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一附属医院

肾移植科 (共4位医生)

科室简介

肾移植科简介: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原名河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是河南省医疗卫生行业中临床教学科研的龙头单位。1978年在河南省领先开展了第一例同种异体尸体肾移植。1998年,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开展了同种异体胰肾联合移植。经过几代人艰苦不懈的努力,2003年成立了独立的肾移植科,期间共行肾移植术五百余例,成功率达99.9%,一年人/肾存活率分别为98%/95%,三年人/肾存活率达94%/90%。近年来在科主任丰贵文、王跃教授带领下,临床医疗和科研工作均有了长足的发展。2007年在卫生部组织的医疗机构器官移植资质评审中,我院率先通过审核;2009年末的复审中,我院再次通过了卫生部的复审。目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是河南省内唯一获国家卫生部批准的、可实施肾脏移植的单位。肾移植科以肾移植质量和肾移植受者长期存活为目标;同时坚持科研服务于临床,临床和科研均衡发展的战略。2006年12月,实施了一例河南省年龄最大受体的同种异体尸肾移植;2007年12月,实施了一例全国最大年龄(76岁)供者的亲属活体肾移植;2008年在院领导的支持和相关专业科室的协作下,又实施了一例全国年龄最小(4岁)、体重最轻(11公斤)的亲属活体儿童肾移植;2008年6月再次成功完成了一例亲属活体儿童肾移植(8岁、18公斤),现均存活良好,得到社会媒体的广泛报道和关注,肾移植的规模和水平均处于河南省内前列。

目前肾移植科开放移植床位25张,移植监护床位6张,专业医师全部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其中博士3人,另有二人正在攻读博士学位;教授、硕导1名,副教授2名。专业护理队伍13名,全部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设有河南省最专业的配型实验室,已经培养肾移植硕士研究生5名,在读2名。科室承担河南省、卫生厅多项科研课题,发表专业论文百余篇,其中国家级核心期刊数十篇,出版专著3部。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肾移植临床医疗和科研体系。

多年以来,依托郑大一附院强大的科研和临床实力,通过多学科合作,肾移植科以优质的医疗服务,精湛的移植技术,低廉的移植费用,最好的移植效果赢得了社会和学术界的广泛赞誉。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放屁拉出透明的粘稠液体
于淑霞
回答: 放屁时排出透明粘稠液体可能与肠道功能紊乱、饮食刺激或肠道炎症有关,需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常见原因包括肠易激综合征、肠道感染、食物不耐受等,若伴随腹痛、腹泻或发热需及时就医。 1. 肠易激综合征 肠道敏感性与蠕动异常可能导致黏液分泌增多,透明黏液常与气体一同排出。患者多伴有腹胀、排便习惯改变,但无器质性病变。建议通过低FODMAP饮食调节,避免产气食物如豆类、洋葱,必要时遵医嘱使用匹维溴铵片、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或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调节肠道功能。 2. 肠道感染 细菌性或病毒性肠炎可刺激肠黏膜分泌大量黏液,表现为排气时带透明或淡黄色黏液,多伴随水样便、发热。需进行粪便检测确诊,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诺氟沙星胶囊或口服补液盐Ⅲ,同时注意防止脱水。 3. 食物不耐受 乳糖不耐受或麸质过敏时,未完全消化的食物成分刺激肠道产生保护性黏液。典型表现为进食特定食物后出现排气增多伴黏液,建议记录饮食日记排查诱因,必要时进行食物不耐受检测,更换无乳糖奶粉或低麸质饮食。 4. 肠道炎症 溃疡性结肠炎早期或克罗恩病可能仅表现为黏液分泌增加,黏液可能混有血丝。需结肠镜检查明确,确诊后遵医嘱使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泼尼松龙片或英夫利西单抗注射液控制炎症。 5. 肠道菌群失衡 长期使用抗生素或高脂饮食导致益生菌减少,致病菌过度繁殖可引发黏液分泌异常。表现为排气异味重伴黏液排出,建议补充益生菌制剂如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调节微生态。 日常需观察黏液出现的频率、是否伴随其他症状,记录饮食与症状关联性。保持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适量摄入燕麦、苹果等可溶性膳食纤维,避免辛辣刺激食物。若黏液持续排出超过3天、出现血性分泌物或体重下降,应立即进行粪便潜血与肠镜检查。夜间睡眠时抬高床头15度可减少胃肠反流刺激,饭后30分钟散步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排空。 于淑霞副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消化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