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

儿科 (共12位医生)

科室简介

儿科正式成立于1958年,当时设立病床25张,常淑珍任科主任,杨增江、孔繁勤任护士长,全科医护人员共14名,是大同市最早成立的专业学科之一。70年代全科医护人员增至17名,其中医师7名,护士10名,张玉兰、宋廷义负责科室工作,孔繁勤、刘彦君担任护士长。80年代床位增至28张,余永珍任科主任,王玉珍、张秀梅任护士长,科室医护人员23名,其中医师9名,护士14名。儿科队伍不断扩大,张玉兰、宋廷义、余永珍、郭崇林等先后成为大同市儿科专业知名专家,享有较高声誉。1991年张月萍任科室副主任,刘艳荣、付子平、赵义芬担任护士长。1992年3月,儿科成立新生儿病房,设病床5张,全科病床增加至30张,医护人员仍为23名。1996年11月张月萍任科主任,冯涛任护士长。1997年科室搬迁至新住院大楼一层,张月萍逐渐成长为大同市儿科界的学科带头人之一,在大同市享有较高威望,带领科室不断成长壮大,曾获全国巾帼文明岗等荣誉称号。2000年朱亚平接任护士长。2008年儿科共有医护人员27人,其中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2名,医师3名,主管护士5名,护师3 名,护士10 名。

20世纪60年代开始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病毒性肺炎、青紫合剂治疗紫癜症、清肝饮治疗传染性肝炎、中药外敷治疗新生儿硬肿症,均居我市领先水平。70年代开始应用大剂量阿托品改善微循环的理论抢救多名流脑、中毒性痢疾、金葡败血症等重症引起的感染性休克患儿的生命,获得成功。80年代由杨鸣风主持,余永珍参与建立我市首家人类细胞遗传室,提高了儿童遗传性疾病的诊断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1985年余永珍发现海兰组织细胞增生症伴3X综合征及染色体1p-14q+的多发畸形患儿,被载入《全国人类遗传学》第一期专辑中,提高了医院在国内的声誉。90年代后期设立全程服务新生儿病房并开展儿童智商测评及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先后购进经皮测胆红素仪、高压氧舱、新生儿呼吸机及雾化器,为新生儿胆红素的测定减少了痛苦,同时为救治危重病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002年成功救治一名体重仅有850克合并Ⅲ度硬肿、败血症的早产儿,为当时山西省罕见病例。2003年引进了CPAP,使呼吸窘迫综合症患儿的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此后相继开展了雾化泵对哮喘的治疗及新生儿呼吸机的应用,并于2006年开展矮小门诊及心理咨询等工作。2008年成功救治一名体重仅有1200克的孕28周早产儿。1989-2008年科室先后外派8名人员分赴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儿童医院、北京儿童研究所、上海瑞金医院、河北省人民医院进修学习。儿科建设逐步完善,业务技术全面发展和提高,90年代以前住院病人以常见病为主,近十多年来各种重症患儿逐渐增多,如格林巴合并呼吸肌麻痹、重症心肌炎合并心律失常、重症喘憋性肺炎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重症脑炎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肝豆状核变性、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重症腹泻合并心肌炎、新生儿重症溶血、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肾小管酸中毒合并多脏器畸形、免疫缺陷症等疑难危重症,抢救成功率在95%以上,门诊量及病房床位使用率逐年增加,为儿科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喝牛奶就拉肚子怎么回事
李辉
回答: 喝牛奶后拉肚子可能与乳糖不耐受、牛奶蛋白过敏、胃肠功能紊乱、肠道感染、炎症性肠病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乳糖酶、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 1、乳糖不耐受 乳糖不耐受是最常见的原因,由于体内缺乏乳糖酶,无法分解牛奶中的乳糖,导致腹泻、腹胀等症状。建议选择低乳糖或无乳糖牛奶,或在饮用前服用乳糖酶片。乳糖酶缺乏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也可能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症状通常在饮用牛奶后30分钟至2小时内出现。 2、牛奶蛋白过敏 牛奶蛋白过敏属于免疫系统异常反应,常见于婴幼儿。表现为饮用牛奶后出现腹泻、皮疹、呕吐等症状。需严格避免含牛奶蛋白的食物,可选择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牛奶蛋白过敏可能伴随其他过敏症状,如湿疹或哮喘。家长需注意观察孩子症状变化。 3、胃肠功能紊乱 胃肠功能紊乱可能导致对牛奶不耐受,常伴有腹痛、腹泻等症状。可能与压力、作息不规律等因素有关。建议少量多次饮用牛奶,配合益生菌调理肠道菌群。胃肠功能紊乱通常表现为间歇性症状,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改善。 4、肠道感染 急性肠道感染后可能出现暂时性乳糖酶缺乏,导致饮用牛奶后腹泻。常见于轮状病毒感染后,可持续数周。此时应避免饮用牛奶,待肠道功能恢复后再逐渐尝试。肠道感染可能伴随发热、呕吐等症状,需及时补充水分防止脱水。 5、炎症性肠病 克罗恩病或溃疡性结肠炎等炎症性肠病患者可能对牛奶不耐受。这类疾病通常伴有慢性腹泻、腹痛、体重下降等症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柳氮磺吡啶肠溶片等药物控制炎症。炎症性肠病需要长期管理,患者应定期复查。 对于喝牛奶后拉肚子的情况,建议先从饮食调整入手,如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检查。平时可尝试少量饮用酸奶等发酵乳制品,其中乳糖含量较低。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有助于改善胃肠功能。若确诊为乳糖不耐受,可选择添加乳糖酶的奶制品或植物奶替代。家长需特别注意婴幼儿的饮食反应,出现过敏症状应立即停止喂食并咨询医生。 李辉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肛肠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