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煤矿脑科医院

精神分裂症治疗有益补充

时间:2010-05-20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心理治疗:精神分裂症治疗有益补充

  精神分裂症属于重性功能性精神障碍,常对患者的社会功能造成极大影响。虽然抗精神病药物在改善患者的许多阳性症状及预防复发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大部分患者的治疗结局并不十分理想,使患者残留不同的精神症状,造成其社会功能受损,如社会适应力差、职业竞争困难等。所以,精神分裂症患者除采取适量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外,应得到系统而全面的心理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心理治疗涉及到很多方法,除了精神动力学派心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无效外,人们对其他形式的心理治疗也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从不同角度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心理上的支持和帮助。

  个体化治疗:重在修复患者的情感调节障碍

  个体化治疗(Personal Therapy)是由Hogarty于1995年创立的,是一种专门针对精神分裂症的心理治疗方法。个体化治疗认为,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缺陷是情感调节障碍,在治疗中主要是关注患者的情感调节障碍,其主要目标是促进对患者的情感状态,特别是负性情感的理解,增进患者对情绪应激适应性反应。治疗内容包括疾病教育、社交技能训练和家庭作业。在行为练习方面,主要是提高患者对自己和他人的意识。

  尽管个体化治疗与认知行为治疗(CBT)是独立发展起来的心理治疗方法,但其与CBT有很多共同之处,如强调治疗关系、治疗结构、增进对症状的理解与解释、设定治疗目标、学习对症状的应对策略等。但二者也有不同之处,如个体化治疗不强调精神症状的正常化,不挑战与阳性症状有关的信念、不进行动机的干预等。有学者对个体化治疗进行的研究显示,其3年复发率为29%,对某些社会功能的恢复有一定效果,但与支持性治疗及家庭治疗区别不大。

  依从性治疗:提高药物治疗的依从性

  药物依从性治疗(ComplianceTherapy)是在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实施的相对短程的治疗方法,主要关注的是药物治疗的依从性,而不是患者的情感和精神症状。依从性治疗一般次数较少,在院内进行4~6次,然后在院外进行几次强化治疗。通过治疗师的提问和反思性倾听,促使患者思考自己的行为。依从性治疗分三个阶段:(1)治疗师与患者一起讨论病史;(2)探讨患者对药物治疗的矛盾情感或态度;(3)告知患者药物治疗是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策略。英国有研究报道称,依从性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知力、治疗态度、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和总体功能较非特异性咨询效果好。但另一个重复研究结果却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经依从性治疗,出院1年后没有发现任何益处。

  接受与承诺治疗:修正患者与自身思维之间的关系

  接受与承诺治疗(ACT)是CBT的一种变异疗法。CBT强调修饰患者的认知,促进理性观点的发展,而ACT是在更广的范围内修正患者与自身思维之间的关系。ACT的假设认为,人们控制与压抑自己的精神活动是无助的,应鼓励人们不加判断地接受或体验自己的思想或情感。对于精神病性症状和负性思维,要求患者不去与之对抗或行动,只是静下心来关注它们。同时,ACT鼓励患者确定自己的目标并为之努力,针对某些症状采取必要的应对策略以达成这些目标。但是,ACT并不追求对精神症状的理解与解释,也不挑战患者的信念或思维,也不进行药物治疗教育和社会技能训练。有研究显示,这种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也是有效的。

  社会技能训练:重在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

  精神分裂症患者,尤其是有阴性症状的患者,通常存在社会和职业方面的问题。社会技能训练就是帮助患者重新获得社会技能、改善社会功能和减轻症状的治疗方法。传统的社会技能训练是限于行为治疗的一种方法,是运用教导、示范、排演、反馈和家庭作业等方式,让患者学习人际交往的技巧(包括眼神交流、言语及身体语言),从而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Pilling等对9个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的Meta分析显示,社会技能训练除了能提高患者的社会行为技能外,对社会功能的改善没有明显作用。此外,很少有证据显示,社会技能训练能够降低复发率、缩短住院时间和提高生活质量。但最近的研究显示,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特定领域的社会技能训练(如生活技能、职业技能、娱乐技能等)比非特异性的社会技能训练具有更好的效果。

  支持性心理治疗:提供基本评估、心理教育和咨询

  支持性心理治疗(SupportivePsychotherapy)是一种非标准化的心理治疗,以一种支持、真诚和同情的方式为患者提供基本的评估、心理教育和咨询,包括倾听、关注、反省、释义、总结、反馈、避免批评、讲解关于精神分裂症及其药物治疗和副作用的知识。对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单纯进行支持性心理治疗的研究较少,大量研究以对照组的形式出现,特别是在CBT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试验中应用较多。已有的研究显示,接受支持性心理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较常规药物治疗者表现更为良好,有时在某个方面与CBT治疗组的效果近似。但总体上来说,支持性心理治疗的效果不如CBT。Haddock报道,药物治疗分别联合CBT和支持性心理治疗,随访2年后,结果显示CBT和支持组的复发率分别为44%和73%,二者存在显著性差异,而且CBT组距下一次复发的平均时间(730天)明显长于支持治疗组(527天)。

  家庭干预:降低复发率

  家庭干预的目的是改变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家庭成员的交往模式,降低复发率。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中,“高度情感表达”最能恰当地形容患者与家属或照料者之间的情感互动,且与高复发率密切相关。Pilling综述了18个关于家庭干预共1467例患者的随机临床研究发现,家庭干预能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复发率、提高治疗依从性和整体协调一致性,而且治疗时间越长效果越好(治疗10次或6个月以上)。但是,这些研究要求入组者必须和高情感表达的家庭成员生活在一起。因此,家庭干预并不对所有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都有效。尽管家庭干预并不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但由于其能降低复发率,可将其联合CBT,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事实上,在精神分裂症的CBT治疗中,当遇到高情感表达的家庭时,就需要对家庭成员进行干预。而且,在CBT治疗中,家庭作业的完成也有赖于家庭成员的支持与配合。

  CBT:纠正认知,调整行为

  CBT是近20年来出现的一种治疗方法,现已应用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中。有研究显示,CBT在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情绪、自知力、药物依从性、社会功能和预防复发方面具有一定的效果,是心理治疗中循证证据最多的一种治疗方法。CBT的首要目标是找出精神障碍中失调的核心认知、情感和社会行为过程,而不是直接攻击患者的幻觉、妄想或其他非理性的信念,或是挑战患者让其接受完全不同的社会技能,重要的是要引出、规范、训练并建立正确管理知觉和思维来源的能力,以提高患者的现实检验能力。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的临床指南也推荐在精神分裂症的各个阶段都可以提供CBT,而且认为治疗时间在半年以上者效果更好

医院动态

更多 >

脑科医院顺利实现“双过半”

今年以来,脑科医院以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认真落实“以人为本,服务为民”的宗旨,通过提高医院内部管理水平,完善医院激励机制,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等措施,在医院管理、绩效分配、人事改革、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临床路径、优质护理、便民服务等方面大胆创新,锐意改革,使医院医疗质量、工作效率、园区环境都有了明显改善。 该院针对医院医疗一线及后勤员工短缺的实际困难,开展“一日员工”活动提倡岗位奉献,实现干部作风转变、经济效益提高两促进。领导班子成员同机关党员干部每天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深入医疗后勤一线当工人,门诊义务导诊,到男重患病房帮助看护患者洗浴,到食堂帮厨等,共计下一线帮扶300余人次,通过学习调研和实践,使机关干部、管理人员熟悉了一线工作流程、了解了一线工作任务、掌握了患者基本情况,熟知医护工作中患者的洗漱、就餐、用药及后勤管理等各项工作任务,缓解了医疗一线及后勤员工的工作压力,得到了一线员工的欢迎及好评,密切了干群关系,有效提升了整体服务质量。上半年医院门诊量同比增加15%,门诊现金收入同比增加16.5%。 开展“我的岗位我担当,保安全保运行,节支增效做贡献”竞赛活动,两办、医务科、护理部、人事科、医保、药剂科等职能部门进行对标考核,对各项医嘱制度、处方制度、护理岗位责任制及各项医疗核心制度进行重点考核,规范诊疗流程,院领导带队每月定期组织大检查,同时不定期对安全工作进行抽查,并定期评比通报颁发流动红旗给予奖励,有效提升了服务质量,杜绝了各类投诉发生。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医院收入与去年同比增幅6 %,顺利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 脑科医院 吴腊梅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右脑开颅手术的后遗症有哪些
范存刚
回答: 右脑开颅手术可能遗留的后遗症主要有运动功能障碍、语言障碍、认知功能下降、癫痫发作、脑脊液漏等。手术风险与病灶位置、手术范围及个体差异密切相关,需结合术后康复评估具体影响。 1、运动功能障碍 右脑主导左侧肢体运动控制,手术损伤运动区或传导束可能导致左侧偏瘫、肌力下降或精细动作失调。术后早期表现为左侧肢体活动受限,长期未恢复者需通过运动疗法、神经电刺激等手段改善。若损伤锥体外系可能伴随肌张力异常,需使用巴氯芬片或甲钴胺注射液等药物调节。 2、语言障碍 右脑虽非语言优势半球,但部分患者存在右脑语言代偿功能。手术损伤右脑颞叶或额叶可能引发命名性失语、语速减缓等非流畅性语言障碍。此类症状常与左侧大脑语言区功能储备不足有关,需通过语言康复训练联合胞磷胆碱钠胶囊等神经营养药物干预。 3、认知功能下降 右脑顶叶及前额叶损伤可能导致空间定向力减退、注意力缺陷或执行功能障碍。患者表现为方向感丧失、计划能力下降等症状,需采用计算机认知训练配合多奈哌齐片等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部分患者术后出现情感淡漠等额叶症状,需心理干预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调节。 4、癫痫发作 手术创伤导致的神经胶质增生可能形成异常放电灶,引发局灶性或全面性癫痫发作。典型表现为左侧肢体抽搐或感觉异常,需长期服用左乙拉西坦片、奥卡西平片等抗癫痫药物控制。术后早期脑水肿阶段可临时加用甘露醇注射液降低颅压。 5、脑脊液漏 硬脑膜缝合不严密或切口愈合不良可能引发脑脊液鼻漏或切口漏,增加颅内感染风险。表现为清亮液体持续渗出,需绝对卧床并使用乙酰唑胺片减少脑脊液分泌。严重者需二次手术修补缺损,术中可应用纤维蛋白胶辅助封闭。 术后需定期进行头颅MRI复查监测脑组织恢复情况,康复期应避免剧烈运动及高空作业。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蛋类促进神经修复,同时限制钠盐摄入预防脑水肿。家属需协助患者进行每日肢体被动活动,观察情绪及认知变化,出现头痛加剧或意识改变需立即返院检查。睡眠障碍者可短期使用右佐匹克隆片调节节律,但须严格遵循神经外科医师指导用药。 范存刚副主任医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热门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