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

儿科 (共9位医生)

科室简介

儿科成立时,设备简陋。1981年,添置两台闭式暖箱。1984年新生儿急救设备增多,添置了新生儿远红外抢救台、喉镜、气管插管器、新生儿蓝光箱。90年代,购入高频呼吸机,此外还先后购进婴儿抢救台、早产儿培养箱、超声雾化治疗机、电动吸引器、可控同步呼吸机、持续高压呼吸机、新生儿心电图机、血氧血压监护仪、多功能监护仪、血糖仪、蓝光治疗箱等设备。提高了小儿,特别是新生儿的急救、抢救水平。在近十年中又增设了高压氧舱、经皮测胆仪、微量注射泵数台、CPAP呼吸机、儿童心电图机、氧化雾化泵等设备,大大提高了医疗水平。在新生儿病房以及母婴同室病房增设空气消毒机。
  在医疗技术方面,1963年,成功抢救了一例“白喉”患者。1964-1965年间,采用“激素”、“阿托品”抢救了大批当时流行的“流行性脑膜炎”患儿的生命。1964年,开展了“人工冬眠疗法”,1969年,运用“人工冬眠疗法”治疗“中毒性菌痢”70多例。1970年乙脑流行期间又抢救乙脑住院患儿30多例。80年代,首次诊断“小儿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小儿糖尿病”、“结核性脑膜炎”等疾病。90年代,开展了“经络电冲击疗法治疗婴儿腹泻”、“高频给氧治疗新生儿重症肺炎”、并开展了新生儿、早产儿及重症监护工作,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及脑瘫,连续腰穿治疗早产儿脑室出血后脑积水、静脉注射高效丙种球蛋白治疗早产儿重症感染,简易CPAP持续气道正压给氧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支气管灌洗疗法及微量元素测定等新工作新技术。2000年以后,开展了儿童哮喘的规范化诊治、新生儿急救、心律失常的诊治及儿童保健工作。2000年5月采用静注“异搏定”抢救“顽固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一例。2005年9月诊断首例“溶血尿毒综合症”。2007年3月成功抢救一例体重仅1050克重症呼吸衰竭的极低出生体重患儿。2007年开展吸入用布地奈德治疗喘息性疾病及慢性咳嗽,取得较好疗效,提高了治愈率。2006年专设儿保门诊。2007年随新门诊楼的建成开设儿科输液大厅。2008年顺利完成了手足口病患儿以及三聚氰胺奶粉致泌尿系统结石患儿的诊治。
  在护理方面,1999年推广了静脉留置针。2000年以后采用了微量静脉注射泵、新生儿血糖的监测、多参数监护仪,广泛运用于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护理以及急救。2006年开展新生儿行为能力测评,同年配合儿保门诊开展儿童韦氏智力测试。2008年引进留置针可来福正压接头,降低了感染机会。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心脏病吃什么营养食物好
高云
回答: 心脏病患者可以适量吃深海鱼、燕麦、坚果、绿叶蔬菜和豆类等营养食物。这些食物富含不饱和脂肪酸、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改善心血管健康。建议在医生指导下结合药物治疗和饮食调整。 一、深海鱼 深海鱼如三文鱼、沙丁鱼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能降低血液中甘油三酯水平,减少动脉粥样硬化风险。每周食用2-3次,每次100-150克,建议选择清蒸或水煮方式烹饪。对海鲜过敏者应避免食用。 二、燕麦 燕麦含有β-葡聚糖等可溶性膳食纤维,可延缓胆固醇吸收。每日摄入50-100克燕麦片作为早餐,搭配低脂牛奶食用效果更佳。胃肠功能较弱者需从少量开始逐步增加。 三、坚果 核桃、杏仁等坚果含植物甾醇和维生素E,每天食用20-30克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选择原味坚果避免盐渍产品,需注意控制总量以防热量超标。 四、绿叶蔬菜 菠菜、油菜等深色绿叶蔬菜富含叶酸和钾元素,有助于调节血压。每日摄入300-500克,急火快炒或焯水凉拌可最大限度保留营养素。肾功能不全者需遵医嘱控制钾摄入。 五、豆类 黄豆、黑豆等豆类含大豆异黄酮和优质蛋白,每周食用3-4次,每次50克左右为宜。建议选择豆腐、豆浆等易消化形式,痛风患者应限制摄入量。 心脏病患者的日常饮食需遵循低盐低脂原则,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5克,避免腌制食品和动物内脏。烹饪宜选用橄榄油等植物油,控制每日总热量摄入。保持规律适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每周累计150分钟以上。定期监测血压、血脂指标,严格遵医嘱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等药物,出现胸闷气促等症状及时就医复查。 高云副主任医师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