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肿瘤放射治疗组 (共2位医生)

科室简介

肿瘤疾患已成为全民健康的第一杀手,肿瘤患者占我院出院患者的15.4%。长期以来,我院没有肿瘤治疗的综合性临床科室,2009年9月15日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院肿瘤科正式成立了。肿瘤科现分两组,即肿瘤放化疗组(肿瘤Ⅰ科)和生物治疗组(肿瘤Ⅱ科)。肿瘤放化疗组(肿瘤Ⅰ科),前身放疗科,成立于1996年。现有医师8人,护士14人,技术员4人。目前开设肿瘤专科病床24张,主要进行系统的放疗、化疗,同时开展晚期肿瘤病人的对症支持与临终关怀治疗。此外我科长期以来还协助其他临床科室对各种肿瘤病人进行治疗。我科已发展成集放疗、化疗、靶向与生物免疫治疗、热疗、对症支持治疗为一体的综合性临床科室。主要特色治疗有:

1.肿瘤放疗:有外放疗:射线通过体外照射,杀灭肿瘤。内放疗:放射线源体置入腔内或通过针刺插入肿瘤内部进行放疗,直接有效,尤其对宫颈癌的治疗有非常好的疗效。表面放疗:可对各种原因引起的瘢痕增生,体表肿瘤进行有效治疗。

2.肿瘤化疗:规范的辅助化疗,术前辅助化疗及术后化疗同时积极预防毒副作用,使化疗平稳进行。规范的联合化疗对绒癌、睾丸精原细胞癌、部分淋巴瘤可单独根治。对乳腺癌、软组织肉瘤、骨肉瘤、肺癌、胃肠道肿瘤、妇科肿瘤等可杀灭残存病灶和微小转移灶,减少复发与转移,延长病人的生存期。本科采用深静脉置管与微量泵进行化疗,根据化疗药物的药理学特性精确控制化疗的时间与速度,保证最佳疗效,减少了外周静脉炎的发生率,化疗期间病人可自由走动。

3.靶向与生物免疫治疗:应用IL-2、IFN、TNF等生物因子治疗恶性黑色素瘤、部分淋巴瘤和肾细胞癌具有特殊疗效。靶向药物吉非替尼(易瑞沙)及厄洛替尼(特罗凯)对肺癌;舒尼替尼对肾癌;索拉非尼对肝癌,均有很好的疗效。生物免疫治疗对大部分实体瘤病人可提高病人对放化疗的耐受力,加快病人的康复。

4.放射性粒子植入技术可用于各种实体瘤的治疗。

5.微波热疗:用微波对肿瘤加热到42℃进行治疗,有效杀死肿瘤细胞。

6.对症关怀治疗:在一些较重的病人无法实施正规治疗手段时,为了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进行生活上、心理上、疼痛等全面的治疗。严格按三阶梯原则止痛,使肿瘤病人无痛。积极多样的营养支持,包括全肠道外营养,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肿瘤科的成立使我院在肿瘤治疗方面更加规范、完善。希望今后在我院临床各科室大力支持下,在院领导的统一领导下能取得更大进步,为我院肿瘤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山医大二院主办的省精神病学学术年会顺利召开

山医大二院网讯 8月8日至10日,由山医大二院主办的省医学会精神病学专业委员会2014年学术年会在太原召开,来自省内各市县医疗机构精神卫生专业医师、学校及社会心理咨询机构、企事业单位精神卫生及心理工作代表130余人,就精神卫生疾病的诊治和预防工作进行了交流和研讨。省卫计委巡视员王俊,山医大二院副院长张进,省精神病学专业委主委张克让、副主委田峰等领导出席。 张进副院长在欢迎词中简要介绍了山医大二院概况,并指出山医大二院主办的这次年会以“精神心理疾病的优化治疗和临床路径”为主题,组织大家学习研讨交流,将为我省精神卫生事业在技术水平、服务理念、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进一步做大、做强,为提高精神心理疾病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做出贡献。他代表年会主办方向为此次年会顺利举行做出贡献的各单位和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希望各位代表要珍惜机会,以饱满的热情参加此次会议,并预祝会议圆满成功,祝各位代表学习愉快!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的工作、社交和生活节奏加快,各种竞争和利益调整使人际关系复杂,致使一些身体素质差、抗压能力低的人容易焦虑、抑郁,引发各种精神卫生类疾病。山医大二院精神卫生科主任田峰教授介绍,近年来精神卫生疾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高发疾病中的一类,国家卫计委2013年一项调查显示,我国15岁以上人口患病率达13.47‰,重症病率达9.66‰。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资料,精神障碍在我国的总负担排名首位,已超过心脑血管、呼吸系统及恶性肿瘤。因此调高对精神卫生疾病的诊和治预防水平,是卫生系统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会议特邀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于欣教授、安定医院马辛教授,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方贻儒教授,山西省精神卫生中心王斌洪教授,分别进行了题为《精神病学的现状和未来》《精神疾病快速综合治疗》《精神疾病全程综合治疗》《精神分裂症一体化策略》的专题讲座;北京安定医院主任刘军,山西省医学会秘书长郝慧琴、医疗机构研究所所长李梅,分别作了题为《中国现代心理治疗的发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路径管理》的专题报告。专题讲座和学术报告之外,会议还组织了3个由省内外知名专家主持的“卫星会”,代表和专家围绕治疗预防工作中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介绍、提问、答疑等互动式的研讨和交流。 (任晓辉) 山医大二院宣传部编发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产后盆底肌修复有必要做吗
冷启刚
回答: 产后盆底肌修复通常是有必要做的,有助于预防或改善盆底功能障碍。盆底肌修复主要针对产后盆底肌松弛、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等问题,可通过凯格尔运动、电刺激治疗、生物反馈治疗等方式进行干预。 产后盆底肌因妊娠和分娩过程受到牵拉或损伤,可能导致肌力下降。轻度松弛表现为咳嗽或打喷嚏时漏尿,中度可能出现排尿困难或性生活不适,重度可能伴随子宫脱垂。凯格尔运动通过自主收缩盆底肌增强肌力,适合产后早期居家练习。电刺激治疗利用电流刺激肌肉收缩,适用于自主训练效果不佳者。生物反馈治疗结合设备监测帮助准确掌握发力方式,适合协调性差的人群。 少数产妇若无明显症状且盆底肌评估正常,可暂不干预。但高龄分娩、多胎妊娠、产程过长或胎儿体重过大者,即使无症状也建议预防性修复。未及时修复可能加重盆腔器官下垂风险,影响排便功能或慢性盆腔疼痛。产后42天复查时应接受专业评估,根据肌力分级制定个体化方案。 产后半年内是盆底肌修复黄金期,建议结合有氧运动避免久坐久站。日常可减少提重物、控制慢性咳嗽等腹压增加行为,同时摄入富含胶原蛋白的食物促进组织修复。若出现持续漏尿或下坠感应及时就医,避免发展为顽固性盆底疾病。 冷启刚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