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肾内科 (共15位医生)

科室简介

肾内科成立于1993年,是省级大医院中成立最早的肾脏病学科。在科主任李荣山教授的带领下.科室蓬勃发展,医疗技术队伍力量不断壮大,为科室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在各级主管部门支持和科室全体同仁的努力下,已成为省内肾脏病领域的领头羊,为山西省肾脏病研究所,山西省肾脏病质控中心,医院内重点学科,已评审山西省重点专科(末公布),并争取建设成为国家级重点科室,是山西省第一个内科学肾脏病专业博士学位授权学科(目前为肾脏病专业唯一的招生单位)及博士后工作站。目前肾内科开放床位60张。医护人员共65人。其中医师队伍25人,护理队伍40人。医师队伍中,30岁以下人员有2人(8%);30岁~50岁人员有23人(92%);护理队伍中,30岁以下人员有29人(72.5%),30岁一50岁人员有11人(27.5%),医护队伍年龄结构合理,能满足科室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科室发展的过程中,科室支持中青年医师继续学习深造。目前在医师队伍中,博士学位14人,硕士学位9人。研究生学历人员占92%;护理队伍的学历结构也在不断提升,本科学历21人,专科学历19人。在25名医师队伍中,高级职称人员9人(36%),中级职称10人(40%),初级职称6人(24%)。近年来在肾内科各级人员的努力下,临床、教学和科研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06年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2007年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三等奖1项,2008年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山西省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009年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2011年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山西省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近3年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项,卫生部重大子课题1项,十二五支撑项目1项,国际合作项目1项,省级科研项目20项,国家、省市政府、医科大学及医院共计投入11981万元。

肾内科设有门诊、病房、肾脏病理、血液净化中心和实验室五个部门。在各部门通力协作下,肾内科整体综合实力得到不断提升,在全省的影响不断扩大,接受来自全省各地乃至其他省市的疑难重症肾脏病患者进行临床、病理(包括超微病理)的诊断及治疗。先后开展了卫生部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病例信息实时在线登记,登记资料完整。开展经皮穿刺肾组织活检术、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及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液灌流、CRRT等各种血液净化技术。常规开展指甲肌酐测定、肾小球系列、肾小管系列、iPTH、铁系列、尿蛋白定量等多项肾脏病相关化验检查项目。科室重视对中青年医师的培养和锻炼。各级医师先后赴美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以及北京协和医院、301医院、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等全国著名的医院进修学习。在日常临床工作中也注重为年轻医师创造条件,根据各自的专业方向有侧重地学习掌挥肾活检穿刺术、中心静脉置管术、腹膜透析腹腔置管术、动静脉内痿成形术、肾脏病理等科室核心技术、目前各级医师均能掌握经皮穿刺肾组织活检术。血液净化方向的医师根据自己的专业侧重点掌握了中心静脉置管术.动静脉内瘘成形术、腹膜透析腹腔置管术等相应技术,满足了肾脏病患者临床诊治的各种需要。

肾内科在肾功能不全、肾小管闻质疾病、血液净化技术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等方面取得一定成绩。今后将完善有关的基础条件,开展CKD的流行病学调查:分别在细胞和动物水平研究延缓肾功能不全进展的有效手段及ESRD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独立开展肾脏病理的电镜诊断,进行肾脏病理的超微结构研究,提高肾脏病的诊断速度和水平;结台本地区特点深入开展乙肝相关性肾炎的病理诊断研究,进一步提高该病理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继续进行血液灌流方面的临床研究,完善个体化透析方案,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为我省肾脏病的防治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山医大二院主办的省精神病学学术年会顺利召开

山医大二院网讯 8月8日至10日,由山医大二院主办的省医学会精神病学专业委员会2014年学术年会在太原召开,来自省内各市县医疗机构精神卫生专业医师、学校及社会心理咨询机构、企事业单位精神卫生及心理工作代表130余人,就精神卫生疾病的诊治和预防工作进行了交流和研讨。省卫计委巡视员王俊,山医大二院副院长张进,省精神病学专业委主委张克让、副主委田峰等领导出席。 张进副院长在欢迎词中简要介绍了山医大二院概况,并指出山医大二院主办的这次年会以“精神心理疾病的优化治疗和临床路径”为主题,组织大家学习研讨交流,将为我省精神卫生事业在技术水平、服务理念、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进一步做大、做强,为提高精神心理疾病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做出贡献。他代表年会主办方向为此次年会顺利举行做出贡献的各单位和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希望各位代表要珍惜机会,以饱满的热情参加此次会议,并预祝会议圆满成功,祝各位代表学习愉快!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的工作、社交和生活节奏加快,各种竞争和利益调整使人际关系复杂,致使一些身体素质差、抗压能力低的人容易焦虑、抑郁,引发各种精神卫生类疾病。山医大二院精神卫生科主任田峰教授介绍,近年来精神卫生疾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高发疾病中的一类,国家卫计委2013年一项调查显示,我国15岁以上人口患病率达13.47‰,重症病率达9.66‰。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资料,精神障碍在我国的总负担排名首位,已超过心脑血管、呼吸系统及恶性肿瘤。因此调高对精神卫生疾病的诊和治预防水平,是卫生系统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会议特邀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于欣教授、安定医院马辛教授,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方贻儒教授,山西省精神卫生中心王斌洪教授,分别进行了题为《精神病学的现状和未来》《精神疾病快速综合治疗》《精神疾病全程综合治疗》《精神分裂症一体化策略》的专题讲座;北京安定医院主任刘军,山西省医学会秘书长郝慧琴、医疗机构研究所所长李梅,分别作了题为《中国现代心理治疗的发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路径管理》的专题报告。专题讲座和学术报告之外,会议还组织了3个由省内外知名专家主持的“卫星会”,代表和专家围绕治疗预防工作中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介绍、提问、答疑等互动式的研讨和交流。 (任晓辉) 山医大二院宣传部编发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耳洞涂了碘伏很痒热怎么回事,怎么办
徐建威
回答: 耳洞涂了碘伏后出现瘙痒和灼热感,可能与碘伏刺激、过敏反应或局部感染有关。可通过停止使用碘伏、冷敷缓解、局部清洁、外用抗过敏药膏、就医处理等方式改善。建议避免抓挠,保持耳部干燥,若症状持续或加重需及时就诊。 1、碘伏刺激 碘伏作为消毒剂可能对皮肤产生轻微刺激,尤其是新打耳洞的敏感部位。其氧化性成分可能破坏皮肤屏障,引发短暂灼热感和瘙痒。表现为涂抹后局部发红、轻微刺痛,通常1-2小时自行缓解。处理时可用生理盐水冲洗残留碘伏,避免重复涂抹。若需继续消毒,可更换为苯扎氯铵溶液等低刺激性产品。 2、过敏反应 部分人群对碘伏中的聚维酮碘成分过敏,接触后可能出现接触性皮炎。典型症状包括剧烈瘙痒、皮肤肿胀、丘疹或渗出,严重时伴随耳垂发热。可局部涂抹氢化可的松乳膏缓解炎症,口服氯雷他定片抗过敏。家长需注意儿童耳洞护理期间若出现此类反应,应立即停用碘伏并用清水彻底冲洗。 3、继发感染 耳洞未完全愈合时使用碘伏可能破坏局部微环境,反而增加细菌感染风险。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体侵入会导致瘙痒加重,伴随黄色分泌物和持续灼痛。需每日用无菌棉签蘸取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清洁创面,严重时需医生开具莫匹罗星软膏。感染期间禁止佩戴耳饰,避免挤压患处。 4、皮肤干燥 碘伏的酒精成分会溶解皮脂,导致耳周皮肤干燥脱屑,引发瘙痒不适。表现为皮肤紧绷伴有细小白屑,无红肿渗出。可薄涂凡士林或红霉素软膏保湿,避免使用含香精的护肤品。日常护理改用无醇型消毒剂如氯己定溶液,保持耳部清洁的同时减少刺激。 5、创伤反应 新穿孔的耳洞组织处于修复期,接触消毒剂可能延缓愈合过程。创面肉芽组织对化学刺激敏感,产生针刺样痒感伴局部发热。建议改用脉冲式冲洗法清洁,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促进修复。愈合期间避免游泳、桑拿等可能污染创面的活动。 耳洞护理期间应选择透气性好的钛合金或医用钢耳钉,每日旋转饰品防止粘连。饮食上减少海鲜、辛辣食物摄入以降低炎症反应概率。若瘙痒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耳垂化脓、淋巴结肿大,需排除镍金属过敏或特殊病原体感染,必要时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恢复期避免侧卧压迫患耳,睡眠时可将枕头垫高促进血液循环。 徐建威副主任医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普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