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核医学科 (共3位医生)

科室简介

核医学科创建于1958年,是中国临床核医学创始单位之一,年诊治病人1万人次左右。现有1台三探头带符合测量系统功能SPECT、1台双探头SPECT以及多功能仪、锝气体发生器等核医学诊断设备。
现开展的检查项目有:肿瘤18-F脱氧葡萄糖(18F-FDG)代谢显像,心肌(门控)血流灌注显像,18F-FDG心肌存活显像,脑血流灌注显像,18F-FDG脑代谢显像,全身及局部骨显像,甲状腺及甲状旁腺显像,肝血池显像,肝胆动态显像,门腔分流显像,肾脏动态显像及GFR与ERPF测定,尿路结石显像,肺血流灌注、肺通气及下肢深静脉显像,乳腺阳性显像,前哨淋巴结显像,消化腺显像以及甲状腺吸碘试验等。
  现开展的治疗项目有:甲亢(Graves病)的碘-131治疗,肿瘤骨转移骨痛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核素治疗工作并与兄弟科室兄弟医院合作开展肿瘤粒子源植入治疗,大剂量放射性药物治疗(包括甲状腺癌、嗜铬细胞瘤等)。
  核医学科与其它科室、其它医院合作,承担了多项科研的研究,多次获得科技成果奖;核医学科目前承担首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友谊医院)、第五临床医学院(天坛医院)、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以及部分北京大学医学部系统的核医学教学任务。医院核医学科是北京市住院医师核医学培训基地,是北京市卫生系统重点扶持科室。
  核医学科有医务人员12人,其中正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及主管技师6名,博士1名。李春林主任医师是核医学科现任负责人,目前担任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委员兼学会秘书,中国核学会同位素专业委员会理事、核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装备协会核医学装备与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卫生局核医学技术改进与促进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核学会理事,卫生部职称考试专家组成员,医疗设备评标专家,首都医科大学核医学系副主任,从事核医学临床与教学工作近30年。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新生儿有头皮屑怎么回事
顾倩
回答: 新生儿有头皮屑可能是由乳痂、皮肤干燥、脂溢性皮炎、真菌感染、接触性皮炎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清洁护理、保湿处理、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 1、乳痂 乳痂是新生儿常见的头皮屑样表现,主要由母体激素残留导致皮脂分泌过多,与脱落的表皮细胞混合形成黄白色鳞屑。通常出现在出生后2-6周,多集中于囟门及头顶部位。家长可用婴儿专用软毛刷轻柔清理,或使用橄榄油软化后清洗,避免强行剥落。该情况属于生理现象,无须特殊治疗,多数在6个月内自行消退。 2、皮肤干燥 新生儿皮肤屏障功能未完善,若环境湿度低或过度清洁可能引发干燥脱屑。表现为细小白色皮屑,可能伴有轻微发红。建议家长将洗澡频率控制在每日1次,水温保持在37-38℃,使用无皂基婴儿沐浴露。清洗后3分钟内涂抹含神经酰胺的婴儿润肤乳,帮助修复皮肤屏障。冬季可适当使用加湿器维持室内湿度在50%-60%。 3、脂溢性皮炎 脂溢性皮炎可能与马拉色菌定植或遗传因素相关,表现为油腻性黄色痂皮,常见于头皮、眉弓等皮脂腺丰富区域。家长可用2%酮康唑洗剂每周清洗2次,或局部涂抹1%氢化可的松乳膏缓解炎症。严重时需就医,医生可能开具硫化硒洗剂或联苯苄唑乳膏进行抗真菌治疗。该病易复发但预后良好,多数患儿1岁后症状减轻。 4、真菌感染 白色念珠菌或皮肤癣菌感染可能导致头皮鳞屑伴环形红斑,常见于免疫力低下或长期使用抗生素的新生儿。家长发现异常脱屑时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通过真菌镜检确诊,并开具硝酸咪康唑乳膏或特比萘芬喷雾剂进行局部抗真菌治疗。日常需保持头皮干燥,避免与他人共用毛巾等物品。 5、接触性皮炎 洗发产品、织物残留洗涤剂或汗液刺激可能诱发接触性皮炎,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红斑伴细小鳞屑。家长应停用可疑致敏产品,改用无香料无色素配方的婴儿洗护用品。急性期可用生理盐水冷敷,医生可能建议短期使用0.05%地奈德乳膏控制炎症。日常需选择纯棉衣物,洗涤时充分漂洗以减少化学残留。 新生儿头皮护理需注意保持清洁但避免过度清洗,选择温和无刺激的婴儿专用产品。哺乳期母亲应保持均衡饮食,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B族的食物摄入。若头皮屑持续加重、出现渗液或伴随发热等症状,家长须及时带患儿至儿科或皮肤科就诊。日常可定期用婴儿按摩油轻柔抚触头皮,促进血液循环和角质代谢,但动作需轻柔避免损伤囟门。 顾倩副主任医师池州市人民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