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电力医院

周末狂欢注意“星期六夜麻痹”

时间:2014-09-01 17:59 作者:复禾健康

  生活中,我们睡觉时把胳膊压麻了,学名叫做“星期六夜麻痹”。  这个名字是有来由的。原来,西方的某些国家,每到周末都有到外面喝酒狂欢的习俗。喝醉的人,也许怕配偶责骂不敢回到床上去睡,也许未上床,甚至未回家之前已有浓厚的睡意,随便把上臂向靠背椅或长板凳的(木造的或铁制的)靠背上一放就睡着了,等到梦醒时桡骨神经已受到压迫数小时,呈现麻痹。这种现象最常发生在星期六晚上,所以一般称之为星期六夜麻痹,也就是桡神经麻痹。为什么会这样呢?  

  桡神经解剖

  桡神经在肱骨中下1/3处贴近骨干,此处肱骨骨折时桡神经易受损伤。骨痂生长过多和桡骨头前脱位可压迫桡神经。手术不慎也可伤及此神经。桡神经由颈5-8与胸1神经根的纤维构成,系臂丛神经后束的继续。在上臂,桡神经出腋窝后从上臂内侧随肱深动脉经过肱三头肌长头与内侧头之间到上臂背面,再经肱三头肌内、外侧头之间绕过肱骨的桡神经沟下降,到肘上外侧时,分为浅、深2支后进入前臂。桡神经在上臂先后分支,支配肱三头肌、肱桡肌、桡侧腕长伸肌。

  桡神经麻痹的病因有以下几种:

  1.腋窝或上肢受压:如病人头部压在上臂上睡眠或臂搭在椅背上睡觉;较瘦的病人侧身睡眠,臂压在身下;全身麻醉时,臂部伸出手术台时间过久;酒精中毒和过度镇静是最常见的诱发因素。睡眠中发生的桡神经麻痹又称“星期六夜麻痹”。用丁字拐杖也能压迫桡神经造成桡神经麻痹。外科手术用止血带、绷带包扎等也可引起此症。

  2.肱骨头的骨折及损伤:可损伤桡神经致桡神经麻痹。

  3.铅中毒:铅离子与体内许多蛋白质、酶和氨基酸的功能基团结合,造成机体各方面的生化和生理功能改变,早期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晚期出现中毒性脑病和周围神经麻痹,包括桡神经麻痹的表现。

  4.牵拉、腋窝肿痛等。

  5. 手术损伤:例如桡骨头切除术或肱骨手术时致伤。

  桡神经麻痹有哪些表现?

  1. 运动障碍:其典型症状为腕下垂。①高位损伤(腋下发出肱三头肌分支以上)导致完全性桡神经麻痹,上肢各伸肌完全瘫痪,肘、腕、掌指关节均不能伸直,前臂伸直时不能旋后,手旋前位,肱桡肌瘫痪使前臂在半旋前位不能屈曲肘关节。②肱骨中1/3(肱三头肌分支以下)受损,肱三头肌功能完好。③损伤肱骨下端或前臂上1/3,肱桡肌、旋后肌、伸腕肌功能保存。④前臂中1/3以下损伤,仅伸指瘫痪,无垂腕。⑤接近腕关节损伤(各运动支均已发出),无桡神经麻痹症状。

  2.感觉障碍症状:仅手背拇指和第一、二掌骨间隙区感觉障碍。

  桡神经损伤要做什么检查?

  无相关实验室检查 本病主要是进行常规物理检查 最常进行的是神经-肌电图检查。根据神经肌电图表现明确损伤程度。

  桡神经损伤如何治疗?

  1. 肱骨闭合性骨折并发桡神经损伤,多属神经挫伤,较少为断裂伤,一般先行保守治疗,3月无效后手术探查。

  2. 给予营养神经药物治疗。

  3. 早进行功能锻炼,恢复患肢功能。

医院动态

更多 >

2014年新项目推介:消化内科开展胃肠电图及功能性胃肠病的诊断与治疗

消化内科新引进的最新胃肠动力治疗仪,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具有胃肠动力障碍症状(胃胀、嗳气、早饱、厌食、恶心、便秘等)的功能性消化不良。其原理是通过外加电流刺激驱动胃肠起搏点,模拟健康人胃肠电信号,促使紊乱的胃肠电活动产生跟随效应,以恢复正常节律,从而达到各种功能性胃肠疾病的生物反馈治疗。此项治疗技术操作简便,只需将电极片置于患者胃肠起搏点的相应体表投影,每次治疗约15-30分钟,每天1次,7-10天为一个疗程,约1-2个疗程患者的症状即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临床应用效果明显。 众所周知,人体各部位的运动都有与之相对应的电活动,我们通常称之为“生物电”,如心电、脑电等。胃肠电的产生就是胃肠蠕动的结果。胃肠电图的检测方法同心电图和脑电图一样,都是利用皮肤电极从人体腹壁体表进行记录。我们将皮肤电极置于胃肠部位相应检测点,记录出胃肠电信号,作为胃肠功能活动的客观生物电指标,根据胃肠电波形及参数的改变,对患者作出某些胃肠疾病的诊断。这项检查操作简单,无损伤、无痛苦、无禁忌症,全部检查过程只需20分钟,尤其适用于腹胀、消化不良、慢性便秘病因的检查,以及老年、体弱、小儿和危重症患者胃肠疾病的无创检查。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睾酮偏高是什么原因
李青
回答: 睾酮偏高可能与遗传因素、多囊卵巢综合征、肾上腺皮质增生、药物影响、内分泌肿瘤等原因有关。睾酮偏高通常表现为月经紊乱、体毛增多、痤疮等症状,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等方式干预。 1、遗传因素 部分人群因家族遗传倾向导致体内睾酮水平偏高,可能与基因突变或遗传代谢异常有关。这类情况通常伴随青春期发育异常或家族成员类似病史,需通过基因检测明确诊断。日常需避免高脂高糖饮食,减少外源性激素摄入,必要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螺内酯片等抗雄激素药物调节。 2、多囊卵巢综合征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育龄期女性睾酮升高的常见原因,与胰岛素抵抗、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紊乱有关。患者除睾酮偏高外,常伴有卵巢多囊样改变、排卵障碍,可遵医嘱使用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调节激素,配合二甲双胍缓释片改善胰岛素抵抗。 3、肾上腺皮质增生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会导致肾上腺源性雄激素分泌过多,21-羟化酶缺乏是最常见类型。新生儿筛查可早期发现,成年患者可能出现骨龄超前、声音低沉等表现。需长期服用氢化可的松片替代治疗,定期监测激素水平和骨密度。 4、药物影响 滥用雄激素制剂或含激素的保健品可能导致外源性睾酮升高,常见于健身人群使用合成类固醇。部分癫痫患者服用丙戊酸钠缓释片也可能干扰激素代谢。需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并通过肝肾功能检测评估药物副作用。 5、内分泌肿瘤 肾上腺或卵巢的分泌雄激素肿瘤会异常升高睾酮,如卵巢男性化肿瘤、肾上腺腺瘤等。患者可能出现男性化体征快速进展,影像学检查可见占位性病变。确诊后需手术切除肿瘤,术后病理检查明确性质。 睾酮偏高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压力。饮食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限制乳制品和红肉摄入,增加十字花科蔬菜如西蓝花帮助雌激素代谢。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但需避免过度力量训练刺激雄激素分泌。所有药物治疗均需严格遵循医嘱,定期复查激素六项和超声检查,出现多毛、脱发等症状加重时及时复诊。 李青主任医师北京安贞医院泌尿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