,术中发现左侧腹股沟有一个极小隐匿疝,及时处理,避免了二次手术风险。术后患儿恢复良好,家属十分满意,没有了再次手术的担忧,王女士心里也不感到烦了。

  腹股沟斜疝是一种常见儿童疾病,一般需要手术治疗。以往多采用腹股沟切口,分离出疝囊后高位结扎。该术式比较经典,效果良好。近年,随着微创外科发展,腹腔镜技术也开始应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治疗。与传统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具有如下优点:

  1、及时发现隐匿疝,避免再次手术可能。据统计,大约10-15%腹股沟斜疝儿童合并有对侧隐匿疝。由于隐匿疝几乎没有任何症状及体征,术前很难明确诊断,再加上传统手术无法探查对侧腹股沟情况,若患儿合并隐匿疝,则遗漏几率很大,术后经常在对侧腹股沟出现疝内容物突出,不得不再次接受手术,给患儿及家属带来经济及心理上负担。而腹腔镜手术对隐匿疝的治疗有独到的优越性,可以清楚观察到双侧腹股沟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病变,避免给患儿带来再次手术创伤。

  2. 输精管及生殖血管损伤几率低。儿童生殖器官发育不成熟,组织十分娇嫩,术中对输精管及生殖血管保护的重要性毋庸赘言。由于腹腔镜具有高清晰度和高分辨率特点,手术中病人输精管及生殖血管走行跃然于电视屏幕之上,误伤可能性大大减小。

  3、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与传统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无需切开提睾肌,无需解剖腹股沟管,无需游离疝囊,手术创伤轻微,患儿基本无明显疼痛,术后伤口感染、阴囊肿胀、睾丸萎缩发生率低。

  4、伤口隐蔽,美观。腹腔镜手术切口在肚脐内,仅1厘米大小,无需拆线,愈合后几乎看不出。

  微创技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具有广阔前景。相信随着该项手术开展,将有更多患儿能够尽享微创外科带来的益处,以最小创伤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医院动态

更多 >

夏到三伏防未病

8月7日这天早晨还不不到七点半,我院富民院区康复科不到一百平方米的理疗室里就挤满了人,他们都是从各个地方赶来做“三伏灸”的,今天,恰好是今年三伏灸的第“三伏”。为了接待这批特殊的“客人”,早已习惯提前上班延迟下班的康复科医护们不到七点就到医院了。为了准备这次“三伏灸”所必备的器械、药材,刘月琴护士长来的更早。 随着近年罹患慢性病的人越来越多,人们的保健与预防疾病意识也愈来愈强,“三伏灸”也随之备受人们的青睐。数年来,在我院接受“三伏灸”的人群逐年增加,治未病的理念对福鼎周边民众的影响也越来越深入。据了解,今年前来接受“三伏灸”人员是2012年的两倍,截至8月7日,已达一千余人次。 据康复医学科副主任王彬介绍,三伏灸是根据传统医学冬病夏治的原理,利用全年阳气最盛的三伏天,应用温经散寒、补虚助阳的中药制成药饼,通过辩证分析,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帖敷,达到防病治病的效果。 三伏灸对以下疾病尤其有效,一类是过敏性疾病,如反复呼吸道感染(如鼻炎、咽炎、支气管炎等);一类是与虚寒有关的疾病,如胃炎、肠炎、风湿性关节炎、颈肩腰腿痛以及妇女的月经不调、痛经等。还有一些类似免疫低下的人群,特别是怕冷、容易感冒的人等。三伏灸能调节人体气血阴阳,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加抗病能力,起到药穴同疗的作用。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三伏灸,比如,中医辩证阴虚火旺、湿热、实火体质的人、孕妇、恶性肿瘤、糖尿病患者,这些人都不宜做三伏灸。王彬副主任还介绍,“三伏灸”的贴敷疗法为三年一疗程,病程长的患者可适当延长疗程。 此次前来做“三伏灸”的人群年龄区别不大,他们中有患有呼吸道、胃肠道疾病及颈椎病等慢性病患者,也有痛经、月经不调的年轻姑娘和妇女,以及容易感冒等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他们中不少人是经过朋友介绍、宣传等途径初次来体验“三伏灸”的,还有不少人都连续做了“三伏灸”二年以上。今年已是第二年前来做“三伏灸”陈老先生说,自从开始做“三伏灸”,这两年的冬天和春天,折磨他将近十年的哮喘病的发作间隔时间越来越长了。 目前,本年度的“三伏灸”治疗已接近尾声。据刘月琴护士长介绍,为了加强和巩固“三伏灸”的疗效,我院即将在冬日“三九天”到来之际,继续同往年一样开放“三九灸”治疗。三九天灸是借药物之温热之性温阳益气,健脾补肾益肺,祛风散寒,使人体阳气充沛,减轻病患的症状,减少疾病的发作。其适应症与“三伏炙”相同。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小脑血管畸形的症状
郝盼盼
回答: 小脑血管畸形可能出现头痛、眩晕、肢体无力、癫痫发作、平衡障碍等症状。小脑血管畸形属于脑血管发育异常,可能与遗传因素、胚胎期血管发育异常、外伤、感染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局部神经功能缺损或出血相关症状。建议及时就医,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 1、头痛 小脑血管畸形引起的头痛多为突发性剧烈疼痛,常位于后枕部或全头部,可能伴随恶心呕吐。这种头痛与血管畸形导致的局部血流动力学改变或微小出血有关。若头痛持续加重或伴随意识障碍,需警惕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常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尼莫地平片等药物缓解症状,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眩晕 小脑血管畸形可能压迫或影响前庭神经核团,导致旋转性眩晕或平衡失调,常与体位变化相关。患者可能描述为天旋地转感,伴随眼球震颤或行走不稳。眩晕发作时可遵医嘱使用盐酸倍他司汀片、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地芬尼多片等前庭抑制剂,同时需排除耳源性眩晕。 3、肢体无力 当血管畸形累及小脑半球或齿状核时,可能出现同侧肢体共济失调或肌张力减低,表现为持物不稳、步态蹒跚等。这种症状与小脑对运动协调功能的调控受损有关。康复训练结合神经营养药物如甲钴胺片、胞磷胆碱钠胶囊、鼠神经生长因子注射液可能有助于功能恢复。 4、癫痫发作 部分小脑血管畸形可能刺激周边脑组织引发异常放电,导致局灶性或全面性癫痫发作,表现为肢体抽搐、意识丧失等。脑电图检查可发现异常放电波。抗癫痫药物如丙戊酸钠缓释片、左乙拉西坦片、奥卡西平片可用于控制发作,但需严格遵循神经科医师的用药方案。 5、平衡障碍 小脑血管畸形直接影响小脑蚓部时,会出现躯干性共济失调,表现为站立摇晃、直线行走困难。这种平衡障碍与小脑维持身体重心稳定的功能受损相关。平衡功能训练结合改善微循环药物如银杏叶提取物片、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可能有一定帮助,严重者需考虑手术干预。 小脑血管畸形患者日常生活中应避免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等可能诱发血压波动的行为,保持规律作息和低盐饮食。若出现突然加重的头痛、呕吐或意识改变,须立即就医。定期进行头颅CT或MRI复查有助于监测病情变化,所有治疗均需在神经外科医师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调整药物或尝试偏方。 郝盼盼主任医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