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肛肠科 (共3位医生)

科室简介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肛肠科经几代人的努力,于1999年成立肛肠专业病房,目前属于普外肛肠专业组。本着服务于患者的宗旨,开拓、进取,不断开展新的治疗方法,尝试新的符合现代社会节奏的治疗模式。在经典的外科手术(Milligan-Morgan手术和Furguson手术)的基础上与国外同步开展了重度脱垂痔的PPH手术,铜离子电化学治疗居全国领先地位。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首先在国内提出痔手术治疗的day-case模式(一日手术),在达到治疗目的的同时尽量缩短住院时间,其根本在于减轻疼痛、减少并发症。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召开2014年教学工作会暨教师节表彰会

9月11日下午,在第30个教师节之际,我院召开2014教学工作会暨教师节表彰大会。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王宪,我院院长乔杰,副院长刘晓光、高炜,纪委书记刘东明等出席,医院学位委员会委员、教学管理委员会委员、招生工作组专家、医院教学评估专家、各科室教学主任、教学秘书、班主任、教育处工作人员、获表彰的教师等共100多人参加会议。会议由教育处处长曾辉主持。 乔杰院长首先致辞。乔院长代表医院党政领导祝医院所有教师节日快乐,并对教师们为医院人才培养所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感谢。乔院长从今年北医迎新会谈到了到自己刚入医学院时的情景,联想到自己学习工作中老师的培养和教育。她说朴实的行为承载着“厚道”的精神,从学生成长为教师,我们要继续传承。她通过运动医学科杨渝平获得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第一名,集体和个人付出与收获为例,指出北医三院精神正是融化在类似的一件件事情中。同时,乔院长也强调了住院医师基地培养的重要性,并强调教学是医院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正是有大家的无私奉献,三院才取得今天的好成绩。 随后,进行了教师节表彰及颁奖典礼。高炜副院长宣读了各类获表彰人员名单,与会领导和专家为获奖集体和教师颁奖。 接着,毛节明教授作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培养问题及建议”的报告,获得“2014年度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教学团队奖”的骨科副主任宋纯理作了“培养优秀人才 建设一流学科”报告。毛节明教授通过分析北京市住院医师培训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指出在住院医师培养方面,老师要带好作风,认真负责,以身作则,注意细节;抓好学生的基本功训练;抓好各级查房同,使学生能够变被动为主动;要关心住院医师的成长。宋纯理介绍了骨科在医师培养中的经验和做法。 王宪副主任作总结发言。她肯定了此次颁奖、邀请老专家分析问题、优秀科室介绍经验相结合的会议形式,肯定了我院在教学工作中踏实的作风及取得的成绩。她说,医疗、教学、科研相互促进,北医三院多年来重视质量监督,重视转科学生的细节教育,难能可贵,相信这些做法会给北医的教育和三院发展带来很好的效果。王宪还就北医五年教改及北大教学政策进行了简要说明。最后她代表医学部领导感谢我院老师发扬北医“严谨、求实、厚道”的传统,把学生们培养成优秀的医疗人才。 附:北医三院2014年教师节表彰院内获奖名单 一、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3年度教学优秀科室 一等奖:心血管内科 二等奖:运动医学研究所、普通外科、骨科 三等奖:放射科、消化科、妇产科、麻醉科、呼吸科 二、北医三院2014年度青年教师授课比赛 一等奖:盖晓燕(呼吸内科) 二等奖:杜兰芳(急诊科)、张娟(儿科) 三等奖:胡凯(血液内科)、吴奉梁(骨科)、李磊(普通外科)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心梗心脏衰竭能治好吗
郝盼盼
回答: 心梗导致的心脏衰竭通过规范治疗可以改善症状并延缓病情进展,但难以完全治愈。心脏衰竭的治疗方式主要有药物治疗、器械植入、心脏康复训练、生活方式调整、手术治疗等。心肌梗死后的心肌细胞损伤不可逆,治疗目标以控制症状、提高生存质量为主。 1、药物治疗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培哚普利片可减轻心脏负荷,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缓释片能降低心肌耗氧,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如螺内酯片有助于延缓心室重构。利尿剂如呋塞米片可缓解水肿,地高辛片适用于合并快速房颤的患者。需定期监测电解质和肾功能。 2、器械植入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适用于心室收缩不同步的患者,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能预防恶性心律失常导致的猝死。这些器械通过电刺激改善心脏泵血效率,但需定期随访调整参数,电池耗尽时需更换装置。 3、心脏康复 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有氧训练和抗阻运动,能增强心肺功能储备。康复计划包含运动强度评估、呼吸训练、营养指导及心理疏导,需持续3-6个月。训练时需监测心率血压,避免诱发心绞痛。 4、生活方式干预 严格限制钠盐摄入每日不超过3克,控制液体量预防容量负荷过重。戒烟并避免二手烟,酒精摄入每日不超过15克。保持体重指数在18.5-24之间,睡眠时抬高床头可减轻夜间呼吸困难。 5、手术治疗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适用于多支血管病变,经导管二尖瓣修复术能改善瓣膜反流。终末期患者可考虑心脏移植,但供体稀缺且需终身服用免疫抑制剂。心室辅助装置可作为过渡治疗或终点治疗。 患者应每日监测体重变化,3天内增长2公斤以上需就医调整利尿剂。遵循低脂低盐饮食,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蛋奶。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预防感染。每3个月复查心脏超声评估心功能,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或下肢水肿加重时需及时就诊。长期规范管理可显著降低再住院率和死亡率。 郝盼盼主任医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