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县中医院

心内科 (共6位医生)

科室简介
莒县中医院心内一科,为日照市重点专科建设单位。现有医护人员16名,开放床位30张,其中CCU病房3张。主治冠心病、高血压病、心肌梗死、心绞痛、风心病、肺心病、心肌炎、心肌病、心力衰竭、心率失常及周围血管疾病等各种心血管疾病。科室配备有心脏远程监护系统、多床位中心监护系统、多功能床位监护仪、心脏监护除颤仪、心电图机、动态心电图机等先进的诊疗设备。
  心内科开展了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心脏电复律、心包穿刺术等多种心血管疾病诊疗技术。对心血管内科的高血压病、冠心病、心绞痛、心力衰竭和心率失常等常见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急症、严重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病急症有较高的抢救成功率;积极推行高血压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积极控制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明显减少心、脑、肾血管并发症;注意保护心肌、逆转心肌重塑,使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寿命显著延长;规范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积极推行心肌梗死的二级预防,显著控制了再心肌梗死及梗死后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对心肌炎、心肌病及周围血管疾病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心内科开展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等多种心脏病介入治疗技术。使药物治疗无明显疗效的患者达到治愈或根治的效果,挽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心内科成立了高血压病研究所,积极推行高血压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向患者提供治疗高血压的有关资料,用新理论指导患者治疗高血压及其并发症,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进行网络联系、随访。
  心内科与山东大学、北京大学附属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等多家医院心内科,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确保疑难、危重心脏病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断与治疗。
  心内科全体医护人员决心以一流的技术、一流的设备、一流的医德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为全县人民的健康作出更大的贡献。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新门诊病房综合大楼投入使用 外科及门诊系列科室搬入“新家”

近日,我院新门诊病房综合大楼搬迁计划所涉及的外科系统临床科室及全部门诊顺利完成了搬迁,并开始了正常的医疗工作,新大楼正式投入使用。 7月1日早晨,喜庆的爆竹声,拉开了科室搬迁的帷幕。搬迁前夕,医院领导高度重视,多次组织召开搬迁动员协调会,确立了分批搬迁、安全有序、责任到人的原则,要求各科室充分准备,听从指挥,保障病人安全,全力确保搬迁期间医疗、护理工作的正常运行。各搬迁科室在医院制定的新病房大楼整体搬迁方案基础上,根据各自科室的具体情况,设计搬迁方案和应急预案,将病人安全作为首要条件,尽可能减少对患者造成的影响。医生、护士提前进入新大楼熟悉环境,整理物品;提前与患者沟通,使患者明白搬迁后不会影响治疗,让病人有安全感。其间,各临床、职能部门密切配合,为搬迁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便利和保障。 目前,新搬入的科室运行良好,新大楼、新设施、新环境,受到了职工及患者的一致好评。“新大楼走廊宽敞、病房温馨、环境整洁、设计人性化,越看越舒服”,这是医护人员听见患者、家属说得最多的赞美词。 我院新门诊病房综合大楼建设项目是全县2012年度十件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新门诊病房综合大楼占地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9792平方米,设计主楼地上9层,地下1层,裙楼7层,开设病床300张,集门、急诊、医技、住院功能于一体。该工程于2012年2月开工建设,2012年11月16日大楼封顶。新大楼正式启用后,我院的编制床位数达到了800张,最大限度地缓解了病人住院床位紧张的压力,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群众的就医环境和就医条件,住院环境、医疗条件将实现新的飞跃。 新门诊病房综合大楼布局科学、结构合理、设施先进、功能齐全,按照使用方便化、分区科学化、流程最优化的理念对住院区域进行划分。地下一层为停车场;地上一层主要用于办理出、入院手续及提供配套服务;二层为门诊、医学检验科、彩超、心电图、脑电图室等医技辅助检查科室;三层为病理科、手术室、ICU(重症医学科);五层为产科;六层至九层为骨伤科、妇科、外一科、外二科、外三科、外四科等科室标准病房。该门诊病房综合大楼的投入使用,为满足老百姓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创造了一个方便、快捷、舒适、有序的候诊住院环境,对改善群众就医环境、推进我县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更好地保障全县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羊水变少是什么原因
冷启刚
回答: 羊水变少可能由胎盘功能减退、胎儿泌尿系统异常、胎膜早破、母体脱水或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原因引起。羊水过少通常表现为宫高腹围增长缓慢、胎动减少或胎心异常,需通过超声检查确诊。 1、胎盘功能减退 胎盘功能减退可能导致胎儿供血不足,减少胎儿尿液生成,从而引起羊水减少。这种情况多见于妊娠晚期或过期妊娠,常伴随胎儿生长受限。治疗需加强胎儿监护,必要时提前终止妊娠,可遵医嘱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改善胎盘循环。 2、胎儿泌尿系统异常 胎儿先天性肾缺如、多囊肾或尿道梗阻等泌尿系统异常会导致尿液生成减少,直接影响羊水量。超声检查可见胎儿双肾发育异常或膀胱不充盈。确诊后需根据畸形程度决定继续妊娠或终止,严重者可考虑胎儿宫内手术治疗。 3、胎膜早破 未足月胎膜早破会造成羊水持续外漏,导致羊水量急剧减少。孕妇可能感到阴道突然流液,PH试纸检测呈碱性。需立即卧床并抬高臀部,预防感染可使用头孢克肟分散片,同时监测感染指标和胎儿情况。 4、母体脱水 孕妇长期饮水不足、严重呕吐或腹泻会引起血容量不足,导致胎盘灌注减少和羊水生成下降。表现为口渴、尿量减少和皮肤弹性差。可通过静脉补液纠正,日常需保证每日2000毫升饮水,必要时口服补液盐散。 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妊娠期高血压或子痫前期会引起全身小动脉痉挛,导致胎盘血流灌注不足,继而引发羊水过少。常伴有血压升高、蛋白尿和水肿。治疗需控制血压,可选用拉贝洛尔片,严重者需及时终止妊娠。 孕妇发现羊水减少时应增加左侧卧位休息,每日饮水不少于2000毫升,避免剧烈运动。定期进行胎心监护和超声检查,监测羊水指数变化。若出现胎动明显减少、阴道流液或腹痛等症状需立即就医。饮食上可适量增加优质蛋白和富含维生素食物,如鸡蛋、瘦肉和西蓝花,避免高盐饮食。妊娠晚期可遵医嘱进行羊膜腔灌注等治疗。 冷启刚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