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神经内科 (共31位医生)

科室简介
神经内科成立于1952年5月,以赵以诚教授为首神经外科,以苏瑛教授神经内科等人为学科奠基人及陈世畯、薛庆澄等天津神经病学精英在天津市率先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神经外科兼神经内科的脑系科,它是国内早期建立的神经科临床基地,也是天津市神经病学学科的发源地。学科建成后,受国家卫生部委托,创办了天津医学院附属医院脑系科进修班,为全国各地和部队培养了大批神经内外科专业人才,迄今全国神经内科高级医师培训班已延续27期,共培养了全国各地学员将近400名,其中大部分已成为当地神经内科的学术带头人或骨干力量,为发展我国神经内科专业输送了大量人才。
  1980年经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了天津市神经病学研究所,神经内科领域设有神经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室,神经生理研究室,神经病理研究室,神经流行病学研究室。此外还设有脑电图、肌电图、血液流变学、B超多普勒等临床实验室和脑血管病实验室。1986年成为神经病学硕士授予点,1990年成为神经病学博士授权点,1993年神经病学学科成为天津市重点学科。
  现在程焱教授为学科带头人张本恕、田桂玲、于士柱、周广喜、武士京、谢炳玓等为神经内科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经过几代神经内科专家的不懈努力,我科在临床、科研与教学等各方面工作得到跨越式发展。同年神经病学学科成为天津市卫生局认定的天津市卫生系统重点学科,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于2006年1月通过国家验收。1997年获得国家级神经病学药理基地资格,先后承担20余项国家一、二类国家级新药临床实验,并于2005年3月通过国家药监局复审。
  神经内科现有医护技研人员99人(所编17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6人(所编2人)副高级职称11人(所编2人)中级职称37人,有学术渊博的全国著名专家和40多岁年富力强的青年后备学术带头人和一批以博士、硕士为主的青年学术骨干。神经内科现有的病床100张,并有多个临床实验室,年门急诊量75000余人次,每年病房收治患者1600余人次。我神经内科先后建立了脑血管病诊疗中心、帕金森病和运动紊乱疾病诊疗中心和癫痫诊疗中心,以流行病学、应用基础和临床研究相结合,对神经科疑难病症和脑血管病、运动紊乱疾病、癫痫、神经肌肉疾病、神经退变性疾病等神经系统常见、多发疾病和发病机理,结合防治和临床诊疗进行研究。近年在脑血管病的溶栓和介入治疗领域已开展临床研究和探索,并开展应用经颅磁刺激等新技术促进脑血管病和帕金森病康复的研究,开展重症肌无力、多发性硬化的免疫抑制治疗等进行多方面的临床研究。
  神经内科一直是国家卫生部神经内科高级专业人才培训基地,是国务院审定的硕士、博士点。现有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11人,截止2007年已培养博士生31名、硕士130名,出国留学、进修人员达31名,输送博士后3名,回国工作人员6名。
  神经内科医疗及科研资源
  临床基础设施与设备:
  门诊急诊:121m2,共计8个诊室;
  病房:4个病区共1366m2,额定病床数100张;
  科研基础实验室:376 m2;
  神经生理研究室:神经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室;
  神经病理研究室:神经流行病学研究室;
  实验室仪器设备:39 件。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总医院消化科举办炎症性肠病治疗新方法(白细胞洗脱以及粪菌移植)患教会

2014年7月27日,总医院消化科“炎症性肠病(IBD)治疗新方法患教会”如期在医院第二教室举办。尽管天气炎热,依然抵挡不住患者前来参会的热情。本次学术交流的主题是炎症性肠病的新治疗方法,包括白细胞洗脱法和粪菌移植治疗,此外,还介绍了IBD患者饮食问题。 此次学术交流会由消化科谭华教授主持。会议首先由谭华主任向患者们介绍了一个身患克罗恩病的女孩如何正面疾病、舞出精彩人生的感人故事,告诉IBD患友也应像健康人一样阳光面对生活。随后的会议中,消化科曹晓沧教授着重介绍了白细胞洗脱技术在IBD中的应用。该项技术在国外已有一定治疗基础且取得一定疗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科是目前国内第5家开展白细胞洗脱治疗IBD的医疗中心。另外,消化科曹海龙主治医师重点介绍粪菌移植技术在炎症性肠病中的应用价值。近年来,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科逐步开展该项技术治疗难治性肠病,并获得显著疗效,为广大IBD患者带来了福音。随后由普通外科朱丽璎医师介绍IBD患者饮食问题,如何做到合理膳食,强调饮食对于疾病控制及缓解起着重要作用。 本次会议内容充实,组织紧密,对IBD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技术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交流,吸引了来自天津、河北及山东等地区的IBD患者的积极参与。 谭华教授主持会议 曹晓沧教授介绍白细胞洗脱技术在IBD中的应用 曹海龙主治医师介绍粪菌移植在炎症性肠病中的应用价值 普通外科朱丽璎医师介绍IBD患者饮食问题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白带黄绿是怎么回事
冷启刚
回答: 白带黄绿色可能由细菌性阴道病、滴虫性阴道炎、淋病奈瑟菌感染、衣原体感染、宫颈炎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治疗、局部清洁、调整生活习惯等方式改善。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 1、细菌性阴道病 细菌性阴道病是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衡导致的感染,可能与频繁冲洗阴道、多个性伴侣等因素有关,常表现为白带增多呈灰白色或黄绿色,伴有鱼腥味。可遵医嘱使用甲硝唑阴道凝胶、克林霉素磷酸酯阴道栓、替硝唑片等药物治疗。日常需避免过度清洁会阴,选择棉质内裤并每日更换。 2、滴虫性阴道炎 滴虫性阴道炎由阴道毛滴虫感染引起,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典型症状为黄绿色泡沫状白带,伴随外阴瘙痒和灼热感。常用药物包括甲硝唑片、替硝唑栓、奥硝唑分散片等。治疗期间需禁止性生活,性伴侣应同步治疗,避免共用毛巾等个人物品。 3、淋病奈瑟菌感染 淋病奈瑟菌感染属于性传播疾病,可能导致宫颈管分泌物呈黄绿色脓性,伴有排尿疼痛或下腹痛。确诊后需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阿奇霉素分散片、盐酸多西环素片等抗生素治疗。患者需完成全程用药,治疗期间禁止无保护性行为,定期复查确认病原体清除。 4、衣原体感染 生殖道衣原体感染可引起宫颈黏液脓性分泌物,颜色可能呈现黄绿,常与尿频、性交痛等症状共存。推荐使用阿奇霉素胶囊、盐酸多西环素胶囊、左氧氟沙星片等药物。该病易反复发作,用药后需复查核酸,同时筛查其他性传播疾病。 5、宫颈炎 宫颈炎可能由机械损伤、化学刺激或病原体感染导致,急性期可见黄绿色脓性白带,伴随接触性出血。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可能选择保妇康栓、抗宫炎片、盐酸莫西沙星片等药物。日常应避免使用刺激性洗液,减少卫生护垫使用时间,保持会阴干燥透气。 出现黄绿色白带需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避免坐浴或阴道灌洗。饮食上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摄入,增加酸奶等含益生菌食品。选择纯棉透气内裤并高温消毒,避免久坐或穿紧身裤。治疗期间禁止游泳、泡温泉,性生活需使用避孕套。若伴随发热、盆腔痛或异常出血,应立即就诊妇科进行分泌物培养和药敏试验,根据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定期妇科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宫颈病变。 冷启刚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