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县中医院

麻醉科 (共1位医生)

科室简介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新门诊病房综合大楼投入使用 外科及门诊系列科室搬入“新家”

近日,我院新门诊病房综合大楼搬迁计划所涉及的外科系统临床科室及全部门诊顺利完成了搬迁,并开始了正常的医疗工作,新大楼正式投入使用。 7月1日早晨,喜庆的爆竹声,拉开了科室搬迁的帷幕。搬迁前夕,医院领导高度重视,多次组织召开搬迁动员协调会,确立了分批搬迁、安全有序、责任到人的原则,要求各科室充分准备,听从指挥,保障病人安全,全力确保搬迁期间医疗、护理工作的正常运行。各搬迁科室在医院制定的新病房大楼整体搬迁方案基础上,根据各自科室的具体情况,设计搬迁方案和应急预案,将病人安全作为首要条件,尽可能减少对患者造成的影响。医生、护士提前进入新大楼熟悉环境,整理物品;提前与患者沟通,使患者明白搬迁后不会影响治疗,让病人有安全感。其间,各临床、职能部门密切配合,为搬迁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便利和保障。 目前,新搬入的科室运行良好,新大楼、新设施、新环境,受到了职工及患者的一致好评。“新大楼走廊宽敞、病房温馨、环境整洁、设计人性化,越看越舒服”,这是医护人员听见患者、家属说得最多的赞美词。 我院新门诊病房综合大楼建设项目是全县2012年度十件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新门诊病房综合大楼占地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9792平方米,设计主楼地上9层,地下1层,裙楼7层,开设病床300张,集门、急诊、医技、住院功能于一体。该工程于2012年2月开工建设,2012年11月16日大楼封顶。新大楼正式启用后,我院的编制床位数达到了800张,最大限度地缓解了病人住院床位紧张的压力,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群众的就医环境和就医条件,住院环境、医疗条件将实现新的飞跃。 新门诊病房综合大楼布局科学、结构合理、设施先进、功能齐全,按照使用方便化、分区科学化、流程最优化的理念对住院区域进行划分。地下一层为停车场;地上一层主要用于办理出、入院手续及提供配套服务;二层为门诊、医学检验科、彩超、心电图、脑电图室等医技辅助检查科室;三层为病理科、手术室、ICU(重症医学科);五层为产科;六层至九层为骨伤科、妇科、外一科、外二科、外三科、外四科等科室标准病房。该门诊病房综合大楼的投入使用,为满足老百姓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创造了一个方便、快捷、舒适、有序的候诊住院环境,对改善群众就医环境、推进我县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更好地保障全县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子宫切除手术并发症
曲中玉
回答: 子宫切除手术并发症主要有出血、感染、尿路损伤、肠管损伤、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子宫切除手术是妇科常见手术,适用于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术后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需密切观察并积极处理。 1、出血 子宫切除手术中或术后可能出现出血,术中出血多与手术操作有关,术后出血可能与血管结扎不牢固或凝血功能障碍有关。出血量较大时可导致休克,需及时输血或再次手术止血。术后应密切观察阴道出血量及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可遵医嘱使用氨甲环酸注射液、酚磺乙胺注射液等止血药物。 2、感染 子宫切除术后可能发生切口感染、盆腔感染或泌尿系统感染,表现为发热、切口红肿渗液、下腹痛等症状。感染多由术中污染或术后护理不当引起。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呋辛钠注射液、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可降低感染风险。术后保持切口清洁干燥,遵医嘱按时换药,出现感染症状及时就医。 3、尿路损伤 子宫与膀胱、输尿管解剖关系密切,手术中可能误伤膀胱或输尿管,导致尿瘘或排尿困难。术中精细操作可降低损伤风险,一旦发生需及时修补。术后出现尿频、尿急、尿痛或尿失禁等症状时应及时检查,可进行膀胱训练或遵医嘱使用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琥珀酸索利那新片等药物改善症状。 4、肠管损伤 子宫与直肠相邻,手术中可能损伤肠管,导致肠瘘或肠梗阻。术中仔细分离可避免损伤,一旦发生需及时修补。术后出现腹胀、排便困难或肛门停止等症状时应警惕肠管损伤,需禁食并就医处理。可遵医嘱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多潘立酮片等药物缓解症状。 5、深静脉血栓形成 子宫切除术后卧床可能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高龄、肥胖、长期卧床者风险较高。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穿弹力袜可预防血栓形成。确诊后可遵医嘱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华法林钠片等抗凝药物。 子宫切除术后应保持切口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术后1-2个月内禁止性生活。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摄入优质蛋白和维生素,促进切口愈合。适当进行盆底肌锻炼,预防盆底功能障碍。定期复查,出现发热、异常阴道出血、持续排尿排便异常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保持良好心态,避免焦虑情绪影响恢复。 曲中玉副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