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脑病科 (共10位医生)

科室简介

脑病科已有50年的历史。1980年正式成立脑血管病内科,全国名老中医毕福高“毕神针”为该科创始人。1996年搬迁至如今的住院部三楼,更名为内三脑血管病内科(习惯简称三病区),为院重点专科。1998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脑血管病专业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已发展成集医疗、科研、康复、教学、中医药文化为一体的全省领先水平的特色专科。培养了一批集业务和管理于一身的复合型优秀人才。现任病区主任赵京伟,主任中医师、学科带头人;副主任朱超英,主任中医师。
  脑病科由专科门诊、病房、康复中心和特色中医治疗室四个工作单元组成。专科门诊有2个,病房开设有床位58张。技术力量雄厚,人才梯队合理。有医护人员25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4人;博士1人,硕士2人;并有心理关怀医生1名,康复理疗师2名;护理人员中有多名院技术标兵和能手。诊疗设备齐全,有pt+ot康复器械、头部中药薰蒸器、中药离子导入器等,能满足康复患者的需求。
  脑病科研制有中风胶囊、脑萎康、惠脑安胶囊等系列中药制剂,承担科研项目6项,获得省厅级科技成果奖12项,发表学术论文60篇,出版专著10部。
  脑病科建科以来,秉承“厚生、重德、砺精、求索”的医院精神,坚持中医辨证施治,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廉、验”特长,借助西医优点,为众多脑血管病患者解除了病痛,受到广泛赞誉。全体护理人员以追求整体护理管理为目标,以“我的真心、关心、耐心换您的放心、安心、舒心”为庄严服务承诺。
  治疗范围
  脑病科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神经内科疾病,尤其对脑血管病(如脑出血、脑梗塞的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等)、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如面瘫、老年痴呆、周围神经损伤、失眠、头痛等)及部分心理疾病(如心理障碍、抑郁症等)的治疗有独到之处。另对引起脑血管病的相关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亦有较好的治疗方法。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离休干部住院指南

1、离休干部住院应如何办理? 离休干部持医保IC卡、医保专用处方本、入院证到医保办登记,并暂押专用处方本,然后到住院处办理住院手续,不收押金。离休干部住院治疗可住单人间病房,床位费最高支付限额为单张床位80元/天,超出部分离休干疗医疗保障基金不予支付。每天低于80元的据实结算。 2、自费药品和自费诊疗项目费用由谁承担? 对离休干部的用药、诊疗项目和服务设施标准,本着从优照顾的原则,放宽了很多,基本可满足疾病的治疗需求。如果使用范围以外的药品、诊疗项目和超标准服务,医生要征得患者本人或家属同意,并在协议单上签字,由本人负担。离休干部须到住院处交纳须自费的费用。 3、离休干部出院应如何办理? 出院时直接到住院处办理结算手续,然后到医保办取回专用处方本。出院带药需与病情相符,原则上不得超过1个月量;每种疾病只准带3种以内治疗药物;总带药种类不得超过5种。住院跨年度的,以自然年度作为费用结算年度。 4、离休干部应遵守的规则是什么? 离休干部就医应尊重和接受医生的治疗方案与用药,不得强求医生开与本人病情无关的检查和治疗。各病区经治医生应坚持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的原则服务于患者。 5、离休干部家庭病床如何办理? 对确因病情需要住院而本人不能前往的离休干部,可开设家庭病床,接诊医生可提出申请,由医保办核准,其医疗费用按家庭病床住院管理。 6、离休干部医疗疗保障基金如何使用? 省直离休干部医疗保障基金由个人帐户和统筹基金两部分组成。2004年离休干部个人帐户的金额为3600元。在医院就医时,其医疗费先由个人帐户支付,个人帐户刷完后,由定点医院记帐,医院和离休办结算。当年离休干部个人帐户如有节余,节余部分归已,在次年1月以现金形式如数发给本人。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大便软细要查什么
黄玉红
回答: 大便软细可能与饮食不当、胃肠功能紊乱、肠易激综合征、肠道炎症、肠道肿瘤等因素有关,建议进行粪便常规、肠镜检查、腹部超声等检查。长期出现该症状需及时就医排查病因。 1、粪便常规 粪便常规检查可初步判断是否存在消化道出血、感染等情况。通过检测粪便隐血、白细胞、寄生虫等项目,能够发现肠道炎症或感染性疾病的线索。若结果显示隐血阳性或白细胞增多,可能提示肠炎、痢疾等病变。 2、肠镜检查 肠镜能直观观察结肠和直肠黏膜状态,对诊断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器质性疾病具有重要价值。检查前需进行肠道准备,过程中可能发现肠道狭窄、肿物等异常结构,必要时可钳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 3、腹部超声 腹部超声可评估肝胆胰脾等腹部脏器的形态和结构,排除胆囊炎、胰腺炎等疾病对消化功能的影响。该检查无创便捷,能检测脏器肿大、结石、积液等异常,但对肠道气体干扰较敏感,常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4、甲状腺功能检测 甲状腺功能亢进可能导致肠蠕动加快、大便性状改变。通过检测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游离甲状腺素等指标,可判断是否存在代谢异常。若结果异常需进一步排查Graves病等内分泌疾病。 5、食物不耐受检测 乳糖不耐受、麸质过敏等食物不耐受现象可能引发慢性腹泻和大便形态异常。通过血清特异性IgG检测或呼气试验,可识别诱发症状的食物种类,指导饮食调整避免症状反复。 日常应注意记录排便频率和性状变化,避免过量摄入高脂、辛辣食物。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可改善肠道蠕动功能,推荐食用燕麦、西蓝花等富含可溶性纤维的食物。若症状持续超过两周或伴随体重下降、腹痛等症状,须尽快至消化内科就诊完善检查。检查前3天需保持清淡饮食,避免干扰检测结果。 黄玉红主任医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