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我院内镜中心扩建整合取得明显成效

时间:2014-09-05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为了切实解决内镜检查等待时间长的问题,有效利用相关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患者的需求,同时更好地推进重点专科建设,医院经过努力完成了对内镜中心的扩建装修工作。随后,在医务处、护理部、后勤管理中心、经管办等多部门的通力协助下,内镜中心迅速开展、并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内镜检查操作流程的整合。

  整合以前的内镜检查存在诊查科室分散,预约时间长,患者难找等相关问题,此次整合对全院目前开展的十余项内镜操作进行了相关整理。在院领导的亲自指导下,召集医疗、护理、疾控、医工等相关职能处室及操作科室多次沟通,并反复实地查看操作环境,根据各内镜操作的实际情况,最终确定消化内镜、呼吸内镜、妇产内镜集中在内镜中心开展;同时详细制定了管理制度、工作流程,明确了内镜中心及各操作科室的工作分工;依据各科室提出的合理建议,针对涉及隐私保护、安全防护及规范消毒等问题,对妇产内镜操作间、术后恢复室、消毒室等进行了再改造和重新布置,努力为患者营造出一个温馨、安全、便利的诊疗环境;随后,内镜中心统筹安排各科出诊时间及诊间安排,协调解决了整合搬家过程中患者的预约检查问题,使内镜中心的整合过程对临床工作造成的影响降到最小;一系列措施和相关人员的到位,使妇产科内镜检查于3月30日顺利搬入内镜中心。

  4月初,内镜中心顺利开始运营。消化科、麻醉科、妇产科、呼吸科等相关临床科室共同努力,克服人员紧张的困难,合理安排出诊医师及相关人员,不断改善流程。经过4个月的共同努力,我院消化内镜检查的运行效率大大提高,月操作总数上升了20%左右,特别是“无痛胃镜”彻底缓解了以前预约最长需要等待半年以上的问题,目前一周内就可以完成相关检查,“无痛肠镜”也缩短到一个月左右完成。

  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职能部门精心协调、临床医务人员努力下,内镜中心的工作效率已经取得了明显提高,但是内镜中心的同志们坚持持续改进,将继续深化流程管理,努力提高内镜诊疗的数量和质量,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高效、更加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宣传科)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胸口下方闷堵有压迫感是什么原因
龚新宇
回答: 胸口下方闷堵有压迫感可能与胃食管反流、心绞痛、肋间神经痛、焦虑症、胸膜炎等因素有关。该症状通常表现为胸骨后或心前区不适,可能伴随反酸、心悸、呼吸短促等表现。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遵医嘱治疗。 1、胃食管反流 胃酸反流刺激食管黏膜可能引起胸骨后烧灼感和闷堵感,常与饱餐后平卧或弯腰相关。发病可能与食管下括约肌松弛、胃内压增高等因素有关。可遵医嘱使用铝碳酸镁咀嚼片、雷贝拉唑钠肠溶片、莫沙必利片等药物缓解症状,同时需避免高脂饮食和睡前进食。 2、心绞痛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可能导致心前区压迫性闷痛,疼痛可放射至左肩或下颌。发病与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痉挛等因素相关,常因劳累或情绪激动诱发。需立即休息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长期治疗可选用阿托伐他汀钙片、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等,但须严格遵循心血管专科医师指导。 3、肋间神经痛 胸椎退变或病毒感染可能引发沿肋间神经分布的刺痛或闷胀感,咳嗽或转身时症状加重。发病可能与带状疱疹、胸椎关节紊乱有关。可尝试局部热敷,疼痛明显时遵医嘱使用普瑞巴林胶囊、甲钴胺片或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同时需避免剧烈胸廓运动。 4、焦虑症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可能产生心前区压迫感伴呼吸不畅,症状多与情绪波动相关。发病机制涉及5-羟色胺系统异常,常伴随过度换气或手足麻木。心理治疗基础上可遵医嘱使用盐酸帕罗西汀片、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等抗焦虑治疗,日常建议进行深呼吸训练。 5、胸膜炎 胸膜炎症刺激可能引起呼吸相关性胸痛及闷堵感,深呼吸时症状加剧。发病多与肺部感染、结核或自身免疫疾病相关。需完善胸部影像学检查,细菌感染时可使用头孢呋辛酯片、左氧氟沙星片等抗生素,结核性胸膜炎需规范抗结核治疗。 出现持续性胸闷压迫感应避免剧烈活动,保持安静体位,监测血压和心率变化。建议记录症状发作的诱因、持续时间及缓解方式,就诊时向医生详细描述。日常需控制咖啡因摄入,规律作息,肥胖者应减轻体重。若伴随冷汗、晕厥或放射痛需急诊处理,排除急性冠脉综合征等危重症。 龚新宇副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