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老年医学科 (共5位医生)

科室简介
老年医学科(保健科),创科于1986年9月,建科初始以本地区在职和离退休干部的医疗和保健为中心任务,为了更好的适应我国老龄化形式的快速发展,以及医疗形式的转变,于2003年始逐步向老年病方向转型,面向鲁北地区广大老年病人开放床位,热诚为老年病人解除病痛,在高龄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近5年来,抢救老年危重症患者200余例,成功进行心肺脑复苏 17例,在鲁北地区老年疾病的诊治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老年医学科在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的同时,科室也得到不断的发展壮大,目前是鲁北地区唯一一家集老年疾病预防、治疗及康复为一体的综合性科室。科室拥有高级职称专业人员8人,中级职称人员12人,其中医学博士1人,医学硕士8人。病房拥有床位40 张,并开设特需病房(VIP)、重症监护病房、治疗室及康复活动室等,配备心脏除颤仪、心电监护仪、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监测仪、静脉气压治疗仪等各种医疗先进设备。
  老年医学科内拥有一批医德高尚、技术精湛、专门从事老年医学研究的医学专家及专业护理人员,医护人员能熟练掌握各种老年疾病的特点,特别在老年心、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病、冠心病、高脂血症、脑血栓、老年痴呆等)、老年内分泌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疾病)、老年消化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等多种老年疾病的诊疗、护理、康复、预防,以及抗衰老、疾病康复等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深受广大老年病人的信任和拥戴。
  老年医学科全科人员始终重视科研工作,努力开展新技术、新项目,进一步促进了医疗质量的提高,取得了大批科研成果,其中主编及参编著作10 余部,发表论文50余篇,获省厅级及滨州医学院科技进步奖10余项,目前承担着国家及省厅级科研任务3项。在完成医疗、科研工作的同时,科室注重人才队伍的建设以及青年医师的培养,每年委派科室人员外出进修学习,并聘请国内外老年医学专家来院授课、指导。此外,还承担着鲁北地区全科医师培训任务和滨州医学院《老年病学》、《老年护理学》、《诊断学》的教学及临床见习、实习任务,医护人员认真备课、带教,受到广大学生的一致好评。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黄河三角洲中毒与急救学术研讨会在我院成功举办

  8月16日,由我院承办的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黄河三角洲急救与中毒学术研讨会》在滨州举行。副院长李建民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省内各地医院正式代表及列席代表20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邀请山东省立医院中毒与职业病科主任王海石教授、山东省立医院门诊部副主任兼急救中心副主任刘东兴教授、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史继学教授到会作精彩讲座。我院急诊科主任邱建清教授、副主任吕毅教授,滨州市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李永强教授等专家、教授在大会上就急诊科急危重症病人的诊治及发病机制等方面的新进展作了精彩报告和交流。与会代表就急危重症病人抢救中遇到的热点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本次学习班的举办,对提高鲁北地区急诊科急危重症病人的诊治水平和救治理念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产后盆底肌修复有必要做吗
冷启刚
回答: 产后盆底肌修复通常是有必要做的,有助于预防或改善盆底功能障碍。盆底肌修复主要针对产后盆底肌松弛、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等问题,可通过凯格尔运动、电刺激治疗、生物反馈治疗等方式进行干预。 产后盆底肌因妊娠和分娩过程受到牵拉或损伤,可能导致肌力下降。轻度松弛表现为咳嗽或打喷嚏时漏尿,中度可能出现排尿困难或性生活不适,重度可能伴随子宫脱垂。凯格尔运动通过自主收缩盆底肌增强肌力,适合产后早期居家练习。电刺激治疗利用电流刺激肌肉收缩,适用于自主训练效果不佳者。生物反馈治疗结合设备监测帮助准确掌握发力方式,适合协调性差的人群。 少数产妇若无明显症状且盆底肌评估正常,可暂不干预。但高龄分娩、多胎妊娠、产程过长或胎儿体重过大者,即使无症状也建议预防性修复。未及时修复可能加重盆腔器官下垂风险,影响排便功能或慢性盆腔疼痛。产后42天复查时应接受专业评估,根据肌力分级制定个体化方案。 产后半年内是盆底肌修复黄金期,建议结合有氧运动避免久坐久站。日常可减少提重物、控制慢性咳嗽等腹压增加行为,同时摄入富含胶原蛋白的食物促进组织修复。若出现持续漏尿或下坠感应及时就医,避免发展为顽固性盆底疾病。 冷启刚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