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县中医院

儿科 (共3位医生)

科室简介

莒县中医医院儿一科创建于1993年。设有普通儿科及新生儿监护室, 创建以来,科室规模、服务功能不断发展完善。经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医药学术地位不断提升,已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中医优势和中医特色鲜明的学科。目前已列为日照市 “十二五”重点专科建设单位,科室技术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合理,现有医护人员32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人,副高1人,中级4人,硕士研究生1人,主管护师5人,中高级职称人员均去省级以上医院专科进修学习一年以上。发表省级以上学术论文50余篇,获市、县级科研成果10余项。科室年门诊量达6000余人次,收住院病儿1500余人次,治愈好转率达98%以上。现已开放床位22张。配备有婴儿暖箱、婴儿蓝光箱、婴儿高压氧舱、呼吸机、输液泵、红外线抢救台、儿童心电监护仪、经皮胆红素测定仪、经皮给药腹泻治疗仪、微波治疗仪、超声雾化吸入器、中药雾化治疗仪等先进的医疗设备。

儿一科全体医护人员,积极探索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的先进治疗方法,以呼吸系统(哮喘、复感、咳嗽、鼻炎、肺炎、扁桃体炎)、消化系统(厌食、胃炎、腹痛、腹泻、便秘、口腔溃疡)、营养系统(佝偻病、贫血、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肥胖症、微量元素缺乏等)、内分泌系统(性早熟)及神经系统(癫痫、抽动症、多动症、自闭症等)疾病及杂病(长期发热等)为研究重点,以中医药治疗为主,开展中药穴位敷贴合离子导入技术治疗小儿肺系咳喘病;膏方疗法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和哮喘等病证;脐部敷贴疗法、刺四缝疗法治疗小儿厌食,中药灌肠退热、中药贴敷、中医手法按摩退热;针灸治疗小儿遗尿、脑瘫、多动症;穴位贴敷治疗小儿慢性咳嗽、哮喘、过敏性鼻炎;开展“冬病夏治”的“三伏贴”疗法,用以治疗和预防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久咳久喘、过敏性鼻炎等疾病的反复发作;经皮给药治疗小儿腹泻,微波治疗小儿肺炎等疗效显著,具有鲜明的中医治疗特色。新生儿病房能很好地开展新生儿呼吸机的管理、气管插管、气管胎粪吸引、肠道外静脉营养的应用及一整套新生儿常规管理方法,大大降低了新生儿的死亡率及病残率。尤其是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黄疸、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小儿顽固性肺炎心衰、病毒性脑炎、心肌炎、川崎病、小儿肾炎、肾病综合症、小儿癫痫、儿童哮喘等儿科疑难病症的方面,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而且费用低廉,深得广大患者好评。

儿一科全体医护人员将牢固树立“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的服务宗旨,坚持合理检查,合理用药,突出中医药在疾病诊治中的优势和重要地位,防治并重,坚持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确立自己的特色, 以精湛的艺术、高尚的的医德竭诚为莒县广大儿童的健康保驾护航!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新门诊病房综合大楼投入使用 外科及门诊系列科室搬入“新家”

近日,我院新门诊病房综合大楼搬迁计划所涉及的外科系统临床科室及全部门诊顺利完成了搬迁,并开始了正常的医疗工作,新大楼正式投入使用。 7月1日早晨,喜庆的爆竹声,拉开了科室搬迁的帷幕。搬迁前夕,医院领导高度重视,多次组织召开搬迁动员协调会,确立了分批搬迁、安全有序、责任到人的原则,要求各科室充分准备,听从指挥,保障病人安全,全力确保搬迁期间医疗、护理工作的正常运行。各搬迁科室在医院制定的新病房大楼整体搬迁方案基础上,根据各自科室的具体情况,设计搬迁方案和应急预案,将病人安全作为首要条件,尽可能减少对患者造成的影响。医生、护士提前进入新大楼熟悉环境,整理物品;提前与患者沟通,使患者明白搬迁后不会影响治疗,让病人有安全感。其间,各临床、职能部门密切配合,为搬迁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便利和保障。 目前,新搬入的科室运行良好,新大楼、新设施、新环境,受到了职工及患者的一致好评。“新大楼走廊宽敞、病房温馨、环境整洁、设计人性化,越看越舒服”,这是医护人员听见患者、家属说得最多的赞美词。 我院新门诊病房综合大楼建设项目是全县2012年度十件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新门诊病房综合大楼占地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9792平方米,设计主楼地上9层,地下1层,裙楼7层,开设病床300张,集门、急诊、医技、住院功能于一体。该工程于2012年2月开工建设,2012年11月16日大楼封顶。新大楼正式启用后,我院的编制床位数达到了800张,最大限度地缓解了病人住院床位紧张的压力,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群众的就医环境和就医条件,住院环境、医疗条件将实现新的飞跃。 新门诊病房综合大楼布局科学、结构合理、设施先进、功能齐全,按照使用方便化、分区科学化、流程最优化的理念对住院区域进行划分。地下一层为停车场;地上一层主要用于办理出、入院手续及提供配套服务;二层为门诊、医学检验科、彩超、心电图、脑电图室等医技辅助检查科室;三层为病理科、手术室、ICU(重症医学科);五层为产科;六层至九层为骨伤科、妇科、外一科、外二科、外三科、外四科等科室标准病房。该门诊病房综合大楼的投入使用,为满足老百姓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创造了一个方便、快捷、舒适、有序的候诊住院环境,对改善群众就医环境、推进我县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更好地保障全县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脑干出血怎么才能睁眼
邵自强
回答: 脑干出血患者能否睁眼取决于出血量和损伤程度,部分患者可通过康复训练、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恢复睁眼功能。脑干出血通常由高血压、血管畸形、外伤等因素引起,可能伴随意识障碍、肢体瘫痪等症状。 脑干出血后睁眼功能恢复与神经损伤程度密切相关。轻微出血患者可能在出血吸收后逐渐恢复睁眼能力,这类情况多见于出血量小于5毫升且未压迫动眼神经核团时。康复治疗包括视觉刺激训练、眼睑肌肉按摩和红外线理疗,配合使用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胞磷胆碱钠胶囊等神经营养药物有助于促进神经功能修复。患者需在发病后1-3个月内进行系统康复,期间保持角膜湿润防止干燥性角膜炎。 严重脑干出血导致长期昏迷的患者,睁眼恢复较为困难。当出血量超过10毫升或累及中脑网状结构时,可能造成持续性眼睑闭合。这类情况需要先通过血肿清除术或脑室引流术降低颅内压,术后使用甘露醇注射液减轻脑水肿。对于脑干功能严重受损者,可采用经颅磁刺激联合巴氯芬片治疗,改善上睑提肌张力。部分患者需要6个月以上的促醒治疗才可能恢复眨眼反射,完全自主睁眼概率较低。 脑干出血患者应保持头部抬高15-30度体位,定期清洁眼部分泌物。家属需每2小时帮助患者被动活动眼睑,使用玻璃酸钠滴眼液预防角膜溃疡。康复期建议在神经科医生指导下进行视觉追踪训练,从强光刺激逐步过渡到物体跟随练习。饮食上增加富含维生素B1的糙米、燕麦等食物,避免高盐饮食控制血压波动。若三个月后仍无睁眼反应,需复查头颅MRI评估脑干功能状态。 邵自强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