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县中医院

口腔科 (共1位医生)

科室简介

莒县中医医院口腔科成立于1993年,经过20余年的发展,现已发展成为集口腔诊疗、教学、预防为一体的综合性科室。科室目前拥有口腔医师8名,现代口腔综合治疗椅三台,无痛牙周治疗机一台,有口腔门诊和病房,均配备有高温高压消毒柜和空气消毒机。主要开展口腔内科、口腔颌面外科、口腔修复及口腔正畸方面的诊疗。诊疗范围如下:

口腔内科:主要诊治各种牙体牙髓病(俗称“虫牙”)、牙周病、口腔黏膜病及儿童牙病。通过使用进口高档3M光固化树脂材料及3M玻璃离子材料对各种牙体缺损进行美容修复;引用了现代化根管治疗理念,通过使用根管测量仪对牙髓病及根尖部疾病进行完善彻底的治疗;使用先进的无痛牙周治疗机对中重度牙周病患者进行无痛龈下刮治,解除了广大患者牙周治疗的痛苦;开展了年轻恒牙根尖诱导形成术等最新业务。

口腔修复:开展了前牙全瓷冠、烤瓷冠美容修复、后牙冠、固定桥及可摘局部义齿、全口义齿的功能修复。随着近年来口腔材料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中高档义齿

越来越为广大患者所接受,科室开展了钴铬合金、钛合金、纯钛烤瓷以及全瓷冠、水晶氧化锆全瓷冠、泽康全瓷冠、铸造桩、玻璃纤维桩等义齿修复项目。

口腔正畸:针对青少年及成人错(牙合)畸形、牙列不齐,开展了活动矫治器技术、固定矫治直丝弓技术及功能性矫治技术。

口腔颌面外科:开展拔牙,唇、舌系带修整,颌面部肿物(粉瘤、血管瘤、粘液腺囊肿、颌骨囊肿等)的手术切除。口腔科病房主要开展颌面部外伤、颌骨骨折、面颈部肿物(腮腺混合瘤、淋巴管瘤、颌下腺瘤、甲舌囊肿等肿瘤)的手术治疗。科室于2014年2月份再植一位脱位离体牙的患者,再植成功,填补了口腔科“离体牙再植术”的空白。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新门诊病房综合大楼投入使用 外科及门诊系列科室搬入“新家”

近日,我院新门诊病房综合大楼搬迁计划所涉及的外科系统临床科室及全部门诊顺利完成了搬迁,并开始了正常的医疗工作,新大楼正式投入使用。 7月1日早晨,喜庆的爆竹声,拉开了科室搬迁的帷幕。搬迁前夕,医院领导高度重视,多次组织召开搬迁动员协调会,确立了分批搬迁、安全有序、责任到人的原则,要求各科室充分准备,听从指挥,保障病人安全,全力确保搬迁期间医疗、护理工作的正常运行。各搬迁科室在医院制定的新病房大楼整体搬迁方案基础上,根据各自科室的具体情况,设计搬迁方案和应急预案,将病人安全作为首要条件,尽可能减少对患者造成的影响。医生、护士提前进入新大楼熟悉环境,整理物品;提前与患者沟通,使患者明白搬迁后不会影响治疗,让病人有安全感。其间,各临床、职能部门密切配合,为搬迁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便利和保障。 目前,新搬入的科室运行良好,新大楼、新设施、新环境,受到了职工及患者的一致好评。“新大楼走廊宽敞、病房温馨、环境整洁、设计人性化,越看越舒服”,这是医护人员听见患者、家属说得最多的赞美词。 我院新门诊病房综合大楼建设项目是全县2012年度十件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新门诊病房综合大楼占地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9792平方米,设计主楼地上9层,地下1层,裙楼7层,开设病床300张,集门、急诊、医技、住院功能于一体。该工程于2012年2月开工建设,2012年11月16日大楼封顶。新大楼正式启用后,我院的编制床位数达到了800张,最大限度地缓解了病人住院床位紧张的压力,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群众的就医环境和就医条件,住院环境、医疗条件将实现新的飞跃。 新门诊病房综合大楼布局科学、结构合理、设施先进、功能齐全,按照使用方便化、分区科学化、流程最优化的理念对住院区域进行划分。地下一层为停车场;地上一层主要用于办理出、入院手续及提供配套服务;二层为门诊、医学检验科、彩超、心电图、脑电图室等医技辅助检查科室;三层为病理科、手术室、ICU(重症医学科);五层为产科;六层至九层为骨伤科、妇科、外一科、外二科、外三科、外四科等科室标准病房。该门诊病房综合大楼的投入使用,为满足老百姓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创造了一个方便、快捷、舒适、有序的候诊住院环境,对改善群众就医环境、推进我县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更好地保障全县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小孩子反复发烧是什么原因
周小凤
回答: 小孩子反复发烧可能与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免疫系统异常、中暑、川崎病等因素有关。反复发烧通常表现为体温波动超过3天,伴随食欲减退或精神萎靡等症状。建议家长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悬液、布洛芬混悬滴剂等药物,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 1、病毒感染 呼吸道合胞病毒或流感病毒等感染是儿童反复发烧的常见原因,可能伴随咳嗽、流涕等症状。病毒感染具有自限性,需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适当补充水分。若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辅助退热,同时观察是否出现皮疹或脱水表现。 2、细菌感染 中耳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等细菌感染会导致持续性发热,可能伴有耳痛、呼吸急促等表现。确诊需通过血常规或病原学检查,医生可能开具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头孢克洛颗粒等抗生素。家长需注意完整用药疗程,避免耐药性产生。 3、免疫系统异常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引起周期性发热,通常伴随关节肿胀或晨僵。此类情况需进行抗核抗体检测,治疗需联合使用萘普生钠片等非甾体抗炎药。日常需避免剧烈运动,定期监测体温和关节症状变化。 4、中暑 高温环境下长时间活动可能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异常,表现为反复低热伴头痛、恶心。应立即转移至阴凉处,用温水擦拭腋窝等部位物理降温。可口服补液盐散预防脱水,若6小时内未缓解需就医排除热射病可能。 5、川崎病 该血管炎性疾病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特征为持续5天以上高热伴草莓舌、淋巴结肿大。确诊需心脏彩超检查冠状动脉是否受累,治疗需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发病2周内是干预关键期,家长需密切监测心率变化。 家长应记录发热时间曲线和伴随症状,保持每日2000毫升饮水,选择米粥等易消化食物。体温上升期避免过度包裹,退热期及时更换汗湿衣物。恢复期可进行温水擦浴促进散热,但禁止酒精擦拭。若发热间隔缩短或出现抽搐、意识模糊等表现,须立即急诊处理。定期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疫苗有助于预防感染性发热。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