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核医学科 (共3位医生)

科室简介

核医学科创建于1958年,是中国临床核医学创始单位之一,年诊治病人1万人次左右。现有1台三探头带符合测量系统功能SPECT、1台双探头SPECT以及多功能仪、锝气体发生器等核医学诊断设备。
现开展的检查项目有:肿瘤18-F脱氧葡萄糖(18F-FDG)代谢显像,心肌(门控)血流灌注显像,18F-FDG心肌存活显像,脑血流灌注显像,18F-FDG脑代谢显像,全身及局部骨显像,甲状腺及甲状旁腺显像,肝血池显像,肝胆动态显像,门腔分流显像,肾脏动态显像及GFR与ERPF测定,尿路结石显像,肺血流灌注、肺通气及下肢深静脉显像,乳腺阳性显像,前哨淋巴结显像,消化腺显像以及甲状腺吸碘试验等。
  现开展的治疗项目有:甲亢(Graves病)的碘-131治疗,肿瘤骨转移骨痛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核素治疗工作并与兄弟科室兄弟医院合作开展肿瘤粒子源植入治疗,大剂量放射性药物治疗(包括甲状腺癌、嗜铬细胞瘤等)。
  核医学科与其它科室、其它医院合作,承担了多项科研的研究,多次获得科技成果奖;核医学科目前承担首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友谊医院)、第五临床医学院(天坛医院)、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以及部分北京大学医学部系统的核医学教学任务。医院核医学科是北京市住院医师核医学培训基地,是北京市卫生系统重点扶持科室。
  核医学科有医务人员12人,其中正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及主管技师6名,博士1名。李春林主任医师是核医学科现任负责人,目前担任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委员兼学会秘书,中国核学会同位素专业委员会理事、核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装备协会核医学装备与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卫生局核医学技术改进与促进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核学会理事,卫生部职称考试专家组成员,医疗设备评标专家,首都医科大学核医学系副主任,从事核医学临床与教学工作近30年。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头晕耳鸣针灸如何治疗
邵自强
回答: 头晕耳鸣可通过针灸治疗,常用穴位有百会穴、风池穴、听宫穴、太冲穴、足三里穴等。头晕耳鸣可能与气血不足、肝阳上亢、肾精亏虚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眩晕、听力下降等症状。 1、百会穴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针灸该穴位有助于升阳固脱、开窍醒脑。对于气血不足引起的头晕耳鸣,配合艾灸效果更佳。治疗时需由专业医师操作,避免自行针刺。 2、风池穴 风池穴在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主治头痛眩晕。肝阳上亢型头晕耳鸣可配合太冲穴平肝潜阳。针刺深度需控制在安全范围内,避免损伤椎动脉。 3、听宫穴 听宫穴位于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直接改善耳鸣症状。肾精亏虚者可配伍肾俞穴、太溪穴。该部位神经血管丰富,需严格消毒防止感染。 4、太冲穴 太冲穴在足背第1、2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中,具有疏肝理气功效。肝火旺盛导致的头晕目眩可配合行间穴加强泻火作用。体质虚弱者宜采用轻刺激手法。 5、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位于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能健脾益气。气血两虚型患者可加灸气海穴。针灸前后应避免剧烈运动,保持穴位局部清洁。 针灸治疗需根据证型配伍穴位,10-15次为1疗程。治疗期间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情绪激动。饮食宜清淡,适量食用黑芝麻、核桃等补肾食材。若出现晕针或症状加重应立即停止治疗并就医。建议选择正规医疗机构,由具备资质的针灸医师操作。 邵自强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