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人民医院

呼吸内科 (共5位医生)

科室简介

呼吸内科创建于建院初期1992年,经过二十余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市呼吸系统疾病诊断治疗中心。科室共有医护人员25名,其中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3名,硕士研究生5名。拥有进口有创/无创呼吸机8台,奥林巴斯电子支气管镜2条,多导睡眠监测仪、进口大型肺功能仪、呼出气一氧化碳监测仪、血气分析仪、心电监护除颤仪等先进设备。

呼吸内科在诊断和治疗慢阻肺、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支气管哮喘、肺炎、肺结核、肺癌、肺栓塞、肺间质性疾病、呼吸衰竭、胸膜疾病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变态反应性疾病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得到病人及家属的认可。并在国家及省部级杂志上发表论文30余篇,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市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市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在全市范围率先开展了多项新技术并应用于临床。

1998年在全市率先开展了纤维支气管镜的检查及治疗工作,对一些不明原因的咯血,顽固性咳嗽、肺部肿块、声音嘶哑、肺部弥漫性病变,可直接观察气管、支气管粘膜及管腔变化,采用活检刷检等手段直接获得病理证据,达到明确诊断的目的,通过支气管镜对肺脓肿活检空洞冲洗及注药治疗加速了空洞的愈合,借助支气管镜对气管支气管内肿物通过电刀切除烧灼注药,安放支架等方法减轻气管狭窄程度,缓解憋气,为肿瘤进一步治疗创造机会。2000年开展了有创机械通气成功治疗了重症呼吸衰竭,尤其是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引起的重症呼吸衰竭,肺性脑病昏迷患者,并通过开展无创通气对轻中度呼吸衰竭病人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引进了多导睡眠监测仪,是目前国内技术领先的设备,此仪器在全夜睡眠过程中连续地同步地监测脑电、血压、眼动、肌电、口鼻气流、鼾声、胸式呼吸、腹式呼吸、血率饱和度、心电、心率等十余项指标,并可连接CPAP呼吸机测量气道压力,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进行准确诊断和治疗。

2011年在我市率先开展了内科胸腔镜技术,对胸膜疾病可达到准确的病理、细胞学诊断,为这类疾病得到有效治疗提供可靠依据。2012年引进了大型肺功能检测仪,对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间质性肺病、支气管哮喘病情评估和治疗效果的评价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并对胸腹部手术的可行性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在张德勇主任的带领下,这个科室已经成为专业技术精湛,服务理念先进的优秀呼吸内科团队,他们将以一流的技术和热情服务于患者,报效社会。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CT室联合多学科成功抢救过敏性休克一例

2014年8月8日15时08分一位行腹部CT增强检查的重症胰腺炎患者在检查结束后,于治疗室留观期间出现出汗、乏力症状,CT室主管护师刘宁发现后考虑患者发生造影剂过敏反应,立即启动造影剂过敏反应应急预案,给予吸氧、测血压、建立静脉通路并呼叫值班医师,值班医师给予地塞米松、肾上腺素等抗过敏药物,其余人员紧急电话通知岳学旺主任、急诊科、ICU及消化内科救助。过程中患者逐渐出现意识丧失、呼之不应、血压减低等休克症状,徐新生院长闻后立即赶往CT室与任爱农主任、吴凤婷主任、任国亮主任、周美辉主任及相关医护人员成立抢救小组并主持抢救工作,急查血常规、大生化、血糖等实验室指标,上监护,建立多路静脉通路,给予多巴胺、阿托品等药物,时间一分一秒过去,随着徐院长一条条抢救指令的下达及相关医护人员的有序执行,患者血压逐渐上升,心率逐渐恢复正常,待病情稳定后,转至ICU病房进一步观察治疗,周美辉主任事后积极安抚患者家属并沟通病情,患者了解病情后高度赞扬此次的抢救工作,当晚患者意识恢复。 此次抢救之所以成功取决于患者病情发现及时、医护人员到位及时,整个过程紧张有序、人员急救技术熟练,是我院急救培训成果的显著体现、是各科室建立健全应急预案的成果体现,更是我院创建三甲医院过程中的必然结果。 上一篇: 没有了!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肺炎患者的护理方法是什么
马晓斌
回答: 肺炎患者可通过保持呼吸道通畅、合理氧疗、规范用药、营养支持和环境管理等方式护理。肺炎通常由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引起,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 1、保持呼吸道通畅 协助患者取半卧位或侧卧位,鼓励其深呼吸及有效咳嗽排痰。痰液黏稠者可遵医嘱使用氨溴索口服溶液或乙酰半胱氨酸颗粒等祛痰药物,必要时配合雾化吸入治疗。避免使用镇静剂抑制咳嗽反射,对无力咳痰者需定时翻身拍背。 2、合理氧疗 血氧饱和度低于90%时需给予氧疗,采用鼻导管或面罩吸氧,氧流量控制在2-5升/分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炎患者应采用低浓度持续吸氧,氧疗期间密切监测呼吸频率和血氧变化,避免氧中毒。 3、规范用药 细菌性肺炎需遵医嘱足疗程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左氧氟沙星片等。病毒性肺炎可配合使用奥司他韦胶囊等抗病毒药物。发热超过38.5℃时可短期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退热,避免滥用糖皮质激素。 4、营养支持 提供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蒸蛋羹、鱼肉粥等,每日少量多餐。适当增加维生素C和锌的摄入,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进食时抬高床头30度,防止误吸,必要时可补充肠内营养粉剂。 5、环境管理 保持室内温度20-24℃,湿度50%-60%,每日通风2-3次。限制探视人数,患者佩戴口罩防止交叉感染。被褥衣物每日更换消毒,使用含氯消毒剂擦拭物体表面。密切监测体温、呼吸等生命体征变化。 肺炎恢复期应保持每日适量活动,如床边站立、慢步行走等,逐步增加活动量但避免劳累。注意观察痰液性状变化,若出现铁锈色痰或痰中带血需及时复诊。戒烟并避免二手烟暴露,寒冷季节注意保暖,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和流感疫苗可预防复发。保持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有助于稀释痰液,但心力衰竭患者需控制入量。 马晓斌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呼吸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