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州人民医院

放射科 (共3位医生)

科室简介

大理州医院放射科成立于1954年,拥有一批技术精湛的专业团队,现由杨许华副主任主持工作,沈华、杨俊涛任副主任,丁永艳任护理组长。目前科室主要开展全身各系统疾病的影像诊断及介入诊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雄厚的技术力量。

放射科分为普放、CT室、MRI室、体位冲击波碎石室及介入病区,介入病区开设床位11张,分为2人间和3人间,放射科医务人员65人,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12名,住院医师24名,工程师1名,主管技师1名,技师3名,技术员4名,主管护师5名,护师3名,护士9名。

目前科室已拥有国际先进的诊疗设备,如德国西门子生产的FX、VX、Ysio、Mindrad直接数字X线成像系统;R-200数字胃肠机;安科PACS系统;美国GE公司生产的128层螺旋CT、16层螺旋CT机;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1.5T磁共振成像系统;飞利浦大型C臂数字减影系统;飞利浦乳腺钼-铑双靶直接数字成像系统;Promax 3D口腔全景牙片机;体外冲击波碎石机;通用电气医疗系统(欧洲)公司生产的TMX+移动式X线射线机,日本东芝生产的移动式X线射线机等。

业务开展项目:

(一)介入诊疗项目有:1)全身各部位动、静脉血管造影检查;2)经皮穿刺活检术;3)经皮穿刺椎间盘切吸术及臭氧消融术;4)各个系统良性肿瘤的经导管动脉栓塞术(如:肝血管瘤);5)各个系统恶性肿瘤的手术前、术后及中晚期肿瘤的经导管动脉灌注化疗术和栓塞术(肝Car、肾Car);6)腔道狭窄的内支架植入术(如:晚期食道Car姑息性内支架植入;治疗或术后吻合口复发狭窄的支架置入);7)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外引流或内外引流术及胆道支架植入术;8)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或慢性大咯血的介入栓塞治疗(如支气管扩张症并咯血);9)肺癌经导管灌注化疗术;10)食道良性狭窄的球囊扩张成形术(如:食道瘢痕狭窄、贲门失弛缓症等);11)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12)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急诊血管造影术;13)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部分脾栓塞术;14)肝、肾囊肿经皮穿刺硬化治疗术及肝脓肿穿刺引流术;15)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出血的急诊动脉栓塞术;(如:肾动脉假性动脉瘤、肾破裂、肾肿瘤或血管畸形等引起的出血);16)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

(二)CT检查开展项目:1.全身各个器官常规CT平扫及增强扫描;2.特殊检查项目有:1)心血管系统成像(CTA): 2)脑、颈部、胸腹部及四肢血管成像(CTA): 3)泌尿系CT成像(CTU):4)透明化成像及仿真内镜成像(CTVE):5)脑及体部脏器灌注成像。3.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有:128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头颈部血管成像技术、胸腹主动脉成像技术、肺动脉成像技术、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MIP)、最小密度投影(MinIP)、透明化X线模拟投影(4D)、CT仿真内镜(CTVE)、CT灌注成像等。4.心脏、脑、颈、胸腹脏器、脊柱及四肢的三维成像和全身血管三维成像检查。

(三)核磁共振检查开展项目:1.全身各个器官MRI平扫+增强扫描;2.特殊检查: 1)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或CE-MRA);2)三维重建技术,如显示立体内耳结构;3)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技术(MRCP);4)磁共振尿路成像技术(MRU);5)波谱成像(1H-MRS)、弥散加权成像(DWI)、弥散张量成像(DT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灌注成像(PWI)、脑功能区定位(fMRI)等功能性成像;6)磁共振三维容积成像;7)磁共振内镜成像;8)磁共振脑脊液减影;9)磁共振神经根成像;10)前列腺频谱。此外,我科在滇西南率先开展了全身DWI筛查肿瘤病灶的检查项目,该检查又称为“类PET扫描”。

(四)普放检查治疗开展项目:1)数字成像乳腺钼-铑双靶摄影检查:乳腺疾病检查和/或常规妇女健康普查;2)数字胃肠检查:食管、胃、小肠、阑尾、大肠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3)全身各系统直接数字X线成像检查 ;特殊造影检查;4)数字化移动床旁摄影;5)口腔数字全景牙片摄影等技术;6)泌尿系结石体位冲击波碎石术。

近年来,科室先后取得获地厅级科技进步奖2项,州级科技进步奖8项,州级新技术、新项目奖14项,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 86 篇,省级学术交流论文 100余篇;主办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 2项,省级4项,州级8项。

放射科科室的具体位置在:医院综合医技楼2号楼1、2楼,及3号楼北边,联系电话:0872-2169400。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医院各支部开展“在职党员服务进社区”系列活动

为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社区居民的需要为出发点,提高辖区居民健康水平、保健意识和自我防病意识,积极发挥在职党员的自身专业优势和特长,更好地服务群众,5月28日,内科四支部组织开展“在职党员服务进社区”活动,真正把健康送到社区居民的身边,让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内科四支部14名党员在龙溪社区活动中心会议室为100余名居民讲授健康教育讲座:黄建萍主任医师主讲《关注儿童心理健康,远离儿童孤独症》、李海萍主管护师主讲《肾脏病的防治》、王亚宇副主任医师主讲《小儿常见出疹性疾病》。讲座详细介绍了儿童孤独症、肾脏疾病、小儿常见出疹性疾病的相关知识,并结合身边实例向大家介绍儿童孤独症、肾脏疾病、小儿出疹性疾病的认识误区,强调了在日常生活中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阐明了疾病应早发现、早诊断、早预防、早治疗。 通过开展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大力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辖区居民改变健康理念,走出健康误区,增强健康意识,提高健康标准。不仅培养了社区居民健康生活理念,更拉近了与群众之间的距离。此次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受到了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广大居民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6月13日上午,门诊二支部组织支部党员开展了“在职党员服务进社区”活动,为福文社区居民作了健康教育讲座,并提供了健康指导服务。 支部根据福文社区居民多为滇西纺织厂职工,工作环境和职工年龄结构的特点,结合支部党员专科特色,优选了五个健康讲座专题。眼科主任李桂香主任医师介绍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防治,耳鼻喉科主任吴崇华主任医师对老年性耳聋的防治作了详解,皮肤科主任李琼仙主任医师对过敏性皮肤病防治方法的注意事项进行了讲述,口腔科宋宏文副主任医师作了老年性牙缺失健康指导,口腔科张娅莉主治医师对老年性常见口腔疾病健康保健作了指导。 专题讲座的内容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老年性耳聋、过敏性皮肤病、老年性牙缺失、老年性常见口腔疾病等老年性疾病的发生、症状、诊断、治疗到如何有效预防进行了详细讲解,为福文社区60多位老同志带去了一场精彩的健康知识讲座,受到了群众的欢迎。讲座结束后,参加活动的党员专家还现场为皮肤、口腔、眼耳鼻喉等方面有问题的部分社区居民进行了健康指导。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孕妇得了湿疹止痒方法
张向宁
回答: 孕妇湿疹止痒可通过冷敷、保湿护理、外用药物、调整饮食、避免刺激等方式缓解。湿疹可能与皮肤屏障受损、过敏反应、激素变化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皮肤干燥、红斑、瘙痒等症状。 1、冷敷 冷敷有助于缓解湿疹引起的瘙痒感。使用干净的毛巾包裹冰块或冷水浸湿后轻轻敷在患处,每次5-10分钟。冷敷可以收缩血管,减轻局部炎症反应,从而缓解瘙痒。注意避免冰块直接接触皮肤,防止冻伤。冷敷后及时擦干皮肤,避免潮湿环境加重湿疹。 2、保湿护理 保持皮肤湿润是缓解湿疹瘙痒的重要措施。选择无香料、无刺激的保湿霜,如含有神经酰胺或乳木果油成分的产品。沐浴后3分钟内涂抹保湿产品,锁住皮肤水分。避免使用含酒精或香精的护肤品,这些成分可能刺激皮肤加重瘙痒。每天可多次涂抹保湿霜,特别是在干燥季节。 3、外用药物 在医生指导下可使用安全的外用药物止痒。低效价糖皮质激素软膏如氢化可的松乳膏可用于短期缓解症状。非激素类药膏如他克莫司软膏也可考虑。使用前应咨询医生,严格按医嘱控制用药剂量和疗程。避免长期大面积使用激素类药物,防止皮肤萎缩等副作用。 4、调整饮食 某些食物可能加重湿疹症状。记录饮食日记,观察是否特定食物引发或加重瘙痒。常见诱发食物包括海鲜、坚果、乳制品等。增加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保持充足水分摄入,帮助维持皮肤屏障功能。必要时可咨询营养师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 5、避免刺激 减少接触可能刺激皮肤的物质。选择棉质等天然面料衣物,避免羊毛或化纤材质。使用温和无香料的洗涤剂清洗衣物和床上用品。洗澡水温不宜过高,控制在37℃左右,时间不超过10分钟。避免搔抓患处,可轻拍或按压代替抓挠,防止皮肤破损感染。 孕妇湿疹护理需特别注意安全性,避免使用可能影响胎儿健康的药物和方法。保持居住环境适宜湿度,使用加湿器防止空气过于干燥。穿着宽松舒适衣物,减少摩擦刺激。如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皮肤感染迹象,应及时就医。孕期任何药物使用前都应咨询医生,切勿自行用药。保持良好心态,适当进行温和运动,有助于改善整体健康状况和皮肤状况。 张向宁主任医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