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

保健科 (共7位医生)

科室简介

现任科主任(学科带头人)简介:

王悦,主任医师,自2000年担任保健科副主任以来,追踪世界医学领域的最新动态,不断拓展治疗领域,提升科室治疗水平,使保健科收治病人范围包括了呼吸、心脑血管、消化、内分泌等多系统疾病,对危重症患者开展静脉营养支持治疗,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重视科室学术发展,定期派医生进修学习,并参加国际、国内大型老年病会议,及时掌握该领域的前沿知识,将科室建设成为一支医德高尚、医技精湛的医疗队伍。

一、 学科概况

1958年建院之初,由内科设立干部病房3间,开设床位10张,王义祥担任大内科主任,干部病房的临床治疗由大内科医师担任。为更好地为广大离退休及在职干部提供优质、温馨的治疗环境,1982年医院正式成立干部病房,开设床位28张,芦苇任科室副主任,张季洵任护士长,全科共有医生6名,护士9名。1985年,赵秀兰担任护士长。1989年杨妙香任干部保健病房副主任,主持科室工作。1992年6月新的干部保健楼建成,干部病房更名为保健科,杨妙香继任科室副主任,张秀兰、赵秀兰、李喜任护士长,下设保健一组及保健二组,一组设病房46间,主要负责地市级以上离休干部及在职地市级干部的保健及治疗工作,二组设病房25间,主要收治县级以上干部,全科床位共134张,医护人员35人,其中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和住院医师10人,护士22人。1999年保健科床位缩减至86张,当时杨妙香任科主任,高俊兰、张凤琪任护士长,全科共有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及住院医师6人。2000年杨妙香退休返聘担任保健科名誉主任,王悦任副主任并主持全科工作。2008年王悦任科主任,姚爱萍任副主任,任丽荣、边玉霞代理护士长,全科医护人员35名,其中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4名,主治医师及住院医师4名,护士25名。

二、 专业技术

20世纪80年代以前,保健科主要负责长征及抗日战争时期老干部同志的医疗保健工作,1992年迁入新落成的干部保健楼之后,先后添置了高电位治疗仪、床旁心电监护仪、微量输液泵及百瑞雾化泵等先进仪器设备,尤其是高电位机的使用给因患脑血管疾病导致肢体活动障碍、神经衰弱的病人带来了福音。2000年以后全科医护人员追踪世界医学领域的最新动态,努力拓展治疗领域,不断提升治疗水平,开展了高渗盐水痰诱导试验,提高了痰标本细菌的检出率,减少了患者的医疗支出。开展老年人的社区护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取得显著成效,科室所管辖的家庭病床病人康复效果良好且无并发症发生。20多年来保健科在老年病的诊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工作范畴由单纯的保健工作逐渐扩展到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每年收治病人1000余人次,收治病人范围包括呼吸、心脑血管、消化、内分泌等多系统疾病,床位使用率100%,急危重抢救成功率85%以上。科室定期派医护人员外出进修学习并参加大型学术会议,及时掌握专业领域的前沿知识,医疗保健水平受到大同市委、大同市政府以及离退休老干部的一致好评,是一支医德高尚、技术精湛、为患者抹去痛苦、带来欢乐的医疗队伍。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喝牛奶就拉肚子怎么回事
李辉
回答: 喝牛奶后拉肚子可能与乳糖不耐受、牛奶蛋白过敏、胃肠功能紊乱、肠道感染、炎症性肠病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乳糖酶、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 1、乳糖不耐受 乳糖不耐受是最常见的原因,由于体内缺乏乳糖酶,无法分解牛奶中的乳糖,导致腹泻、腹胀等症状。建议选择低乳糖或无乳糖牛奶,或在饮用前服用乳糖酶片。乳糖酶缺乏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也可能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症状通常在饮用牛奶后30分钟至2小时内出现。 2、牛奶蛋白过敏 牛奶蛋白过敏属于免疫系统异常反应,常见于婴幼儿。表现为饮用牛奶后出现腹泻、皮疹、呕吐等症状。需严格避免含牛奶蛋白的食物,可选择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牛奶蛋白过敏可能伴随其他过敏症状,如湿疹或哮喘。家长需注意观察孩子症状变化。 3、胃肠功能紊乱 胃肠功能紊乱可能导致对牛奶不耐受,常伴有腹痛、腹泻等症状。可能与压力、作息不规律等因素有关。建议少量多次饮用牛奶,配合益生菌调理肠道菌群。胃肠功能紊乱通常表现为间歇性症状,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改善。 4、肠道感染 急性肠道感染后可能出现暂时性乳糖酶缺乏,导致饮用牛奶后腹泻。常见于轮状病毒感染后,可持续数周。此时应避免饮用牛奶,待肠道功能恢复后再逐渐尝试。肠道感染可能伴随发热、呕吐等症状,需及时补充水分防止脱水。 5、炎症性肠病 克罗恩病或溃疡性结肠炎等炎症性肠病患者可能对牛奶不耐受。这类疾病通常伴有慢性腹泻、腹痛、体重下降等症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柳氮磺吡啶肠溶片等药物控制炎症。炎症性肠病需要长期管理,患者应定期复查。 对于喝牛奶后拉肚子的情况,建议先从饮食调整入手,如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检查。平时可尝试少量饮用酸奶等发酵乳制品,其中乳糖含量较低。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有助于改善胃肠功能。若确诊为乳糖不耐受,可选择添加乳糖酶的奶制品或植物奶替代。家长需特别注意婴幼儿的饮食反应,出现过敏症状应立即停止喂食并咨询医生。 李辉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肛肠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