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医院介绍 Hospital about us

基本资料

医院等级:三级甲等

医院类型:综合医院

医院性质:公立

医院医保:

特色科室:呼吸结核科、感染一科、中医科、妇产科

预约挂号
医院介绍

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简称“中心”)是复旦大学附属三级甲等医院;是全国传染病医师进修教育培训基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临床进修教育基地、上海市疾病控制中心临床基地;复旦大学传染病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组成部分,复旦大学妇产科学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组成部分,上海市传染病重点学科建设单位之一;国家级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单位;上海市危重孕产妇会诊抢救中心、上海市产科肝病监护中心、上海市艾滋病诊疗中心、上海市新发与再现传染病研究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防治传染病重点研究室(临床基地)建设单位和上海市传染科临床质量控制中心之挂靠单位。上海市文明单位。

中心地处上海市金山区,紧邻S4、G15高速公路亭卫公路出口处,占地33.3公顷,总建筑面积9.0228万平方米;是上海市人民政府投资建成的集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及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于一体的重大工程,为2004年市政府一号工程,是上海市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心于2004年11月16日落成启用,具有90年历史的原上海市传染病医院除市区门诊部外整体搬迁至中心。

中心现有职工700余名,汇集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华山医院、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及原上海市传染病医院等各方面专家、教授。中心设置床位500张,主要收治病毒性肝炎、妊娠肝炎、重症肝炎、肝硬化、伤寒、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化脓性及结核性脑膜炎、肠道传染病、艾滋病、破伤风、狂犬病、性病、肺结核、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等各种法定传染病。在重症肝炎、妊娠肝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和艾滋病治疗等方面颇具特色,曾获多项临床成果奖和科研奖。中心现设有肝病科、感染科、妇产科、重症肝炎ICU科、特需科、中医科、呼吸科、外科、消化内科、麻醉科、儿科、五官科等临床科室和影像科、检验科等医技科室。

中心配置了先进的医疗仪器及科研设备,如菲利浦三维成像技术彩超、西门子16排螺旋CT、1.5T磁共振(MRI)、全数字血管造影机(DSA)、多功能数字式X射线摄片机(DR)等一系列高精尖医疗仪器及上海首个数字化手术室、MARS人工肝为临床诊治提供了强有力的硬件支持。中心设置有ICU病区、压差病房、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HIS)、医学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ACS)、远程医疗和医疗示教系统,通过图像传输实现专家会诊、学术交流、教学培训、家属网上探视等多种功能。中心与世界上主要的公共卫生科研机构有着广泛的合作。

站在新的起点上,中心人秉承“团结、奉献、诚信、卓越”的中心精神,围绕建设具有较强综合医疗救治能力的传染病临床医疗中心发展战略,为建成上海市肝病、艾滋病、感染性疾病诊疗中心和高水平的传染病研究基地,建成上海市公共卫生的“快速反应部队”和一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医院动态

更多 >

北京地坛医院领导参访公卫中心

2014年3月27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张永利院长、陈航书记带队一行9人莅临中心进行交流访问,中心主任张志勇、党委书记卢洪洲携全体党政领导及相关科室负责人热烈欢迎北京地坛医院领导一行来访。3月28日,中心副主任施裕新、徐建青、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张鸿丽、总会计师陈志军和相关部门人员参加了交流会,会议由徐建青副主任主持。 徐建青副主任作了关于中心平台与学科建设的汇报,主要介绍中心搬迁以来科研条线这十年来逐步发展壮大的过程,重点阐述中心科研激励政策、科研与学科建设的主要举措、科研条线的组织架构、人员构成、人才培养体系;科研各平台所属的大型仪器、主要功能设置,以及运行管理的机制;并以H7N9的发现和相关成果的高效产出为例,介绍中心科研与临床联合攻关在应急工作中的突出贡献。地坛医院领导听取汇报后对中心的科研发展水平给予了高度的赞赏,并就科研平台运行情况、中心科研经费的投入与科技成果的产出、人才引进的策略等进行座谈。 会后,张永利院长一行参观了中心实验动物部、应急检测与生物安全部和科学研究部。双方就实验室的具体设计、软硬件配套等详细措施等方面展开了热烈的交流。 此次参观交流会是中心向兄弟单位展示科研软硬实力的良好契机,将进一步增进双方互信了解、深化交流合作。

专家科普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