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医院介绍 Hospital about us

基本资料

医院等级:三级甲等

医院类型:中医医院

医院性质:公立

医院医保:

特色科室:

预约挂号
医院介绍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始建于1984年,2020年被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批准增加“河南省针灸推拿医院”名称。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于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是国家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河南省博士后研发基地,河南省中医养生保健知识推广基地。
医院位于郑州市金水路东明路63号,占地43.32亩。核定床位1500张,院内设有肛肠病医院及临床医技科室41个。
现有职工12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近400人,高级职称200余人。拥有国医大师2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31人,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10人,河南省名中医12人,中原名医1人,中原领军人才1人,河南省中医事业终身成就奖8人。
经过多年发展,医院中医特色鲜明,专(学)科优势突出,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4个、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项目4个、重点学科2个,医院目前承担国家自然基金12项、职业标准编制1项、科技部重大专项合作项目2项,我院同时承担着本专科及研究生教学任务,针灸推拿学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河南省专业改革综合试点。河南省重点中医专科5个、河南省中医专科诊疗中心4个、河南省中医“高水平专科”建设项目2个。
医院设有国医馆,国医大师在内的众多名医大家,善治疑难杂病;针灸推拿专业拥有国家级邵氏针灸流派传承工作室,开设7个病区,综合运用传统中医治疗手段与现代治疗技术,治疗颈肩腰腿痛等脊柱关节疾病、疼痛类风湿类疾病、中风康复等;肝胆脾胃病科擅长中医特色治疗慢性肝病、胃肠病、急慢性胰腺炎、慢性肝病等;心血管科注重整体调理与远期疗效,运用中医药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取得良好效果;肿瘤科秉持“中医整体康复治疗”理念,将现代医学与传统中医疗法有机结合,为患者提供舒适医疗护理服务模式;同时我院肺病、肾病、老年病科等科室治疗项目各具特色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鲜明妇产科为中原妇科-门氏、庞氏两大流派传承地,蜚声业内;肛肠病医院以微创手术配合中医非药物治疗以及中医特色护理技术,疗效显著,特别是在诊治肛肠疑难疾病方面独具优势;骨伤、骨病科在创伤、脊柱、关节和疑难骨病方面擅用中医特色技术和手术诊疗相结合;普外科、泌尿外科、五官科、医疗美容科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中医中药全程运用。
全院职工始终遵循“质量第一,病人至上”的办院宗旨,秉承“厚德和谐,精术敬业,承古拓新”的院训,贯彻“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理念,为建设成国内一流的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与平煤八矿医院协作医院揭牌

7月31日上午,骄阳似火,热情如流,我院与平顶山煤业集团公司八矿医院结为协作医院的揭牌仪式在平顶山煤业集团公司八矿医院门诊楼前举行。平煤医疗集团、平煤八矿负责人,平煤八矿医院院长范崇威及班子代表,我院副院长崔书克,医务部、护理部及医院派出专家出席了揭牌仪式。平煤八矿医院全体员工参加了仪式。 首先,平煤八矿医院院长范崇威在仪式上致辞。随后崔书克副院长在协作揭牌仪式上讲话,崔院长首先介绍了我院的基本情况及优势特色学科情况。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医院现有职工800余人,副高级职称以上人员近200人,其中有国医大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河南省名中医等20余人,医院编制床位1000张,开设临床科室19个,医技科室8个,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个、重点专科4个、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5个,“河南邵氏针灸流派传承工作室”1个,“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针灸针刺手法传承工作室”1个,同时也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省级基地。崔院长指出,我们将充分发挥我院的医疗人才技术优势和传帮带作用,定期选派专家前去义诊,参与指导平煤八矿医院的医疗工作,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科研攻关、人才培养、医技帮带等活动。此次合作协议的签订,为双方搭建了新的发展平台。双方以今天的签约仪式为契机,依托各自资源优势,协同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提高教学、科研能力,互相促进,共同发展,有效缓解当前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为卫生事业的发展,为保护人民健康作出更大的贡献。 举行了简单的仪式后,崔书克副院长、平煤集团领导、平煤八矿医院范崇威院长为“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协作医院”揭牌。(文/朱晓琳 图/孙岩)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血粘度偏低是怎么回事
高云
回答: 血粘度偏低可能由贫血、低蛋白血症、肝功能异常、血液稀释、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补充营养、治疗原发病、调整生活方式等方式改善。 1、贫血 贫血会导致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减少或血红蛋白含量降低,进而引起血粘度偏低。贫血患者可能出现乏力、头晕、面色苍白等症状。治疗贫血需根据具体类型选择方案,如缺铁性贫血可遵医嘱使用右旋糖酐铁分散片、琥珀酸亚铁片、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等铁剂,同时增加富含铁的食物摄入。 2、低蛋白血症 血浆蛋白水平下降会影响血液的胶体渗透压,导致血粘度降低。低蛋白血症可能与营养不良、肾病综合征、慢性肝病等因素有关,常伴随水肿、消瘦等表现。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如肾病综合征患者需使用醋酸泼尼松片、环磷酰胺片等药物,并配合人血白蛋白输注。 3、肝功能异常 肝脏是合成血浆蛋白的主要器官,肝功能受损时白蛋白合成减少,可造成血粘度下降。肝炎、肝硬化等疾病可能导致此情况,患者可能出现黄疸、腹水等症状。治疗需使用复方甘草酸苷片、水飞蓟宾胶囊等保肝药物,严重者需进行肝移植。 4、血液稀释 短期内大量饮水、输液或使用利尿剂可能导致血液暂时性稀释,表现为血粘度偏低。这种情况通常无特殊症状,停止相关因素后可自行恢复。需避免短时间内过量饮水,使用呋塞米片等利尿剂时应监测电解质平衡。 5、遗传性疾病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等罕见病可因血管异常导致慢性失血,长期可能引起血粘度降低。患者常有反复鼻出血、皮肤黏膜出血点等表现。治疗以对症为主,如使用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控制出血,严重时需手术干预。 血粘度偏低者日常应注意均衡饮食,适当增加优质蛋白和铁元素摄入,如瘦肉、动物肝脏、深绿色蔬菜等。避免剧烈运动以防出血风险,定期监测血常规和凝血功能。若出现持续乏力、出血倾向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病因,避免自行使用补血药物或保健品。 高云副主任医师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