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立医院

检验科 (共5位医生)

科室简介

威海市立医院检验科是一个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临床实验室,也是威海市临床检验中心挂靠单位,已占据了威海地区本专业的龙头地位。科室已开展常规和特种检测项目数百项,除了完成威海市立医院和其他医院送检标本的分析外,还负责威海地区各级医院检验科的室内和室间质量控制。

检验科配备了各种国际一流的大型自动化检验仪器,如HITACHI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两个模块)、UF100型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UF1000型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DADE全自动细菌鉴定仪、DADE全自动特种蛋白仪、DADE全自动急诊生化分析仪、ABI7000荧光PCR分析仪、STAGO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和四台SYSMEX系列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等。引进了实验室信息系统(LabInformationSystem,LIS),提高了实验室自动化、智能化和人性化管理。

检验科目前共有专业技术人员25人,其中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13人。硕士研究生4人,在读硕士研究生2人。共设有9个专业组:生化组、血液学组、血清学组、基因诊断组、微生物组、遗传组、艾滋病组、病房化验室组、门诊化验室组,各组又根据专业特点设有了不同的亚方向。

检验科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规章制度及各种SOP文件,成立了质量管理小组及内审小组,并通过了ISO9001质量认证。每年参加卫生部及山东省临检中心室间质评,成绩优异。近几年连续获得山东省卫生厅省临检中心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奖。

检验科独立和合作承担了国家级、省级和市科技局数项科研计划,完成了科研项目数十余项。其中独立完成的《细菌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提出了银屑病(牛皮癣)发病机制的新观点和完整理论体系并应用到临床,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各项指标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参加了卫生部科技攻关项目子课题《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乳腺癌HER-2/neu基因扩增的临床应用研究》,同时正在协助本院妇科完成《万人妇女宫颈筛查》科研项目。近几年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在国际、国家级及省级杂志上共发表论文数百篇。

检验科拥有大连医科大学“临床检验诊断学”全国统招硕士点1个,已培养了硕士研究生1名。每年接收大连医科大学、青岛大学、泰安医学院、滨州医学院、莱阳卫校等实习学生数十余人。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威海市立医院血细胞分离机在临床的应用

治疗性血细胞单采术(therapeutic cytapheresis)是一种新的医疗技术,它通过血细胞分离机对患者体内异常增高的血细胞或病理性成分选择性去除或分离,从而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利用血细胞分离机进行血液成分单采,具有分离速度快、体外循环血量少、血容量无明显变化等特点, 而且血细胞分离机具有血浆流速比可调性, 治疗中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血浆流速进行调节, 做到出入平衡, 避免不良反应。采集过程使用一次性密闭式管道可防止分离过程的污染, 更为安全可靠。 2013年初,威海市立医院输血科引进我市第一台用于血液治疗的血细胞分离机——费森尤斯卡比血细胞分离机,并于2013年6月25日成功开展第一例血细胞分离治疗(白细胞单采术)。目前,输血科共完成细胞单采术53人次,其中红细胞采集术11例次,白细胞采集术18例次,血浆置换24例次。 1、 红细胞单采术主要应用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 尤其适用于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妊娠及老年有高危血栓形成者。利用血细胞分离机将患者血液中的病理性红细胞分离和祛除出去, 以减少该成分对患者的致病影响, 减轻患者疾病负荷,该办法具有安全可靠的特点,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缓解患者病情,减轻了患者痛苦,大大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2、白细胞单采术适用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对于白血病患者,化疗药物有降低免疫力、致畸、致突变等副作用,而采用白细胞单采术后再结合药物治疗,能够更快、更好的控制病情,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截至目前,市立医院输血科开展白细胞采集术18例,疗程显著,毒副作用小。 3、血浆置换能够清除不易被血液透析和血液滤过所清除的药物、毒物或其他疾病因子,对同时伴有肝功能衰竭者可有效清除体内有毒代谢物,把细胞成分和所需补充的血清蛋白、新鲜血浆及平衡液等输回体内,达到清除毒物的目的。该技术对神经系统疾病、肾脏疾病、免疫性疾病及其他一些急危重疾病的疗效显著,能迅速缓解症状,这是药物在短时间内很难达到的。特别是针对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浆置换是治疗该病的唯一方法。目前,科室开展血浆置换24人次,其中包括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急性中毒、肝癌晚期胆系感染等,均取得了显著疗效。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高血压持续不降的原因
高云
回答: 高血压持续不降可能与遗传因素、不良生活习惯、药物依从性差、继发性高血压未确诊或合并其他慢性疾病有关。长期血压控制不佳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需及时排查原因并调整治疗方案。 1、遗传因素 原发性高血压具有家族聚集性,若父母双方均有高血压病史,子女患病概率显著升高。这类患者可能存在钠敏感性增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异常等遗传缺陷,导致血管持续收缩。建议通过基因检测明确风险,日常需严格限盐并定期监测血压。 2、不良生活习惯 高钠饮食、酗酒、吸烟及缺乏运动均可导致血压难以控制。每日钠摄入量超过5克会加重水钠潴留,酒精会损伤血管内皮功能,尼古丁则引起血管痉挛。需逐步将食盐量降至3-5克/日,戒断烟酒,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3、用药不规范 漏服降压药或自行调整剂量是常见原因。部分患者因担心药物副作用间断服用钙拮抗剂如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或擅自停用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如缬沙坦胶囊。需使用分装药盒提醒服药,定期复查肝肾功能评估药物安全性。 4、继发性高血压 约10%难治性高血压由肾动脉狭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疾病引发。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会出现肾素活性异常升高,嗜铬细胞瘤则表现为阵发性血压骤升。需通过肾上腺CT、肾动脉造影等检查确诊,必要时行介入或腹腔镜手术。 5、合并代谢性疾病 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等会加重血管损伤。胰岛素抵抗可激活交感神经,尿酸结晶沉积会引发血管炎症反应。建议联合使用二甲双胍缓释片与非布司他片,同时控制血糖与尿酸水平,血压目标值应低于130/80mmHg。 高血压患者需每日早晚定时测量血压并记录,选择低脂高纤维饮食如燕麦、西蓝花等,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劳累。若调整生活方式后血压仍高于140/90mmHg持续1周,或出现头痛、视物模糊等症状,应立即到心血管内科就诊。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可能引发脑出血、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规范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 高云副主任医师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