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塘沽医院

心血管内科 (共6位医生)

科室简介
  心内科是塘沽重点学科之一,承担着本地区心血管专业主要的医教研任务,是滨海新区心血管病诊疗中心。有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3名,硕士以上学历7名。除日常的急危重抢救及冠心病、高血压病、心肌病、心肌炎、瓣膜病、心律失常、大动脉疾病、肺血管病、先天性心脏病等诊治,心血管病微创介入诊疗技术为科室特色,多项新技术项目填补滨海新区空白。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成功举办滨海新区首届消化疾病论坛

7月12日,由天津市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主办,我院承办的“滨海新区首届消化疾病论坛”在院学术报告厅成功举办。此次论坛旨在加强消化疾病的经验交流,促进滨海新区消化医疗水平的提升与发展,来自天津市各医疗单位、医学院校和有关研究机构等近300名医务工作者参加了本次论坛。本次论坛特邀请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黄永辉教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王邦茂教授、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陆伟教授,以及天津各医院的本专业的全国和市内知名专家、学者,就消化内科领域前沿热点问题进行学术讲座和消化内镜治疗操作演示。   滨海新区卫生局郭善勇副局长、我院执行院长李长春参加论坛开幕式并作重要讲话。 郭善勇副局长在讲话中指出本次论坛每位专家把各自专业领域取得的新经验、新知识、新技术传授给大家的一次高水平的盛会,他希望滨海新区的广大医务人员要抓住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通过学习交流,带动滨海新区医疗卫生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促进滨海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全面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健康福祉。 执行院长李长春在讲话中介绍了医院与北京大学医学部合作共建以来,我院一手抓学科建设、一手抓人才培养,整体水平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消化内科在北大专家的指导下,不断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近年来我院电子胃镜、结肠镜、十二指肠镜年诊疗例数达到4600余例,先后开展了多项内镜微创治疗技术,其中,治疗性ERCP技术日益成熟,为疑难危重胆胰疾病患者解除了痛苦,ESD及POEM手术的成功实施,填补了新区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空白。   上午的论坛主要进行学术讲座和互动讨论。来自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科王邦茂在主任首先讲解了肠道微生态与肿瘤的关系,用浅显易懂的语言的讲述了肠道微生态与胃癌、肠癌、肝癌的发病机制,并形象生动的描述了人类-微生物、微生物之间相互作用,最终提出了肠道微生态的肿瘤防治策略;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消化内科教授张志广的NSAIDS相关性胃肠道损害将大会的讨论带入了高潮,其对临床消化道出血的防治做了更深层次的分析,并对相关国际指南进行讲解;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张国梁主任讲授的慢性胰腺炎内镜治疗进展亦十分精彩;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院长陆伟教授带来了慢乙肝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的新观点,对广大消化界医务人员的乙肝病人抗病毒治疗做出了更规范的指导;我院消化内科南寿山医医生也做了消化道ESD18例临床分析的报告,将我院近年在胃肠道内镜领域取得的成果做出了充分展示,尤其是消化道早癌黏膜下切除及剥离术(ESD)的开展为广大患者解除了病痛。   下午利用我院先进的会议视频同步转播等教学设施和条件,集中进行内镜治疗操作演示,专家在为患者实施内镜检查治疗的同时,将内镜操作的全过程由手术室直接转播到大会现场,由专家进行同步讲解,为广大与会者带来视觉与听觉统一的直观感受,打破了传统的内镜操作单一图片讲授。来自国内知名内镜专家在手术室逐一进行精彩的操作演示,北医三院的黄永辉教授为大家演示了结肠早癌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郑忠青教授演示了贲门息肉内镜下粘膜切除术;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的李文教授为大家演示了超声内镜下对十二指肠肿物的操作分析,同时对一胆总管结石病人进行了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专家们娴熟的操作技术不仅为患者解除了病痛,同时大会现场与会人员通过大屏幕上清晰的影像、专家的详细讲解以及与手术室专家的视频讨论互动,也享受到了一次难得的高水平的学习机会,使广大与会人员受益匪浅。   本次首届滨海新区首届消化疾病论坛的成功举办获得了业界充分肯定,对滨海新区消化学科建设向更高层次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基础,同时也对广大医务工作者进行了最新前沿知识的普及,也更好的为百姓服务做出了努力。 党委办公室/消化内科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睾酮偏高是什么原因
李青
回答: 睾酮偏高可能与遗传因素、多囊卵巢综合征、肾上腺皮质增生、药物影响、内分泌肿瘤等原因有关。睾酮偏高通常表现为月经紊乱、体毛增多、痤疮等症状,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等方式干预。 1、遗传因素 部分人群因家族遗传倾向导致体内睾酮水平偏高,可能与基因突变或遗传代谢异常有关。这类情况通常伴随青春期发育异常或家族成员类似病史,需通过基因检测明确诊断。日常需避免高脂高糖饮食,减少外源性激素摄入,必要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螺内酯片等抗雄激素药物调节。 2、多囊卵巢综合征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育龄期女性睾酮升高的常见原因,与胰岛素抵抗、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紊乱有关。患者除睾酮偏高外,常伴有卵巢多囊样改变、排卵障碍,可遵医嘱使用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调节激素,配合二甲双胍缓释片改善胰岛素抵抗。 3、肾上腺皮质增生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会导致肾上腺源性雄激素分泌过多,21-羟化酶缺乏是最常见类型。新生儿筛查可早期发现,成年患者可能出现骨龄超前、声音低沉等表现。需长期服用氢化可的松片替代治疗,定期监测激素水平和骨密度。 4、药物影响 滥用雄激素制剂或含激素的保健品可能导致外源性睾酮升高,常见于健身人群使用合成类固醇。部分癫痫患者服用丙戊酸钠缓释片也可能干扰激素代谢。需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并通过肝肾功能检测评估药物副作用。 5、内分泌肿瘤 肾上腺或卵巢的分泌雄激素肿瘤会异常升高睾酮,如卵巢男性化肿瘤、肾上腺腺瘤等。患者可能出现男性化体征快速进展,影像学检查可见占位性病变。确诊后需手术切除肿瘤,术后病理检查明确性质。 睾酮偏高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压力。饮食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限制乳制品和红肉摄入,增加十字花科蔬菜如西蓝花帮助雌激素代谢。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但需避免过度力量训练刺激雄激素分泌。所有药物治疗均需严格遵循医嘱,定期复查激素六项和超声检查,出现多毛、脱发等症状加重时及时复诊。 李青主任医师北京安贞医院泌尿外科