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人民医院

医院介绍 Hospital about us

基本资料

医院等级:三级甲等

医院类型:综合医院

医院性质:公立

医院医保:

特色科室:

预约挂号
医院介绍

东营市人民医院于1992年5月1日正式开诊,经过2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现已成为黄河三角洲地区一家集医疗、教学、科研、急救、预防、保健、养老为一体的现代化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11年7月5日,东营市人民政府与山东省立医院(集团)合作共建共管东营市人民医院。目前,医院包括总院、市立儿童医院、北院区(健康体检中心)和老年乐园四部分,建筑面积25万余平方米,固定资产13.57亿元,开放床位1700余张,年门诊量130万余人次,出院病人6.7万余人次,手术2.4万余台次。现有职工23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330人,中级职称850人,博士、硕士研究生54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1人,省、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1人,黄河口医学领军人才34人。拥有德国西门子Flash双源CT、美国GE64排128层容积VCT、飞利浦3.0T磁共振、美国瓦里安高能直线加速器、GE和飞利浦原装进口数字减影血管造影X线机、德国西门子数字平板胃肠X线机、奥林巴斯290消化内镜系统以及STORZ高端腹腔镜系统等50万元以上高端大型医疗设备100余台件,医学装备总值达到4.2亿元。医院形成“西侧儿童医院、中间医院主体,东侧老年乐园”的“一体两翼”典范式医疗建筑格局,广大人民群众的就医条件实现了质的飞跃。骨科为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学科,肿瘤科、皮肤科为山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康复医学科为山东省“十三五”中医药重点专科建设单位,病理科、心血管内科、肿瘤科、急诊科、乳腺甲状腺外科、消化内科、血管外科、新生儿科、磁共振技术与诊断学等学科为东营市医药卫生重点学科,神经内科、妇科、儿科等7个科室为东营市临床重点专科,检验科临床生物化学实验室为东营市重点实验室,临床血液学实验室为东营市医药卫生重点实验室。东营市急救中心、东营市危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东营市急危重症新生儿救治中心、东营市乳腺疾病诊疗中心、东营市骨关节疾病诊疗中心、东营市消化内镜中心、东营康复中心、东营市医学检验中心、东营市病理会诊中心、东营市艾滋病诊疗中心设在我院。市心血管介入质控中心、市神经内科质控中心、市消化内镜质控中心、市肿瘤质控中心、市药事质控中心、市口腔质控中心、市医学影像质控中心、市护理质控中心、市高压氧质控中心、市中医药质控中心、门诊质控中心、急诊质控中心、儿科质控中心等多家医疗质控中心挂靠我院,山东省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夫精人工授精”技术于2019年6月正式运行,是目前东营市唯一一家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医疗机构。已有333余项科研成果通过省、市级鉴定,其中140项获得省、市级科技进步奖;获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5项,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立项22项。在SCI、中华及省级以上杂志发表论文2455余篇,获国家级专利455余项。医院是滨州医学院非隶属附属医院、山东省新疆医学人才培训基地、全国肿瘤病理远程会诊及网络质控试点单位,先后被授予“全国文明单位”、“全国诚信示范医院”、“全国改善医疗服务创新医院”、“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山东省优质服务单位”、“山东省医院文化建设先进集体”、“中国医疗机构公信力示范单位”、“山东省德耀齐鲁道德示范基地”等多项荣誉称号。

医院动态

更多 >

CT室联合多学科成功抢救过敏性休克一例

2014年8月8日15时08分一位行腹部CT增强检查的重症胰腺炎患者在检查结束后,于治疗室留观期间出现出汗、乏力症状,CT室主管护师刘宁发现后考虑患者发生造影剂过敏反应,立即启动造影剂过敏反应应急预案,给予吸氧、测血压、建立静脉通路并呼叫值班医师,值班医师给予地塞米松、肾上腺素等抗过敏药物,其余人员紧急电话通知岳学旺主任、急诊科、ICU及消化内科救助。过程中患者逐渐出现意识丧失、呼之不应、血压减低等休克症状,徐新生院长闻后立即赶往CT室与任爱农主任、吴凤婷主任、任国亮主任、周美辉主任及相关医护人员成立抢救小组并主持抢救工作,急查血常规、大生化、血糖等实验室指标,上监护,建立多路静脉通路,给予多巴胺、阿托品等药物,时间一分一秒过去,随着徐院长一条条抢救指令的下达及相关医护人员的有序执行,患者血压逐渐上升,心率逐渐恢复正常,待病情稳定后,转至ICU病房进一步观察治疗,周美辉主任事后积极安抚患者家属并沟通病情,患者了解病情后高度赞扬此次的抢救工作,当晚患者意识恢复。 此次抢救之所以成功取决于患者病情发现及时、医护人员到位及时,整个过程紧张有序、人员急救技术熟练,是我院急救培训成果的显著体现、是各科室建立健全应急预案的成果体现,更是我院创建三甲医院过程中的必然结果。 上一篇: 没有了!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肺炎患者的护理方法是什么
马晓斌
回答: 肺炎患者可通过保持呼吸道通畅、合理氧疗、规范用药、营养支持和环境管理等方式护理。肺炎通常由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引起,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 1、保持呼吸道通畅 协助患者取半卧位或侧卧位,鼓励其深呼吸及有效咳嗽排痰。痰液黏稠者可遵医嘱使用氨溴索口服溶液或乙酰半胱氨酸颗粒等祛痰药物,必要时配合雾化吸入治疗。避免使用镇静剂抑制咳嗽反射,对无力咳痰者需定时翻身拍背。 2、合理氧疗 血氧饱和度低于90%时需给予氧疗,采用鼻导管或面罩吸氧,氧流量控制在2-5升/分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炎患者应采用低浓度持续吸氧,氧疗期间密切监测呼吸频率和血氧变化,避免氧中毒。 3、规范用药 细菌性肺炎需遵医嘱足疗程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左氧氟沙星片等。病毒性肺炎可配合使用奥司他韦胶囊等抗病毒药物。发热超过38.5℃时可短期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退热,避免滥用糖皮质激素。 4、营养支持 提供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蒸蛋羹、鱼肉粥等,每日少量多餐。适当增加维生素C和锌的摄入,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进食时抬高床头30度,防止误吸,必要时可补充肠内营养粉剂。 5、环境管理 保持室内温度20-24℃,湿度50%-60%,每日通风2-3次。限制探视人数,患者佩戴口罩防止交叉感染。被褥衣物每日更换消毒,使用含氯消毒剂擦拭物体表面。密切监测体温、呼吸等生命体征变化。 肺炎恢复期应保持每日适量活动,如床边站立、慢步行走等,逐步增加活动量但避免劳累。注意观察痰液性状变化,若出现铁锈色痰或痰中带血需及时复诊。戒烟并避免二手烟暴露,寒冷季节注意保暖,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和流感疫苗可预防复发。保持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有助于稀释痰液,但心力衰竭患者需控制入量。 马晓斌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呼吸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